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我又接到了这样一张名片:自由撰稿人,×××。算来这是我一个星期内接到的第六张此类名片了。我认识×××,我知道他是个专写“命题作文”的主儿。但他在濠邦酒吧还是激动地告诉我:老子不侍候他们了,现在辞职干自由撰稿人了。这话乍听起来颇有点“挣脱了束缚”的味道,勇气  相似文献   

2.
时下,领导干部同“大款”交朋友的事相当普遍。 一日在某宾馆,一位神通广大的“大款”一手握着大哥大,一手拍着腰里鼓鼓的钱包(漂亮的“小蜜”依在他的身旁)对我许愿:“×书记、××长同我很熟,我们‘称哥儿们的’,家里我可以随便出入,有事只管说一声,包在我身上!”  相似文献   

3.
律师信箱     
案例 我的父亲李××于1998年去世,他是较有名气的作家,我们作为他的子女应该享有其作品的著作权的继承权。但近日我在北京一家书摊上发现了由某联合出版社(下称联合出版社)出版、编者署名王某的《李××随想录》(—下称《随想录》)一书。该书全部内容均取自我父亲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篇章取自我父亲所著的《×××》一书。经查,联合出版社与某编辑部签订《李××》出版合同,由联合出版社出版王某编著的《随想录》。该合同约定编辑者承担一切因该书侵犯他人版权和出版权而引起的责任。该书共120篇,其中65篇取自1990年版的我父亲所著《×××》一书,其余取自我父亲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4.
我在编稿中,遇到这样两件事: 某乡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反映该乡党委重视新闻报道工作的稿件,他写道:“××乡在2月30号的××会议上提出……”看后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月只有28天,就是闰年也只有29天,何来2月30号? 一位通讯员写稿,表扬××村党支书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00,(3):31-36
中共上海市郊工作委员会关于检查土改情况的报告 ( 1 95 1年 8月 2日 )上海市郊检查土改的初步情况一、上海市郊已分配土地的 2 2个半乡中 ,经过初步检查 ,发现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关于外部方面 :1、少数地主乱说乱动 ,反攻复辟 :(1)抗拒劳动改造 :洋泾地主×××坐在板凳上锄地 ,不象做活的样子。村干部问他做啥 ?他说 :“你们不是说劳动改造吗 ?”有的分得土地仍雇人耕种。(2 )讽刺农民 :洋泾区一地主×××向一农民说 :“我知道你们分到 1亩地 ,现在开心了。”(3)否认土改 ,窃夺斗争果实 :如杨思区地主×××的老婆 ,向村干部讨债…  相似文献   

6.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的不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 ,常被以下两类舆论监督的报道所困惑 :“去年 ,我市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共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5人 ,科局级干部26人。某镇主要负责同志受贿12万元 ,被依法立案查处……”“××县××乡×村×组村民×××、××、×××、×××因赌博 ,昨天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并被收缴赌资720元……”孤立地看这两则曝光新闻 ,是客观公正、无可非议的 ;但对照起来看 ,其不公正性就一目了然了 :31个贪官 ,连一个单位、一个姓名都未点到 ,举了一个受贿12万元的事例 ,也只是点到“某镇”为止 ,而且还称之为“同志” ;而四…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同志:您好!您一向对中外文献著录的统一问题很感兴趣,现在我把最近修订日文图书著录条例草案的想法谈一谈,盼指正。北京图书馆外文采编部将东编组的《日文图书编目标准著录条例(草案)》近两万字给我看,我的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去看望一对老夫妇,他们正收听某地方电台广播。有则寻物启事说:“不慎将××市×××号房产证丢失……”老妇很惋惜,“哎!‘不慎将’这个人真马虎,好几次广播他丢东西了。”老汉说:“那天××(省)电台广播××市的新闻,不知为什么老说‘该死’(该市)”。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二老的文化和欣赏水平,也无意挑剔这家电台的毛病,而应反思的是:正确运用广播语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有必要经常谈论和认真研究。早在1946年我国广播电台创建之初的《工作细则》就明确规定:“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对于文言或难懂字句,要加必要的通…  相似文献   

10.
积本人在报社工作多年之经验,总结出会议报道的“模糊公式”,供借鉴、参考。会议新闻=“×月×日,××××(单位)在××××(地方)举行××××会议(标题)。  相似文献   

11.
众议     
苟且偷生的日子2005年8月20日,我无比伤心地主动离开了工作10年的《×××法制报》。因为这里的新闻寻租与新闻腐败,在拷问着媒体和记者的良心,在拷问着媒体的公信力。朋友对我说:“你如果把《×××法制报》的事写出去,你就是疯子。”  相似文献   

12.
原告:诚信被告:我时间:2003年×月×日×时×分地点:××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结果:我以侵犯他人姓名权、荣誉权、制造伪劣产品并造成10人以上人身死亡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以上。当憔悴不堪的诚信,泪水涟涟地问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当无家可归的我在街头流浪时,是一位卖小吃的大娘收留了我。从那以后,我便与诚信成为情同手足、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探索。十年后,我们诚信公司终于成就了一番天地,有了钱,我也就有了野心,我想:“诚信太老实干不成什么大事,再说我去开自己的公司,凭什…  相似文献   

13.
“求职信”用于求职,是向某个企事业单位举荐自己,希望得到任用的一种礼仪书信。 ‘’求职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求职信,争取得到用人单位的录用,获得工作。 写“求职信”时需根据对方单位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介绍自己的特长、学历等情况,要尽量全面、细致、具体,以求得到对方的赏识。当然,要符合实际,切不可自吹自擂。只有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才能做到真实可信,才能打动对方。例文一:××公司人事科: 我叫××××,是××××××学院土木工程系九九届学生,即将毕业。我久闻贵公司制度周全,工作条件好,对人才格外重…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爱看报又不多动脑筋的人。不过,看得多了,除看内容外往往还看看暑名是谁。好多新闻稿的署名是:本报记者×××,通讯员×××。我以为这样的稿子一定是报社记者下去采访和通讯员一起采写的,而且主要是记者的功劳。但前不久,有两件事送到我耳朵里,使我为之一惊。一位同志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报端上屡有让人“不大放心”的娱乐新闻出现。不妨举几个去年以来的例子为证,如“张艺谋要当电影局副局长”。“×××没当歌手大赛评委是因其素质差”、“××影片被禁”、“××影片开禁未作一处修改”、“××影片将是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被困雪山生死未卜”、“××因老公解职猛拍广告以贴补家用”、“《芬妮的微笑》参赛莫斯科电影节并获电影节奖”、“面对绯闻流言××快崩溃了”,等等。这几条“消息”经事实“检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加分析,类似“娱闻”的产生可分如下三类:一是某些影视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县(市)报经济新闻竞赛评比揭晓,5篇作品获一等奖。我写的通讯《追踪“最低价”》亦在其中。这是我没有料到的,真是拾到1个一等奖。说来它并不是什么重大题材,而是一个人人都看到的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只要漫步街头,你就会发现,“××产品,全县最低价”、“××产品,全镇最低价”随处可见。我天天上班看到,下班见到,从来没有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过。1991年4月8日下午,我到街上买东西,途经县工业品展销公司门口,看到门前小黑板上赫然写着一行大字:“三元44厘米豪华型立式黑白电视机,全县最低价,每台535元”。向前走过十几步,看到路边竖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72年踏入出版界的,其时36岁。尽管当时我已有21年工龄,但“编龄”却是零,又没有大学本科学历。当年一位朋友曾说我改行走的是一步“险棋”。是的,这等于是一名小学生第一次走进了一座高等学府,确实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一事无成,贻笑大方。也难怪1982年出版界恢复职称评审时,一位评委毫不客气地评价:“×××连评助理编辑的资格都没有!”  相似文献   

18.
某报用了一个版面刊出了画家×××的作品,并专门配发了该报总编辑的评论文章。拜读了那篇文章,才“发现”原来画家×××,不仅是绘画大师,还是集“文豪”和“思想家”于一身的大名人哩。然据我所知,国画界被誉为文化名人的大师者,当属凤毛麟角,除齐白石、张大千等外,还从未听过×××的名字。至少,《古今中外三百名人》里没有画家×××的位子。至于文豪,能与高尔基、鲁迅、齐名者,恐怕屈指可数,这其中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画家×  相似文献   

19.
随笔     
我在最寂寞的日子,应征过一次婚。女方在报纸上留了呼号,我在心跳120下的状态下呼了她。下面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女:谁呼×××了(数字省略)? 男:我。您是征婚者本人吗?(据过来人讲,女的征婚,大都是妈妈接电话,做笔录。) 女:是。 (沉默3秒钟。) 女:(声音急促)你怎么不说话? 男: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者从哪儿  相似文献   

20.
某公三态     
日前,我的那位编辑报纸副刊的朋友总算露出了笑容,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说:“这下可好了,再也不怕抄袭了!”我记得这是他关于抄袭问题的第三次表态了。早些时候,有位揭发抄袭事件的来访者捧着报纸和被抄袭的原作找到他.结果使来访者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因为他给来访者的答复是:“你看,总有两个字不一样么?怎么是抄袭!”晚些时候,又有不少读者来信,指出副刊上署名“××辑”、“××集”之类的文字大多是一字不漏、原封不动地从它处抄来的,同样是一种抄袭行为。结果他给人们的答复又是:“已经标上是辑录的了,不能说是抄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