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最为直接的沟通方式。一次恰到好处、有技巧的提问,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性与自觉性是非常有益的。在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防止满堂问的极端,在某节45分钟的公开课上,据统计,授课教师提了56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问答教学法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师生问答方式的不同,问答教学法出现了两种形式:单一问答教学法和多元问答教学法。单一问答教学法属于传统教学法,其教学程序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不了,教师自问自答;其特征是:教师是问答主体,学生是问答客体;其弊端是:学生提问的权利被剥夺,思维受到限制,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教学后果是:课堂问答容易变成“满堂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  相似文献   

4.
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上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斥着课堂,而今随着课改的深入,“满堂灌”现象虽所存无几,却取而代之了一种典型的问题“满堂问”。在授课过程中,要么以提问贯穿始终,选择问,填空问;要么自问自答,学生或仓促应答,或习惯性举手回答,教师只做简单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补充讲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但很多课堂是满堂问,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教师问得辛苦,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在意学生“想不想吃”“吃不吃得下”“消没消化”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堂对话对于教师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如果不能随机应变,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组织起来,把学生的问题,哪怕是看来无理的问题引向深层,就很难驾驭课堂。不是听任问题在一个肤浅的水平上滑行,就是导致课堂一片混乱。实际上,问题已经相当普遍地发生了,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无深度、无指向的满堂问,只能是空热闹一场。要把肤浅的满堂问引向层层深入的对话,就要求教师在学养上有充分的准备。多年积累的知识和学术储备,在新形势下,肯定是不够的。从观念上和方法上提高自己,已经迫在眉睫。要追上形势的要求,不能鸡毛蒜皮,零打碎…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 ,最具创新教育的潜力 ,教学时必须讲究策略 ,不断激发学生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要真正做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习的阵地 ,课本是学习的依据 ,教师是学习的参谋。因此 ,要设计出“新、奇、趣”的教学情境。“新”。 课堂教学中 ,教师满堂贯、满堂问、满堂练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应加以改变。“新”是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心理、教学大纲、内容、特点 ,设计新颖的情境 ,并常常变化教学手段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把学习任务、内容交给学生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例如教学分和小时互化时 ,我问 :“一…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没有人再敢继续“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满堂问”,整个课堂都充满了“问答”: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教师指名,学生短促地回答,教师补充讲解,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典型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可以说充斥了当前的语文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这些琐碎的提问(包括谈话)已经侵占了整个课堂,阅读和思考被逼到了课堂的边缘。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语文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纠正过去“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流弊,倡导对话式的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解放了课堂生产力,但也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把对话等同于问答,课堂变成了老师的满堂问:“活动”泛化为活动课,学生不动不是好课,于是,课堂变成“满堂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变成了表扬,又变成了“满堂夸”。“满堂问”问得学生一头雾水;“满堂动”动得师生疲于奔命;“满堂夸”又夸得学生迷失了自我,分不清是非。语文课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从以前的沉闷、乏味变成今天充斥着假热闹、伪生动、空精彩,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政治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存在两大误区:一是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二是以教师问代替学生问。因此,亟需找到有效的对策,让学生敢问、好问、善问、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都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诚然,“课堂讨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学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然而“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三复习的重要板块,其特点是知识点多且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很多教师都摒弃“知识点回顾,例题讲评,习题巩固”或“满堂灌”的复习方式。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更多教师尝试在课堂上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复习。新课改倡导创设真实情境教学,利用一个主题统领各教学环节,避免课堂情境多且关联不大,影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以及思考的深度,也避免出现“满堂问”的课堂。课堂对同一个主题进行深度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聚焦问题的本质,发展思维水平,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透视 据报道:“上海某区教育学院就课堂提问的专题调查18堂课,经统计只有一名学生在语文课上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另一堂课上任课教师竟然一气提了98个问题”。这种“满堂问”让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实属“情”、“理”之中。其实这种课堂只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它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创新教育,要求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6.
史峰 《辽宁教育》2013,(12):95-96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精彩”?特级教师王君是一位有教学“谋略”、思维活跃的老师,她在语文课上常有“满堂精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7.
一堂课不能太“满”,太“满”了学生不易接受。教师在上课时灵活地运用“课堂空白”,能有效地避免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所谓“课堂空白”,指的是在一堂课中,老师留给学生思考、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点”。恰如其份地、灵活地运用这些“时间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训高素质人才,是国家教育部近几年来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满堂灌”、“满堂听”、“满堂问”的“三满”式课堂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力推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师授课技巧、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三个提高”教学模式的应用势在必行。在这个方面,山东省武城县武城镇中学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洋思”、“杜郎口”等学校学习、取经的方式,围绕落实课改目标,提出了“三步六环”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一模式的应用和推广,直接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了学校内外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张会贤 《考试周刊》2012,(41):30-30
1.语文课应该富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有思维容量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以前的语文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做听众,被批判为“满堂灌”;后来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提问不下于40个,课堂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匆匆而过,被批判为“满堂问”;再后来,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被批判为“满堂读”;现在,又流行“满堂悟”,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感悟,就是不说怎样去感悟,要感悟些什么。这些语文课堂的“流行曲”,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一是缺少有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而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是检验教岁中教字及了解学生知识状况的手段。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较多地存在着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把大小问题无足轻重地一股脑儿端出来,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使学生兴味索然。鉴于此,我认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准确击中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