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宁静     
赣州 《河南教育》2005,(2):54-54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求做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可不是吗?每天上班下班,搞完教学做家务。闲来无事就写些小品随感,翻译英文中的趣闻轶事,自我陶醉一番。就在这种看似单调乏味的生活里,我却不时地品尝到人生的甜蜜滋味。妻子的一声唠叨,儿子的一声呼唤,掌中的一杯清茶,都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近在咫尺的温馨,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2.
3.
追求宁静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求做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可不是吗?每天上班下班,搞完教学做家务。闲来无事就写些小品随感,翻译英文中的趣闻轶事,自我陶醉一番。就在这种看似单调乏味的生活里,我品尝到人生的甜蜜。妻子的一声唠叨,儿子的一声呼唤,掌中的一杯清茶,都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之心。因为追求宁静,耐得寂寞,依恋平淡,所以我很少盲目附和,无须乔装打扮自己,追求时髦。我就是我,一个平凡的我。追求宁静似乎默默无闻,然而却是一种意境,一种洒脱。每当一人呆在屋里,我就随意做…  相似文献   

4.
追求宁静     
徐洁 《教育文汇》2006,(8):28-28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需要精神的宁静与丰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的心灵只有在恬静的氛围中,方能得到充分放松和滋养,抵达从容祥和。物质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人们往往陷于忙碌。遗憾的是,身体积极活动着,灵魂却在流浪,并未参与其中。教师的教育需要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追求宁静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求做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可不是吗?每天上班下班,搞完教学做家务。闲来无事就写些小品随感,翻译英中的趣闻轶事,自我陶醉一番。就在这种看似单调乏味的生活里,我品尝到人生的甜蜜。妻子的一声唠叨,儿子的一声呼唤,掌中的一杯清茶,都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6.
石宝 《成才之路》2013,(11):3-I0001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于静中触景,“于无声处听惊雷”。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要想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必须由静做起。庄子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安之若泰,沉默从容,笑对人生,洒脱生活,往往要比气怒攻心,心烦意乱更显涵养和理智,更有机会和智慧来处理和面对人生的一切。老子认为,万物生于静、归于静。道家的炼心炼气,儒家的修心养性,都无不以炼静为入口。  相似文献   

7.
陈运权是那种一旦接触便很难割舍、很难忘记的画家,除了他蓄着独特的山羊胡须,有如道士一般的身材外,更在于他在绘画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精神境界。我与画家本人直接交往是在1999年之后,在这之前看过他的一些绘画。印象最早的是1989年陈运权在全国第7届美展获得银奖的作品——《天地之灵》。这是组画,共有六幅作品,画中有月光、有秋色、有月光秋色下自由自在的鸟儿。自己虽不懂工笔画的技巧,但觉得很有意境,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物我两忘,宁静致远的感觉。后来,我  相似文献   

8.
林清玄,台湾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选材广泛,以简约的文字包容万物,从花草树木写到淡云清风,从自然宇宙写到人生社会,无不透射着亲和的力量。他的散文以人性与佛性交互融合、渗透,感动着无数读者。清新淡雅的语言宛如春雨浸润万物,质朴淳厚的情感与或深或浅的哲理启悟众生。于素朴典雅的文字中流淌着真善美的情怀,在温和舒缓的节奏中演绎出馨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是绘画的灵魂,是权衡中国画成败、优劣的主要标;位。中国画的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华部分的集中反映,也是作者自己情感体验的化身,是我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我国古典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正>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是宋代著名诗人。曾任秘阁校理、监察御史、吏部侍郎。能文词,嗜画,尤工诗。他的诗学白居易,多讥刺时事之作,语言通俗。这首诗以淡墨写生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寂的  相似文献   

11.
吴建华 《考试周刊》2009,(26):91-92
在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下,虽然语文课堂发生了改变,各种教学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但语文味却越来越淡了。本文作者认为,语文具有的鲜明的工具性的本质没有变,教师应努力追寻真正的语文,呼唤语文情怀,回归原生状态,还原语文课堂的本色。  相似文献   

12.
1896年,受到祖父宠爱,母亲呵护,待字闺中时不仅习字吟诗,而且骑马练武的秋瑾嫁给了湖南湘潭的王子芳。在出嫁后的几年里,我们不知道她是否还骑马练武,但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那就是她还继续吟诗。《秋日独坐》即是其中一首,作于1903年秋。 秋在古往今来的诗人笔下,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命题,在为国杀敌的将士眼中,秋是豪壮的,“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在离别的恋人眼中,秋是凄冷的,“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在鳏寡孤独者眼中,秋是肃杀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前二者笔下的秋都是动态的、喧闹的,烟飞马嘶,正是将士一显身手之时;北  相似文献   

13.
张沛依 《新读写》2009,(4):24-24
说到19世纪美国散文界,不得不提起康科德镇。这个位于波士顿西北郊的小镇,和两位作家的名字紧紧相连。一位是开创了“先验主义”的爱默生,还有一位是爱默生的好友,被早期评论家赋予“美国的第欧根尼”之名的亨利·梭罗。  相似文献   

14.
与曹耀明同志第一次合作,是受市经委和市纺织服装同业商会的邀请,担任厦门市首届“鹭岛杯”服装大赛的评委。此后,同住鹭门,时有过从。最近,又因参加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成立十周年暨艺术教育学研讨会,相见半日。席间,曹耀明同志谈及暑假齐鲁之行的感受,说他近有大部头的《耀明中国画选集》问世,要我为之写读后感,我当场应允下来。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人的一生中不能没有爱情,<易经>里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负有盛名的诗人。“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如果说唐诗大多是醇酒的话,孟浩然的作品却像清泉,“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过故人庄》在孟诗中不一定是最淡的,但它用语省净,略无夸饰,几乎“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了。那么,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先来看诗——  相似文献   

17.
教育革命从教室萌生。日本著名教育学者、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佐藤学近日在一场名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与学校改革》的专场讲座中指出,"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里萌生出来的。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创造新的课程和新的"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绘画仅有"形似"是不够的,还要有抒写主观感情的功能,将"意趣"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将气韵成为绘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首80年代末期出现的诗歌。当我们在今天再回首80年代,这首诗歌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阅读经验的:——与80年代人们的躁动不安相对,它显得那样的宁静、自然,既远离了所谓的先锋或者实验,又与当时的农业诗有着迥然别样的趣味。——陈超曾在一篇评论中说,大解的诗歌有着“自然与生命,历史与现实,文化与人性的深度综合”(见《诗歌》,大解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我觉得这对大解的诗歌而言,是非常准确而深刻的。尤其是对于这首《淡泊》。宁静、超然,似乎放弃了尘俗,又无处不散发着一种人类亘古以来积淀的文化意蕴。 “淡淡地泊着 这一片房子/宛如水边的青萍 年年绿得好看”,——这是第一节的开头两行。“淡泊”一词本来是指淡薄名利清心寡欲,但大解一开始就把这个词的意义进行了拆解和重构。拆解的是题旨,使读者对传统的语言意义产生转向,重构的则仍是对“淡泊”一词的传统意义的恢复——但经过了诗人灵魂的过滤:我的故乡淡淡地“泊”着,宛如水边的青萍年年绿得好看,难道这不也是一种“淡泊”的境界吗?这其中我们仍旧可以读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蜚声文坛的周作人被誉为“小品之王”。他一生所写的小品有三千余篇,如一篇篇单独看去,这些作品似乎是微不足道的“草木虫鱼”、名物民俗之类的“小品”,而集合起来看,它们则画出了一个他所见到的整个世界,也构成了一个自由舒卷、气象万千的艺术境地。 《乌篷船》是周作人小品散文创作处在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