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博客的兴起,因博客所引发的侵权问题也日益增多。仅2006年,与博客名誉侵权相关的诉讼就有多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案。该案已于当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此案的判决,对规范博客网站的运营意义重大。然而,有些学者就博客名誉侵权纠纷中博客网是否应承担责任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有学者认为博客侵害名誉权真正的被告应当是博客的作者,而不是博客网。①笔者认为,虽然博客作者在博客侵权中应负主要责任,但由于博客的匿名性,使得博客作者难觅踪迹,而博客网作为博客的管理者和载体,在博客侵权案中是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  相似文献   

2.
博客商业化:概念躁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明显群体特征的网络社区,对那些有意促使博客商业化的人或资本来说,博客已经具有商业特质。此外,国内三大博客网站陆续得到第一笔风险投资。博客中国从2004年6月正式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博客托管服务。BLOGBUS网站在2004年10月获得20多万美元风险投资。同时,中国博客网也获得了来自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的第一笔风险投资。至此,中国博客商业化趋势初现端倪,中国的博客经济时代已然来临。甚至有业内人士断言:2005年,堪称中国博客经济元年。  相似文献   

3.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DruegeRrepor.com)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的视线;随后博客网站在美国新闻界越来越引人注目,直到2004年美国大选,博客记持有记证,正式参与报道美国总统大选,博客开始进军美国的新闻领域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5.
罗攀 《网络传播》2006,(7):55-55
当前,博客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这种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个人网页,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伴随博客的日益普及和影响力日渐扩大,各个阵营里(草根博客、明人博客、IT博客等)出现了一批人气博客,这些博客周围聚集了大量在网上游走的fans,成了一块不可小觑的“人气宝地”。消费时代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敏锐地嗅到了这块“人气宝地”,欲迫不及待投进博客的怀抱,开始了与博客的第一次接触。当博客遭遇广告,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一秒钟就会增加一个博客。作为网络盛行的产物,博客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名人借助博客提升人气;老百姓在自己的博客上记录生活点滴,与亲友分享……而随后又出现了出版博客书热。在这种应用日益风行之际,方正印捷与中国博客网(www.BlogCN.com)联合推出”博文e印”服务。由此,真正实现按需印刷的博客书也正式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7.
方希  郑雅钦 《出版参考》2005,(6X):20-21
博客的出现是对传统媒体的一个冲击,其信息灵敏性、撰文的相对深刻性以及博客之间,博客和其它网友之间高度的互动性较之传统媒体形式都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从博客和图书出版契合的角度出发,是博客图书的出版实践探索中的一部分。此时不禁疑问,什么是博客图书?博客图书比传统图书出版有什么优势?博客的未来又怎样?  相似文献   

8.
名人博客塑造的媒介文化奇观——兼谈网络自由的幻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亚楠 《新闻记者》2006,(12):48-49
2006年9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就在这欣欣向荣的博客群中,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文化现象——名人博客的兴起。本文将就名人博客所塑造出的媒介奇观进行剖析,对博客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博客,我们还有很多无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在多元视角下,我们才会真正地看到博客对于社会、对于文化所将带来的长远意义。而另一方面,博客之美在于“博”,博客之道在于“博”,只有“博”了,博客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博客新闻化是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是博客优秀的传播方式必然带来的。比如美国博客“德拉吉报道”,在新闻方面曾经被美国社会刮目相看,有些新闻比其它大媒体更快更准确。而且因为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博客标志着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开创了一个全民写作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  相似文献   

12.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层次分析法在博客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博客概念入手,阐述建立科学而实用的博客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从博客的内容、页面的架构、构建者和参与者的互动性以及构建者的影响度4个方面构建一套对博客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选取国内图书情报界两个较具影响力的博客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博客构建者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睿 《声屏世界》2007,(9):33-34
与2005年的风风火火相比,2006年整个博客行业热潮趋降。因为后续资金未能跟进,为了压缩运作成本,国内最负盛名的两大专业博客网站先后缩减了规模。2006年1月,博客网一口气裁员约100人(占当时员工总数的1/4);到6月中旬,中国博客网又撤掉北京分部的市场商务部门。7月份,敏思博客因为资金问题而休克,直接引发了博客寒流来袭的大争论。  相似文献   

15.
周军 《新闻记者》2006,(6):49-51
一 2006年3月24日,杭州西湖区法院对浙江省第一例博客侵权案进行开庭审理,庭审因被告不承认自己是侵权博客的作者,案件没有当庭宣判。值得关注的是,原告在开庭之前又将登载侵权博客的中国博客网追加为第二被告,但未得到法庭准许。无独有偶,在这一案件之前,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状告中国博客网,称其网上有辱骂、侮辱他的博客文章,诉状已被南京鼓楼区法院受理,成为中国博客第一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博客,以及博客的分类和特点,并阐述了图书馆引入博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博客案民事责任主体认定及归责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再春 《新闻记者》2006,(12):69-71
今年八九月间,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和“首例博客告博客案”先后一审判决。在第一起案件中,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博客网”的法人单位)被判侵权成立;然而,第二起案件中的北京博客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博客网”的法人单位)却被判没有侵权。  相似文献   

18.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赵莉 《青年记者》2006,(16):113-114
博客以其理念和技术保证了两点——完全自主,沟通互动。但是这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传播平台也凸显了一系列监管难题,从博客诞生那一刻起,整个博客世界里官司不断,谩骂、攻击、恶炒、隐私、淫秽等不和谐现象如洪水泛滥。近期相继出现的“中国博客诽谤第一案”、“郭德纲与汪洋”博客事件、“80后”作家韩寒和评论家白烨博客骂战……更是将谁来监管博客的呼声推向了顶峰。4月19日,由博客网发起的讨论了6个月的首个《博客自律公约》(后更名为《明上网自律公约》)正式出台,包括博客网、搜狐网、新浪网在内的19家网站代表在自律公约上签字。这份公约在首届博客节开幕式上宣读,并被铭刻在了博客墙的正面。包括“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等8个内容共160字。此博客公约一出台,就在网民之间引起了强烈争论:博客公约能够有效约束网民的行为吗?博客公约的出台,带来的是规范还是限制?  相似文献   

20.
新闻博客的三道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的2005年,被人称作“博客元年”。其标志性的事件有:之一,博客在互联网上从安营扎寨、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呈燎顾之势,据统计国内的博客(维客、播客,以下统称博客)已达3600万之众,并且仍以每分钟数10个新博客的速度在递增;之二,先是芙蓉姐蛆、流氓燕、天仙MM等“草根”唱罢,后是张海迪、余秋雨、吴小莉等“精英”登场,紧接着,各种名目的博客大奖赛此起彼伏、精彩纷陈;之三,博客以“个人媒体”、“自媒体”、“新闻媒体3.0”自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