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螟是我国很多地区比较常见且危害相对较大的一种农作物病虫害,它可以产生的不良影响很多,会造成大量的粮食损害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其主要的侵害对象是我国年产量较大的玉米,它可以使玉米秸秆产生倒伏空心等等不良现象。玉米螟分为不同的种类,近年来各个地区都在防治玉米螟虫害的工作中取得了较长远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是我国很多地区比较常见且危害相对较大的一种农作物病虫害,它可以产生的不良影响很多,会造成大量的粮食损害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其主要的侵害对象是我国年产量较大的玉米,它可以使玉米秸秆产生倒伏空心等等不良现象。玉米螟分为不同的种类,近年来各个地区都在防治玉米螟虫害的工作中取得了较长远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     
虫咬丰年吗?在我国广大的玉米产区,每到玉米抽穗以后,常常会发生折杆断穗的现象。走近一看,茎杆上还有许多洞孔,洞口常有大量碎屑和污物堆积。如果把这些玉米杆剥开,就可以看到为害玉米的是一种白色的肉虫——玉米螟。有人不相信玉米受螟害之后会减产,他们说:有虫的玉米不是还照样结穗吗?虫咬丰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许多科学工作者比较了有虫玉米和无虫玉米的果穗重量,发现在一株玉米上,每增加一头玉米螟,产量就损失约1-5%。而且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幼虫转移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跃 《科技通报》1998,14(2):143-146
通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转移规律及防治适期的研究,明确了在心叶末期前90%的幼虫集中在雄穗中,抽穗后才分散转移,大多数幼虫分散到中部和穗部,占总虫数的60%左右.经不同时期防治试验表明,在春、夏、秋玉米连续种植,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区,在心叶末期防治的基础上,在吐丝期再防治一次,才能有效地减少虫量,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玉米病虫害防治研究史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每年因病虫危害损失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3左右。中国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期;50年代以后取得较大的进展,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玉米螟生物防治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80年代以来全国玉米病虫害防治协作蔟关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6.
雷电灾害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造成的损失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雷电灾害高发区,中心位置位于广州东北的从化和增城区,整个珠江三角洲为一个雷电发生高值区,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雷电灾害发生的次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该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的6%左右,最高年份可达9.25%,该地区雷电灾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全省1.46%的平均水平.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每年因雷电灾害损失都在5 000×104元以上;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地域有较大差异,但与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区域经济总量关系密切,每年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雷电发生的次数、该地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分别在0.9和0.8以上,总相关程度达到了0.9665.  相似文献   

7.
<正>资中县是农业生产大县,玉米是该县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病虫主要有: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玉米蚜虫在该县常年均不造成经济损失,但2013年在该县大发生,属历年发生最重的年。2013年资中县玉米种植面积46.56万亩,玉米蚜虫发生面积高达27.4万亩,防治面积11.7万亩,挽回产量损失3790吨,防治后仍造成玉米产量损失2650吨,属重发生(5级)年。根据资中县2013年玉米蚜虫发生情况调查资料,结合2013年气候情况,笔者对资中县玉米蚜虫大发生原因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使用农药,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各种有害生物(病、虫、草)对农作物的危害,而且还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农作物抗逆性。据统计,世界谷物生产每年因病害损失10%,虫害损失14%,草害损失11%,而使用农药可挽回15%~30%农作物产量损失。每投资农药一元可得到数元到数十元的经济效益。农药仍是21世纪农业必不可少的增产措施,是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螟危害加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为有效防治玉米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很多地区处于地震带上,但是地震预报技术一直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每当发生地震,地震部门几乎都无法预测,由于无法事先有效预测,因此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玉米从出苗到成熟都易受到害虫的危害,要获得玉米的优质高产,合理地防治害虫很重要。尤其是对玉米螟的危害,不能掉以轻心。玉米螟又叫钻心虫,是玉米上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害虫。初龄幼虫钻人心叶危害,叶片展开后留下许多横排的小孔;大龄咬食花丝、茎杆、雄穗基部还可以钻入穗轴中随时出入咬食玉米籽粒。防治玉米螟,要抓好两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对双条杉天牛在鄂尔多斯地区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以初龄幼虫钻蛀取食危害侧柏、圆柏、扁柏等树木的韧皮部,随虫龄增加逐渐向木质部钻蛀。该虫在鄂尔多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8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在树干木质部的蛀道内开始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成虫从树干钻出,4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中旬产卵结束,5月中旬幼虫进入韧皮部危害,8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出孔期喷施苯氧威2 000倍液直接致死率可达83.3%,存活的16.7%虽能交尾,但苯氧威药液已对它的生殖系统造成破坏,致其不能产卵,防治效果较好;用诱木诱杀成虫防效极显著,诱集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全世界的种植面积约3330万公顷,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达到481万公顷。棉花的生产周期长,虫害损失大。据国际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棉花因害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6%,每年造成60亿元以上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解决棉虫给棉花带来的严重危害问题,多年来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每年全世界用于棉花治虫的农药费用约20亿美元,占世界农田农药费用的1/4。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加劳动  相似文献   

14.
直立生长的作物成片发生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小麦、水稻严重倒伏时,产量甚至可降低一半以上。倒伏大多发生在作物生育的中后期。稻、麦等谷类作物拔节后倒伏愈早,损失愈大。通过对我地区水稻倒伏情况调查,分析了水稻倒伏的原因,提出了品种选用、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等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宇  王金霞  黄季焜 《资源科学》2016,38(5):900-908
华北平原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和严重干旱事件发生频繁的区域,如何提高该区域农户灌溉适应能力对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华北5省889个农户的1663小麦地块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两阶段的思路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实施灌溉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评估其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相比于相对正常年,在受灾年中严重干旱事件的发生显著地促使农户提高了约17.4% 的灌溉频次,同样也增加了约6.6%的小麦单产损失;②灌溉适应行为的确在抵御和减缓严重干旱事件对小麦单产产生的负面影响上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每增加50%的灌溉次数(相当于增加0.9次),可以挽回14.2%的小麦单产损失;③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对农户灌溉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效果。例如,相比于农田水利设施较差地区,一般和较好地区的农户灌溉强度分别显著地提高了约13.2%和18.0%;④农户种植规模、户主年龄以及教育水平等农户家庭特征也显著地影响农户的灌溉行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际上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广泛流行,对国家和当地养殖业及外贸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也给我们深刻的警示。我地区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动物防疫工作中的被动局面还远未根本扭转。文章通过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和防控及对我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启发,为我地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宫锡鸿  宋英波 《预测》1994,13(3):64-66
用模糊推理法预测害虫产卵期宫锡鸿,宋英波(山东省乳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64500)(山东省乳山市宾馆)本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对胶东半岛越冬代玉米螟的产卵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可以对越冬代玉米螟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1前言玉米螟...  相似文献   

18.
鄞州西部丘陵山区分布白垩系沉积岩,且该地区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加大,发生顺层滑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给人类居住环境及重大工程建设带来极大威胁和重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鄞州区鄞江镇扇子洋滑坡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顺层滑坡的基本特征、发生原因、形成机理等,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为类似滑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8月份我地区仅发生一起动物间鼠疫疫情,除此以外没有发生一起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今年卫生部门加大了对学校疫情工作的力度,使全地区传染病发病人群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国家之一,大陆6度至9度地震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0%。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广大农村和乡镇地区,特别是发生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房屋建筑破坏是村镇震灾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