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以德治国”既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 ,也是对我国古代“德治”思想合理因素的批判性继承 ,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搞清楚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启示 ,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 ,掌握当代中国实施“以德治国”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尚书》德治思想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德治思想,为历世所称道,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在于商周交替之际君权神授思想的危机以及西周时期敬天保民、重视民意的社会思潮。德治思想的内涵包括:注重民生、保护百姓;尚德慎刑、敬天爱民;做民楷模、严于律己;敬重贤能、完成美政。《尚书》德治思想给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以丰厚的滋养,也影响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3.
王灿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2):84-86,108
《尚书》蕴含着丰富而又独特的教育思想。《尚书》既在文本中明确表达出来教育思想,又在所记载的教育实践中隐含有一些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者的态度应该“敬”和“宽”,音乐教育很重要,师的作用很关键。《尚书》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历史感、忧患色彩和实践性。这些对于我们当前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加强教育的实践性等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
《尚书》是上古政教之书,孔子以之为政治教科书,荀子学派实即孔门一系。《荀子》大量引《书》释《书》以论证己说,其诸多思想源出于《尚书》。富国养民思想、贵贱等次思想渊源于《书》学,公义胜私欲、先教后刑、人治思想、刑法因时变易思想等皆以《尚书》为根柢。荀子引《书》断章取义,以述为作。借助《荀子》引《书》情况,可以窥探战国时期《书》学的传播与流变,亦有助于推动研究战国《书》教传统。  相似文献   

5.
《尚书》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来源和中华民族的元典,其中蕴含的传统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国人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尚书》中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具有强烈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尚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一统"的口号,但是全书的具体内容、编排形式和特殊用语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大一统"思想倾向.作为我国第一部史书和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尚书>中蕴含的这种思想,对中国人格外强烈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肇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德教与修身     
道德教育 (“德教”)和道德修养 (“修身”)是培养社会成员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理想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有关理论和学说 ,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尚书》这部重要的历史典籍,蕴藏着丰富的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德治思想实导源于此。它不但影响了先秦时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的治国方略,而且还影响广远,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文章从三方面对《尚书》德治思想作些抉隐发微的阐述。1.德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2.德治思想的主要内涵。3.德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资治思想最早源自《尚书》的殷鉴思想,它是历史功用思想的进一步延伸。资治思想的产生与中国史官制度、实用理性主义及王道思想密切相关。虽然历史功用思想和资治思想有庸俗适用主义和牵强附会的色彩,但其对后世有历史鉴戒作用,具有重要的当代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体史,本系统介绍《尚书》所创建的若干重要史观,并进行评说,指出其积极与负面影响。对中国史学源头进行探究,理梳儒家学说的来龙去脉,于中国史学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鉴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尚书考辨》是宋鉴关于古文辨伪的重要著述。是书通过考论《尚书》篇数,明确以义理划分篇章的思想,在厘清古文《尚书》传授系统中彰显杜林学术地位,又提出在考辨中阙疑慎重的学术态度等,其考辨之目的是正古文之本、明伪书之源。这些真知灼见在清初《尚书》辨伪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为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历史审美思想是历史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尚书》历史思想中,其历史审美观尚无人专文探讨。《尚书》的历史审美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对人的美德的赞美;对人的功业的赞美;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归根到底,是对人的赞美。《尚书》中较为缺少对自然的审美等内容。《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有自己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今文《尚书·微子》中一则句读的传统解释,提出不同见解,以充分的证据论证了"狂"字当作"往",使文义豁然开朗.本文同时也解释了古文《尚书》同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尚书》中出现的“性”字以及无性和降字句进行分析,发现尚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善思想。正是对人性可塑抱有乐观态度,夏商周三代才出现德治思想的早期萌芽。  相似文献   

15.
《尚书》这部最为古老的典籍,其文本的流传、文字的训释均存在极难解决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必须审慎从事。本文认为对于《尚书》特别是《古文尚书》,由于可以据为信史的资料十分缺乏,在整理和研究中必须信守“阙疑”的。从文献资料和《 店楚墓竹简》的研究中,本文作者认为《古文尚书》不伪于两汉之际的刘歆,也不伪东晋的梅赜。其文本在战国中期以前。 对于《尚书》文字的释义,应该充分吸取甲骨文、金文研究成果,但决不能  相似文献   

16.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治政之书,其中蕴藏着许多深刻的政治哲学思想。如以古训、天道来治理国家,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以雅正平和的音乐净化人心,并从中聆听百姓的声音,则有助于我党坚持群众路线,执政为民,造福于民。除此,《尚书》中的纯一、中和治国理念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这些都是经学典籍《尚书》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7.
“书”、“尚书”、“书经”这三个称谓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对于《尚书》不同的理解以及人们对其不同的认可程度。《尚书》的性质是“上古政史资料的汇编”,《尚书》的成书最后是由秦王朝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彭海 《家教指南》2003,(2):47-54
对于敦煌写卷《古文尚书孔氏传》以及唐代日人抄本 ,王国维、顾颉刚等认为源于汉代出现的孔府壁藏本。敦煌写本《尚书》中 ,保存秦火余经中商殷的国族称谓“越”、“有”、“匿”和“若彝及”(即《礼记》伊耆氏、郑玄《注》“古天子有天下之号”)等称呼。伏生传授的《今文尚书》里 ,“”改写成“厥” ,湮失了yuch(禺知、月支、郁郅 )的族称原音。而若、丽、华若彝及等称谓却为西亚波斯语、南亚印度梵语、东亚韩日岛国所吸取。辨析敦煌本《尚书》与壁本《尚书》的关系 ,有助于梳理上古中外交流、部族迁徙的史事。  相似文献   

19.
从《尚书》可看出我国周代以前德治思想的演变轨迹。部落与氏族的出现,形成了人类社会,也就出现了德治与法治。尧舜禹时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抗争最激烈的时期,也是原始德治最辉煌的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夏、商时期,神权思想越来越严重。夏、商的灭亡,使周代统治者重新审视民的力量,因此对德与礼又有了更多的反省与认识,提出了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治国思想,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尚书》五行行政辩证思想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记载了我国上古时期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古代国家治国行政安邦的历史.我们从远古时期物质雏形、物质的联系与发展、古代行政辨证思想发轫、对历代王朝行政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探索<尚书>五行行政辩证思想,以求推陈出新,为今天我国的治国行政提供思想启迪与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