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为中华民族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期在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扬长避短,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进步,实现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秩序井然,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即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并由此形成了整体和谐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智慧,至今仍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是对一般思维的创造发挥,是对人们现有的思维方式的超越。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变动、时代的发展以及在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断地变化发展着,但其深层结构变化却相当缓慢。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创新和创新思维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如何打破民族心理深处的思维定势,加快推动创新发展。提高民族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洗礼,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将时代精神和文化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本文介绍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历代发展及其元素,分析了孝文化对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重要作用,最后从规范家庭成员行为、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示范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统     
陆志平 《新读写》2008,(7):93-102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他一生下来,就落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现实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中华文明的琼浆玉液哺育着他的成长。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质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传统文化对每个成员的熏陶和影响具有必然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并已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是什么存在和思维的架构关系,这个用不上,因此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寻找唯物一家、唯心一家,那是徒劳无功,我们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准确,都有些问题。我们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有我们自己的特点,中国历史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主题,如果要用文字来表述,我想似乎可以这样去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是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什么是天道,天道是指天地的来源及其法则,也就是自然界的法则,就叫天道。人道是指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道理,人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自身的道理,还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文学艺术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良好道德情操、积极思想观念的教化启发作用。中国自古至今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在"发展教育,优先德育"的教育发展理念中,蒙学教育对当代社会德育的借鉴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理论来源。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蒙学教育所体现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思想,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去伪存真,阐述了蒙学教育中优秀的德育理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当文化是深受道教精神陶铸的名山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武当文化的主要内容丰富和深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则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无论是从武当文化的主要内容来考察,还是从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采探究。武当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和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与世界文化和中国现代化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拟就中国传统文化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现代化过程,而是包含着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更为深刻的内容,它是个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看,可以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可视为各种文化,诸如思想、观念、伦理、艺术、教育、心理素质、宗教、自然科学乃至国民性、民族性等。而社会经济与社会思想文化是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是否有亲合的一面,围绕这个问题自近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而争论的焦点又在于儒家文化是否有工具理性的成份。文章认为,儒家文化有两个分属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即精英儒家文化和世俗儒家文化,二者中都有工具理性的成分,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没能得到充分的展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逐步展开,儒家文化的工具理性已渐渐凸显出来。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对它进行挖掘与改造,儒家文化将会像韦伯所论及的新教伦理一样,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虽然文化上一脉相承,但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不同阶段,社会规范意识与文化发展都出现了差别。笔者通过儒家文化与家风相关内容设计问卷和采取采访学者等调研方式,分析了两岸家风和对儒家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家风"认知的指引和对当代家长"家风"教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儒商文化纳入到创业网络构建中,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情境下的创业网络构建。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儒商文化情境下创业网络的构建途径,主要有:以儒商文化中注重学习的特征作为网络构建的基础,以儒商文化中追求创新的特征作为网络构建的推动力,以儒商文化中讲求诚信的特征作为网络构建的基本准则,以儒商文化中合作共赢的特征作为网络构建的主要方式,以儒商文化中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特征作为网络构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儒家礼文化对我国的礼仪教育具有非凡的影响。礼仪教育与儒家礼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传统儒家文化对现代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儒家礼文化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吸收传统礼文化精髓,对当代高校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孔子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孔子祖籍,周游所到的今河南行政区划内的封国,孔子河南籍贤弟子,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书院与遍布河南各地的孔庙遗址,《诗经.国风》里的河南地方歌谣等五个方面。积累丰厚,形态多样,级别较高,是发展孔子文化产业的基础。以文化产业层理论为视角,以山东为代表的当代孔子文化产业起步早、效益好,具有规制经济的特点,但表现出的问题也还有待解决。借鉴山东的成功经验,借助于政策优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河南开发孔子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基于河南省作为孔子文化产业补充区的发展定位,河南省可以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儒学教育业和艺术表演业,走一条联合、协调、借势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本文从儒学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现代诠释、创新发展以及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国传统儒学在本质上是封建文化,当代儒学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中,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文化复古主义,自觉肃清封建残余;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精神,接纳现代文明形式,实现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隔而不断,社会改良和创新才是儒家真精神,儒学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理想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儒学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的“成德之学”提倡修己体认式的内省,缺乏对社会和自然界的积极主动改造,导致认知主体思维失范;儒家文化重人伦轻自然导致人类研究对象错位,学科理论单一,视野狭窄;儒家文化“官本位”思想导致知识分子地位低下,知识贬值;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平均主义”导致认知主体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以上这些均对人才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儒家道德化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尤其是它所提供的传统美德,对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儒家文化使它们的经济发展很有活力。韩国的儒家文化传统是与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结合以后的本土化的儒家文化,是韩国站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因此,能够适应韩国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为各阶层提供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思想、道德等人文思想的支持。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韩国儒文化也在不断的、适时的自我更新、扩展,使社会文化始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步需求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金融海啸的发生使人们对美国资本主义的新自由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质疑,有识之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以又好义快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脉络经历了“缘起-成熟-衰落-复兴”的过程,当下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复兴要考虑尊重历史,以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依托及在青少年中普及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