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民 《天津教育》2014,(23):19-20
“蒙以养正”,出自《易经》中的“蒙以养正,圣功也”,其含义为:孩童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培养儿童纯正无邪的品质,是造就圣贤的成功之路。人在幼儿期所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培养富有爱国情感、敬业精神,具有坚守诚信、待人友善品格的现代中国人,就要“从小教起”。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儿童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在我们所教的学生当中,有些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兴点”、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3.
1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儿童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在我们所教的学生当中.有些孩子并非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4.
黄济 《中国教师》2006,(7):22-24
我国对蒙养教育是极为重视的,而且编纂了许多教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对我们今天进行儿童教育仍可供借鉴和批判继承。在最早的经典《易经》中就提出“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教儿婴孩”,“养正于蒙”,是一桩神圣的事业和一项神圣的工作。在蒙养教育方面,除学校教育外,尤重家教。在这方面比较成熟的经验有:1.从小培养,使其习与性成。要求做到“教儿婴孩”,紧紧抓住儿童“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的时机,使其“绝恶于萌芽,起教于微妙”(贾谊语)。2.从小事琐事做起,由小见大。要从小教育儿童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亲亲、敬长、…  相似文献   

5.
强迫一个孩子过早进入学校,与其说是造就一个爱因斯坦,倒下如说是导致一个精神病患者。但是,教育家们又说,接受过适当早期教育的儿童在进入小学时,比他没有接受过适当早期教育的同学们具有明显的优势。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系副教授沃克重复了儿童早期教育方面许多专家的观点:“我们不必为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合适而烦恼,只要使孩子们在进入正规学校前已有丰富的经历。”按照这种观点,问题不是在“加速教育”,而是早期教育是否适当和是否有好的质量。威劳克学院讲师摩根说:“一个5岁的孩子不应参加为8岁孩子设计的项目。但是,一个4岁儿童项目对4岁的儿童是很好的。一个孩子,不论他多么小,只要把他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中,都会有利于他的成长。”摩根的见解得到现在被广泛引用的“佩里学前教育项目”的支持。这个项目建立于1962年,测定了密执安州易普西兰的儿童发展,比较了那些接受过早期教育和没有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儿童。研究持续了5年,监督这个项目实施的哈斯考伯教育研究基金会主席威卡特说,所有参加测定的儿童都是出生于社会低层的。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过优质学前教育的孩子在所有指标上都具有  相似文献   

6.
一、陶行知的儿童观1.强调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一生大力倡导幼儿的早期教育,极力主张“教人要从小教起”。他认为6岁以前是儿童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他曾生动而形象地把幼儿比成幼苗,要加以精心培养,只有培养得宜,方能使其发芽滋长,否则,一旦受损伤,即使不会夭折,也断然难以成材。在《中国教育改造》一文中,他指出:“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十分有力地证实了陶行知幼教理论的科学性。陶行知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对幼儿施以早期教育,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人材。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那必定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由此而造成的贻国误民也是必然的。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建国之本,所以,他大力倡导普及幼儿教育,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并身体力行,先后创办了南京燕子矶和晓庄等著名的幼稚园。  相似文献   

7.
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出自《易经》。意思是说:从童蒙时代开始就施之以正确的教育,这是培养“圣人”的基本功夫。我们今天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人才,但是,“蒙以养正”仍然值得借鉴。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表情是指示童蒙的红绿灯信号。出世不久的孩子没有辨别“好坏”、“善恶”、“是非”的能力,而对复杂的人类社会,他们处处感到新  相似文献   

8.
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早期教育热潮,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许多人至今还对早期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抱着怀疑的态度。有的认为:孩子不到几岁就教这教那,有损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的还持“听其自然,消极等待”的观点。之所以产生误解,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早期教育的内容、方法等方面不理解之缘故,为些,我就早期教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术》2005,(5):F002-F002
我们北京金曙光早期教育咨询中心哈尔滨推广中心是以哈尔滨市独家推广的名义,扩展加盟园(幼儿同、学前班),推广北京金曙光早期教育咨询中心的自有知识产权项目(国家专利项目)“变易速算法”、“拼玩识字法”的早期教育产业,本中心秉承为国家“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宗旨,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唱、说、跳、玩中轻松完成小学基础教有的相关内容,真正实现儿童教育的大提速。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年轻的父母都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儿童的“绘画热”也随之兴起,但不少家长、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阻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提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教育活动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当然,争议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应当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而是在于,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历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的早期教育观则独树一帜,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不要揠苗助长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因此,望子成龙就似乎成为千年不变的教育传统。 进入80…  相似文献   

12.
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出自《易经》。意思是说:从童蒙时代开始就施之以正确的教育,这是培养“圣人”的基本功夫。我们今天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人才,但是,“蒙以养正”仍然值得借鉴。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表情是指示童蒙的红绿灯信号。出世不久的孩子没有辨别“好坏”、“善恶”、“是非”的能力,而对复杂的人类社会,他们处处感到新奇,因此,他们到处寻觅、模仿、学习.只要他们能够看到的、听到的都要学.在这样一个时期,孩子周围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研究杨振宁教授的超常儿童早期教育思想,阐释了杨振宁教授不赞成“少年班”教育形式的教育观点及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当坚持正常发展、完善人格和通才教育原则的教育思想,希望能引起我国教育界对超常儿童早期教育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一向重视儿童教育,尤其重视良好品德的培养。《周易·彖传》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说,在童蒙的时候,加以正确的诱导、教育和启迪,这是圣人的功业。可是,儿童的“蒙养”该怎么养?“养正”又怎样才算正呢?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因为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养成坏习惯终生受害,这是一个显而…  相似文献   

15.
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王竹影,程念祖早期教育指的是孩子在学前所接受的教育。最早可以早到所谓“胎教”。随着社会对优生优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从各种早期教育的做法到刻意设计的各种方案,如零岁方案等,牵动着千千万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的心。这个情况...  相似文献   

16.
隋晓祺 《山东教育》2004,(23):121-122
当前.年轻的父母们已从“重生而轻养、轻教”“视教育为上学以后之事”以及无视早期智力开发等误区中走出,重视早期教育已达成全社会的共识。但不少家长因对早期教育一知半解,虽然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用心良苦,却因认识上的偏差步入了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从对儿童的言语早期教育开始,到小学、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维系着一个人言语学习活动的都是一个个十分具体的成人制订的现实目标;在教学情境下的每一个游戏,每一次远足,每一篇作文,每一回对话或演说,背后都有一个精心策划的千篇一律的应试圈套。衡量某一知识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于考试是否“有用”,给出的答案也只有一个,将千千万万个鲜活的生命并联起来。从不问这对于他们心灵和个性成长是否“有用”,他们是否还渴望信笔涂鸦的快乐,他们精神的“百草园”是否因此而荒芜。作家冯雪梅说:“一个人对文字的喜好,可能是天生的。小时候母亲教…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素读” “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日本人把我国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博士七田真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大量的事实证明:“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他们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要接受每天六到十个小时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年轻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出色的人才,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于家长们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家长迷信什么“快速培养”、“神童方案”、“成才秘诀”等不科学的教育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某些无知父母的家教誓言。于是,各种“育子秘方”“神童经验”也大行其道,甚至令家长们趋之若鹜。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据外电报道,已退休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安杰拉·安宁教授是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她通过对7名儿童从托儿所到小学的所有“艺术”画作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后发现,随着孩子们升学的提高,他们绘画中所表达的个性及个人的声音逐渐被抹杀,取而代之的是学校和大人们对他们的要求。安宁教授指出,读写和计算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必需具备的能力,但是如果教育者们过分狭隘地强调这些技能的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将受到限制。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教育界应该重视儿童画在反映儿童的理解、传达信息以及他们对自我的认识的表达中所起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