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历朝"殷鉴"思想的指导下,秦始皇残暴的形象逐渐形成,其中汉初和唐初是其残暴形象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想了解历史上秦始皇的本来面目,尚需把历朝为其涂上的糊纸层层撕开。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为后人了解秦始皇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中的法律方面的简文多少打破了秦始皇严刑酷法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非常重视沿海地区:在北方,秦代开启了我国海上漕运的历史;在南方,秦始皇则是不遗余力地掌握南方沿海地区以便向海外发展。发展沿海港口和海外交通,向沿海地区移民,不仅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开发,还促进了我国造船和航海业的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历史上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孔丘所处的春秋晚期,是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剧变时代。随着奴隶不断起义和新兴封建势力的蓬勃兴起,打乱了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老二这个维护奴隶制的顽固派,为了挽救奴隶制度的覆亡,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宣扬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反动思想体系,提出了“克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看中了孔老二反动思想的核心——“仁”,他把这件破烂货拿来涂上一层新漆,作为向无产阶级专政猖狂进攻的武器。对此,我们必须彻底批判,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什么是孔老二的“仁”?他唠唠叨叨,不厌其烦,在《论语》中直接谈“仁”达五十多次,什么“德政”呀,“爱人”呀,“忠恕”呀,“孝梯”呀,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复辟已经崩溃了的西周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在孔老二看来,“仁”,就是对大大小小的奴隶主都应当体贴照顾,不许动他们一根毫毛;奴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孔老二搞“复礼”,林彪搞复辟,两个人吹的一个号,唱的一个调,走的一条道,都是妄图开倒车,把历史拉向后退。孔丘“复礼”,拚命鼓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唯心史观,他不但把自己说成是“天生德于予”的“圣人”,还把那些“不织而衣,不耕而食”的寄生虫,说成是“先知先觉”的“上智”,是天生统治人的“君子”,而把劳动人民却说成是“不知不觉”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前,孔老二刊定和阐释了古诗,创立了所谓“诗教”,提出了一套关于诗的理论。孔老二的“诗论”是维护和巩固奴隶主反动统治的舆论工具。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党内的修正主义路线头子,都效法孔老二,利用文艺作为舆论工具,为其反动政治路线服务。在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彻底批判孔老二的“诗论”,这对于我们认识意识形态领域里阶级斗争的规律,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实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孔老二站在没落奴隶主的反动立场上,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反动谬论。胡说什么奴隶主是“生而知之”的“上智”,奴隶是命定受压迫的“下愚”,这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并且把自己打扮成“生而知之”的“圣人”。孟轲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鼓吹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胡说什么人的知识、才能是先天就有的,而不是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得来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出于反革命复辟的政治需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革命。太平天国革命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和革命政权,坚持斗争了十四年之久,革命烈火蔓延了十七个省。它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对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同时勇敢、坚决地向一切反动阶级的“圣人”——孔丘及其反动思想宣战,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从而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诗》是孔老二按照“取可施于礼义”的原则刊定的,是为复辟奴隶制度制造舆论的儒家“经典”之一。这篇文章对孔老二删定诗篇的反动目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批判;对于《诗》的成因、阶级性及其历史演变,也作了剖析。目前,在批判《诗》的过程中,对其中某些篇章即所谓“变诗”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希望更多的同志对这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巡行天下,到达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突然去世。赵高,这个混进秦王朝中央政权并窃取了重要职务的赵国奴隶主贵族的后裔,怀着对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刻骨仇恨,趁机发动反革命政变,中断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线,完全推行一条儒家的复辟路线,致使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处于严重的蜕变中。这就是历史上的沙丘事变。应当怎样解释这个历史事变?为什么象秦王朝这样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生气勃勃的封建政权,只经过短短十一年的历程就发生了暂时的倒退和复辟?赵高的复辟活动能够得势于一时的根源和条件是什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汲取沙丘事变的历史教训,有助于我们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学好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按照『车同轨』的要求,大规模的修整道路,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出去,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标准化的交通道路。其中最为端直的一条道路,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年)蒙恬所修的『直道』,从咸阳直通九原郡(今包头市西),『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然而,史书上只记载了它的起点和终点,其具体走向却一直是个迷,无人知晓。一九七五年春,史念海教授等一行五人,在陕西省军区的支持下,实地考察了这条两千一百年前的古道,获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写了《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见《陕西师大学报》一九七五年  相似文献   

12.
通过穿插叙述贾府的兴衰,揭露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显示出封建制度走向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对曹雪芹写作的时代曳景的描述与分析,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展现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矛盾与冲突,曲折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天下"是周人取得克商战争胜利后创造性地提出并打造出来的一个伟大的文化理想,它在西周的宗法封建制度中得以现实化并取得第一种典型的存在形态.随着宗法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瓦解,"王天下"在春秋战国的历史运动中经历变形和转换,并在汉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中再次得以现实化并取得第二种典型的存在形态.以这样的历史视野,探讨汉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地位,揭示汉帝国对此后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文化的范式意义,是本文提出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科技产品的普及,多体媒设备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的特点及优势为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否则会使教学"画蛇添足"。在中学历史课堂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还需把握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狄青的性格被俗文学作者不断地加以取舍、夸张、渲染,经历了一个从史实向传奇过渡的改造过程,狄青的历史形象逐步被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狄青事迹本身的奇特和俗文学创作者的审美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奇和神秘色彩是历史人物发展成为文学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一个大规模的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兴起。当前,许多地方的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首先集中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效果较好。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克己复礼”。他把孔老二复辟奴隶制的这面破旗,视为至宝,称为万事中的大事。在九大以后,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年元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林彪及其死党就写了四条“悠悠万事,唯此为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小说从历史的跨度上囊括了新、旧民主革命两个时期,写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和两代人的命运史。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里,民主政体处在探索建设之中,封建制度逐步走向没落与解体,社会现实中充满了新与旧的冲突。《白鹿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文化在人的身上所烙刻的印迹,领悟到人、历史、文化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如何在新、旧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中去适应、调和的。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封建文化最具典型的产物,它集中地反映了封建制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本质内涵。文学创作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深刻地反映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环境里的文化思潮。遑论前朝各代,就清代文学发展嬗变的轨迹而观,与清代开科取士,尤其举荐博学鸿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言之,是科举考试推动了清代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博学鸿词科考试制度的完善,给清代文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以下试就博学鸿词科考试及其与文学的关系略作梳理,以辨证其源流。  相似文献   

19.
当文明发展进程中新的进步产生出一种新的艺术时,总会有几十个杰出人物以一两个天才人物为中心应运而生,几十个杰出人物只能把社会思想表现出一半,而一两个天才人物却能把这种思想完全表现出来。——泰纳:《英国文学史》任何一种新文学、新艺术的产生都是有一个历史的过程的。从清朝末年黄遵宪、梁启超诸人倡导“诗界革命”、“小说革命”直到辛亥革命前后抨击时弊、揭露社会黑暗、鼓吹反清革命的所谓新诗歌、新小说的出现,这在我国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链条上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但在那个过渡时期,既未产生过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全新意义的新文学、新艺术,也未产生过能够把变革期中的“社会思想完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1840年的鸦片战争宣告了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公开对抗。之后,在长期的较量中,封建的清王朝节节溃败,旧有的东西日益显露出落后、腐朽,封建主义成了一切中国灾难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明告了一个事实:变通政治,革故鼎新巳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思潮。然而,两千多年因袭而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巨大惯性又使这场改革步履唯艰,一些根本的积弊没有得到清除,最终导致清王朝的覆灭。不可忽视的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是这场变革最直接的契机,因此这场变革实际上就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的过程。以下具体而言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