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中的私媒体新闻发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出现了一些被称为"私媒体"或是"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的文化现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即时新闻的发布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现象,一种非主流媒体的个体传播文化.在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报道对于新闻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报道不实或是报道的负面效应.使得新闻发布的权力、责任、管理、处罚问题凸显.从传播学理论角度看,网络时代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新闻发布的问题,这包括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的权利,或者不知有关事件信息的虚假而进行传播的行为责任,以及"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当代传播学理论研究在私媒体新闻发布上的反应应思考的问题是:1.私媒体新闻权利和问责,私媒体新闻发布对个人隐私构成的侵权的界限和责任;2.私媒体新闻发布过程中,新闻传播环节的"放大器"--网络平台的作用和责任;3.私媒体的"编造新闻"和"错报新闻"的概念的界定;4.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布的新闻是否"虚假信息"的判定;5.政府媒体须互动以应对突发事件;6.个人公民、企业、政府三大网络要素构成了互联网的新闻源;7.新闻博客获得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真实性的监管;8.新闻博客散播谣言和诽谤的纠谬监管的缺位.  相似文献   

2.
新闻首要的基本属性是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虚假新闻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背离,媒体对受众提供虚假新闻既可以构成违约,也可以构成侵权。如果新闻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是虚假新闻,并且此虚假新闻是新闻媒体自己杜撰的,则新闻媒体既是构成侵权责任的主体,也是构成违约责任的主体;如果虚假新闻的提供者是政府机关或自由撰稿人,则新闻媒体因过失导致虚假新闻的传播,新闻媒体应承担违约责任,政府或自由撰稿人则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3.
桂贤 《华章》2011,(27)
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为了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当下激烈的媒体竞争下,新闻工作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以假新闻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同时虚假新闻已经对社会造成了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几年来,类似于《纸箱馅包子》、《千年女木乃伊出土后怀孕》、《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可以说虚假新闻已经成为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虚假新闻泛滥的背后,显示出媒体千疮百孔的信用,这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是对新闻造假现象进行剖析,深入探讨虚假新闻的概念、特点、成因、危害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琴 《华章》2011,(23)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广泛的的传播性、及时性和互动性,使得虚假新闻一旦传播开就很难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控制,杜绝虚假新闻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挑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守则,这对网络媒体同样适用.网络媒体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自律,捍卫新闻真实性,拒绝假新闻.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成为具有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好媒体.  相似文献   

6.
徐伟 《山东电大学报》2007,(1):40-40,44
网络新闻作为新兴媒体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网络新闻有一些负面影响,虚假新闻更是存在种种弊端,它在很大程度上损坏了网络新闻的信誉,也影响了网络新闻的职能。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从该立场出发,总结出现虚假新闻的原因,并提出“打假”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几起特殊新闻事件分析了近年新闻媒体公信力下降的表现:新闻娱乐化、策划新闻和虚假新闻倾向,同时给出了治理措施:明确新闻媒体的性质功能、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感、防止新闻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各媒体之间竞争加剧,传媒人压力加大,虚假新闻乘虚而入,甚至有泛滥之势.而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差,缺少职业操守,正是虚假新闻的成因之一.在这种背景之下,笔者认为,重提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虚假新闻的危害性在新冠疫情流行时期尤为明显,各国针对虚假新闻在法律适用问题上显现出不同态度,分为出台专项法律案、修改现有法律以及适用现有法律三种类型。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已增加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具体规定,但仅凭刑法对虚假新闻进行规制具有一定局限性。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舆情安全和数据主权安全尤为重要,域外法律在虚假新闻治理方面的路径对我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这一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格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传播方式也由传者中心变成了以受众为中心.然而人们对这一新兴媒体还没有掌握有利的监管方式,因此,人们可以不受控制地随意在网上发布消息,传播过程中的歪曲事实现象严重,虚假消息、不良信息、新闻侵权等现象不断出现,新闻报通的庸俗化与它本应肩负起的社会责任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必须具备“实、真、新、强、短”的特点,而某些媒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制造虚假新闻,从而把媒体从业人员诚信度拉入低谷.本文探讨了加强媒体从业人员公信建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虚假新闻、不实报道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制止虚假新闻、杜绝不实北于媒体要切实转变经济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要切实强化政治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道德责任意识、法律责任意识,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把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社会氛围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被称为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方式,最为代表性的就是QQ、BBS、RSS、XML、BLOG等技术的应用。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这些新媒体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逐渐形成一种非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从传播学角度讲,这一传播形态则是实现了从“公共新闻”到“草根新闻”的转型。基于此,我们必须对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传播理论流变作一综合考察,并对下列问题予以特殊的关注: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闻传播形态;“草根媒体”以及“草根新闻”的价值;“草根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背离到底能走得多远,以及其最终走向等等。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虚假新闻成因的探讨,局限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不健全”、“有偿新闻”等的范围,而本文从网络虚假新闻的生成基础出发,对现有关于虚假新闻研究加以整合,运用信息管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这一命题。针对网络虚假新闻的特性、传播条件、接受效应进行的这一探讨,包括了对虚假新闻的写作特点、传播过程和价值、接受心理和氛围,以及它的合理存在的环境等问题。文章认为:如果不去探求虚假新闻的生成要素和高效的传递链,不去探求它的巨大受众市场,对这一“特殊新闻产品”的禁止与抵制,是很难收效的。  相似文献   

15.
虚假新闻一直是我国新闻事业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相比于真实新闻而言,虚假新闻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虚假新闻一经出现,就给社会带来强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政府形象、危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通过探讨虚假新闻的界定、虚假新闻的现状,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虚假新闻的治本机制。  相似文献   

16.
Alice 《大学生》2014,(23):32-33
川大长桥的凄美爱情故事又在微博上火了一把,看到多个大V、媒体的"报道",我和小伙伴们都笑了。朋友圈里,有同学转发了相关微博,有大三的同学评论:"每个学期都要说一次……而且每次都要辟谣一次。"细细想来,在川大读书这三年,关于川大的新闻和传说可真不少,其中不乏夸大甚至虚假的部分,对此,我这个老学姐已经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7.
张春昱 《新疆教育》2012,(7):141-142,F0003
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广大电视观众期待电视新闻的求真务实,杜绝虚假新闻是新闻界一直在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如何真实地进行新闻报道是电视媒体的重要职责。本文从电视新闻的内在规律出发,阐述了电视新闻真实性原则,剖析了电视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提出了维护和提高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具体措施,进而实现引导、规范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网络媒体上大量信息垃圾的产生、网上虚假新闻信息的衍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 ,通过控制新闻传播中介——新闻媒体的方式和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舆论管理已难适应网络媒体的发展 ,舆论管理部门必须在第四媒体尚未完全形成之时 ,尽快研究对策 ,这样才能不失先机 ,稳操胜券  相似文献   

19.
从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度对软性假新闻的成因进行心理学的分析。要防止软新闻造假失实,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自律的前提,而严厉的事后追惩措施能有效遏制各种造假的心理。同时,媒体要担当起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使虚假新闻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导致一些虚假新闻报道产生。本文通过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坚持"三贴近"原则和提升记者道德修养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报道新闻,还原新闻真实性的本质,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