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强占香港前,义律曾发布公告,诡称“他和中国钦差大臣(琦善)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协定内容包括“香港本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等内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穿鼻草约》。此后,中外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著作和论文都沿袭此说,认定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答应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其实,《穿鼻草约》是地地道道的讹诈,实属莫须有。 全面考察义律与琦善在广州附近谈判的整个过程,所谓“穿鼻草约”问题便真象大白。 琦善与义律的谈判,是从1840年11月底开始的。早在1840年8月9日,义律等在天津呈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致“清国宰相书”中,即提出了赔款及割让一岛或数岛的无理要求。琦善11月29日到达广州后,义律12月7日便迫不急待地要求琦善根据英方提出的条件缔约签字。义律照会中说:“本公使大臣,会同前统帅公使大臣懿,于本年7、8月  相似文献   

2.
琦善是满洲正黄旗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诬陷民族英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饮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满清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广州后投降嘴脸充分暴露出来。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务,捣毁主战派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遣散水勇,向英国人阿谀奉承,秘密和英国在华监督义律谈妥《穿鼻条约》,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慑于人民群众的抵制和主战派的不满,琦善不  相似文献   

3.
琦善(约1790年至1854年),清末满洲正黄旗人。袭侯爵,官至大学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诬陷力主抗英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清廷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达广州后,投降派嘴脸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务。撤销主战派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遣散水勇。向英国人低三下四,阿谀奉承。甚至秘密和英国在华监督义律谈妥《穿鼻条约》(又作《川鼻条约》),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慑于人民群众的抗制和主战派的不满,琦  相似文献   

4.
百余年来,中外许多史籍认为,鸦片战争初期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1月强占香港时,英方义律与琦善已经签订协定(即此后所谓的《穿鼻草约》),将香港割让于英国。这一谬说近年来已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来澄清这一史实。现在,我就所谓《穿鼻草约》的前前后后谈几点意见,以收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 “初步协议”一说实际上是1841年1月20日义律诡称与琦善已达成了协定,从史料中记载的情况看,琦善一直未与其达成协议,这是英国对华实行军事进攻和外交讹诈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上册 1.第5页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图例“[香港]被迫割占地”文字表述欠准确。因为香港领土归属的改变,对中国来说是“割让”,对英国来说是“割占”;而“被迫”一词,只适用于中国,对英方而言则是“强行”,所以“被迫”一词在此只能修饰“割让”而不能与“割占”相联。 2.第13页:“……于1857年率领军队到达中国,组成英法联军。第二年初,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的时间值得商榷。查阅多种参考资料,未曾发现1858年之说。根据《中国通史讲稿》(下)59页:“……于1857年11月开始发动对广州的进攻,12  相似文献   

6.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投降派琦善私自同英国侵略者查理·义律订立的《穿鼻草约》的时间,有关书刊其说不一.粗略统计建国以来,已有几种说法:1841年1月;1840年12月28日;1841年1月18日;1841年1月20日.现行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里有这样一段说"琦善吓得手忙脚乱,亲自去穿鼻洋……"这一天应当是1841年1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日).这个日期,较早见于戴逸《中国近代史槁》第一卷(1958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说香港不是殖民地? 答: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举国欢庆的大事。纵观香港历史,英国在香港实行了一百五十余年的殖民统治,那么能不能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呢?不能!为什么?这还得从英国占领香港时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说起。 首先,我们应追溯一下英国人占领香港的历史。最早来到香港一带的英国人,当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卡罗利那号”商船了,该船在大屿山海域停泊了两个多月之久。清乾隆六年(1741年)又有英国兵舰“辛迪号”驶入港岛南部,停船修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遣华特使马戛尔尼率使团乘“狮子号”军舰经香港北上直取天津,然后进京,为从香港北上天津开辟了航道。清嘉  相似文献   

8.
1842年英国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接着又于1860年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强迫中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大片土地,大鹏、深圳两海湾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简称新界)。由于香港在远东和世界贸易上的重要位置,很快成为英国侵华和进行世界贸易的重要殖民地,素有王冠殖民地之称。  相似文献   

9.
香港问题小知识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三部分。香港总面积为1060平方公里,目前人口约630多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同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再一次逼迫清...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戊戌变法”一节在讲述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的去向时,以小字的形式补充道:“康有为在政变的前一天,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发生的当天,粱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来由日本人掩护,化装逃到日本。”有心的同学在课后就问:“维新人士在失败之后,为什么会得到英国人、日本人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史是中央电大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由李义彬、李新主编的《中国革命史纲》,简练生动地介绍了自鸦片战争开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段历史。《中国革命史纲》一书出版以来,虽也曾做过一些修订,但是,笔者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发现该书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仅就该书的若干问题提出来讨论,敬请专家及电大教师批评指正。一、《南京条约》割让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革命史纲》在介绍《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时写道:“二、割让香…  相似文献   

12.
1842年8月29日,英国政府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1843年4月,英国向其任奇的香港总督先后颁发了《英王制诰》和《王室训令》,这是两个关于香港政治体制最早的重要法律文件,根据这两个文件建立了香港的政治制度。从速两个文件的内容和香港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香港现行政治制度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1840年英国以武力强占香港以后,晚清政府、国民党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种种作为,都与各自阶级的特点和利益密切相关。 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以主权的大步退让换取专制统治短暂苟安的腐朽卖国作为 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了侵华战争.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取得一些小胜。清政府虽派出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交涉,封建统治者也意识到谈判不会很快达一致,为此指示琦善:“如有不得不攻剿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99页:“19世纪中期,(英国)……接着又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香港的割占是一个历史过程,这里课本编者将“香港”与“香港岛”混而为一了。“香港的割让”有一过程$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15.
香港历任总督任期概况表任次姓名任期起迄任期内发生的大事1璞鼎查1843年—1844年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割让”给英国。1843年1月26日,英国正式委任璞鼎查为首任总督。2戴维斯1844年—1848年在赤仔、香港仔一带兴...  相似文献   

16.
陈立夫先生以94岁高龄重履香港。香港报界有人向他请教中国统一之法。他答:“拿中国文化来贡献世界,拿这个大题目来统一中国。”又问“您对台独问题有何看法?”陈答:“你们想可以不可以?中国文化是讲团结的,没有提倡分裂的,主张分裂者是不懂中国文化,台独就是搞分裂的。相信凡是懂中国文化的人,他不会走分裂的路,只会走统一团结的路。”(见香港《文汇报》)  相似文献   

17.
香港通常所指的是三个部分 ,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所以我们不能把香港认为只是香港岛 ,也不能把香港岛说成是香港。课本第 3 3页 :“1841年初 ,双方谈判中 ,英军以武力威胁琦善 ,并派兵强占了香港岛。”同页下注 :“‘香港’一词 ,在当时还不是全岛的总称 ,它专指岛上的西南隅。”课文是“香港岛” ,下面的注是“香港”一词 ,使人很费解 ,而且也没说清楚 ,在什么时候“香港”曾经是“香港岛”“全岛”的总称 ,或者“香港岛”曾经等同“香港”。同页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不用说是指 1840年 6月开始 ,到 1842年 8月签订《南京条约》止…  相似文献   

18.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军大炮的威逼之下,被迫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第三款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使立法治理。”从此,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作为殖民统治的必然产物,种族歧视问题在香港开埠初期表现得十分严重。本文拟从政治、法律、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揭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香港华人所  相似文献   

19.
琦善在鸦片战争中开门揖盗的罪行,虽早有定评,但亦不无反复。《清史稿》论琦善:“罢战言和,始发于琦善,去备媚敌,致败之由”。这些话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发生后,直到清末民初六七十年间人们对于琦善的共同评价。可是,到了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却有一些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力图为琦善开脱罪责,甚至对他大唱赞歌。例如蒋廷黻在《琦善与鸦  相似文献   

20.
璞鼎查(1789—1856)道光二十年(1841年)接替义律出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次年,胁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后任英国第一任驻香港总督。1842年与璞鼎查签订《南京条约》的耆英巴麦尊勋爵,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外交大臣,主张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议会反对党:“托利党”领袖威廉·格利斯顿(Lord William Gladstone)勋爵,他反对发动鸦片战争,后来又拥护鸦片贸易鸦片战争时的人物与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