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     
我们先读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所级性的吗?’了,……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党去领卢布’字样来,那故意暗藏的两个×,是令人立刻可以悟出的‘共产’这两字,指示着凡主张‘文学有阶级性’,得罪了梁先生的人,都是在做‘拥护苏联’,或‘去领卢布’的勾当”。文中出现的×,据统计,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几十处之多。  相似文献   

2.
被列为高中和师范语文课传统教材的鲁迅的名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第三自然段里有一个长达198字的句子,比较难懂: ……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了,在《答鲁迅先生》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护苏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句子去,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党去领卢布”字样来,那  相似文献   

3.
一是同一出处的内容连续引用。例:在《答鲁迅先生》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护苏联”,……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党去领卢布”字样来。)《“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两个同一出处的连用,彻底揭露了梁实秋变换手法对黄迅等造谣、诬蔑和陷害的丑恶嘴脸。又例: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  相似文献   

4.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鲁迅先生的名篇,文中有一个长句子,对梁实秋的无耻行为一针见血,揭露无遗。它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思维、一贯文风。由于其表现形式既独特,又复杂,所以作为句子的结构该怎样分析,长期以来,久持不下。请看:在《答鲁迅先生》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卫苏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句子去,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党去领卢布”的字样来,那故意暗藏的两个×,是令人立刻可以悟出的“共产”这两字,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课,有一个长句较难理解,下面试作分析。并列①他[终于] [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了,并列②(?)[在《答鲁迅先生》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护苏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有一个相当长的复句。全省师专《现代汉语》协作教材曾进行了分析。我认为还值得商榷。现按笔者不成熟的意见划分并说明如下,以就教于同志们。 ①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 的吗?”了, \②在《答鲁迅先生》那一篇里, (转折) 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护苏 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句子去,| (并列)  相似文献   

7.
《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6期对《“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的两个复句的分析,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其一是; 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  相似文献   

8.
一、教好课文 启迪思维每一篇课文 ,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都可能成为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钥匙。因此 ,紧扣每篇课文的特点 ,深入剖析课文 ,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照“样”作文 ,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思索 ,受到启迪 ,练好作文基本功。这样做具有直观形象和知识迁移快的特点。如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是一篇参观记 ,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抓住课文按参观顺序有重点地介绍所见所闻的特点 ,使学生在写参观记、游记方面得到启示。随即指导学生“照样子”写《参观×××》《游×××》,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9.
中午空闲的时间,和老师们在办公室一起办公。×老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批着批着,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也太不像话了,早上刚讲过的题目,××又不会做了。五道计算题竟然做错了四道!要把××找来问问情况了!”正好隔壁班上的一个课代表来送交作业本,她就嘱咐课代表到班上把××找来。学生欣然而去。不一会儿,办公室门口多了几个学生,“报告老师!犯人押到!”我抬头一看,两个学生“押”着一个小男生站在了办公室门口,后面还跟了几个看热闹的同学。可怜的小男生,他的两只胳膊还被那两个同学反剪在身后,一脸的惶恐和无奈。“来,××同学,你来仔细…  相似文献   

10.
××同志:来信早已收到。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如何看待“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提供一些情况,谈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吧。一、关于“通才”或“专业”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内容,都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决不能用我们过去的老框框去套。以前,我们学苏联时是“专业培养”,而认为美国是“通才教育”,好象没有专业  相似文献   

11.
偶然,在杭州虎跑寺“李叔同纪念馆”里,读到了漫画家丰子恺的一篇回忆文章,大意是说,丰子恺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受教于李叔同。有个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老读闲书,有个学生则随地吐痰。他们以为老师未必知道,其实李先生一清二楚,不过他并不立刻当众厉声斥责。直到下课了,他才轻声说:“××和××等一下再走。”等到其他学生都走出课堂后,老师才缓缓地说:“下次上课不要看闲书,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地方正在相继推行“作业无‘×’号”,其基本做法有两点,一是把“×”号消灭在萌芽之中,即写作业之前先对部分后进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以防止他们出错;二是变“×”号为对号,即批阅作业时对做错了的题目不打“×”,而是先给学生讲一讲,让他们把错题擦掉改成对的,然后打上一个“√”(小学数学作业和低年级语文作业一般使用铅笔来写)。前不久有位专家还在《人民教育》上撰文为北京某校的“作业无‘×’号”拍手叫好,其理由不外乎两点,一是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消灭作业中的“×”号果真有那么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这位院长,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被高尔基誉为“天才教师”的安东·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或…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课上,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忽然抬起头,用胆怯的眼我看着我,欲言又止,但手中的笔始终不能落到纸上。过了一会儿,他又这样看着我。我看他那样子,知道碰到挡路的字了。于是我便和颜悦色地问:“×××,你什么字写不出?”见我叫他,他红着脸忸怩地站起来说:“‘可以’两个字怎么写?”顿时我的火气全上来了,真想大声呵斥他:“五年级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我看到他那乞求而又可怜的目光,我强忍住了火气,把“可以”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听到他问这两个字,发出了嘿嘿的笑声。我向这几个笑的学生扫了一眼说:…  相似文献   

15.
赵萱自侃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谁都想用信念铸造航船,到生活的海洋里去犁出雪白的浪花。那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寻找那离别的码头,看看在文学的海洋里,我这只漂泊的船是如何驶过两年多的风风雨雨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进入一望无际的大洋时,不免要在“黄金水道”里缓行一番,因为这里是航行前的准备。罗曼·罗兰在《箭手》里曾说过:“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理想。”是的,弓弦拉得越紧,箭射得越远。为了拉紧我的弓弦,我先是开始“不择细流”地饱览起群书来。就这样,在初一到初二一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的手抄本现已发现了五种。除了我校蒙语专业合勘整理出版时所用三种手抄本以外,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还藏有两种手抄本(其中的一个是残本)。这些手抄本上都有“所抄”、“所写”年月。但转抄者们所注明的年月对研究者关系不大,所以人们不关心。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本,这个本上写有“抄于光绪五年”。人们很注意内蒙图书馆藏本和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本,前者注有“始写于道光二十七年孟秋上旬”,后者注有“写于壬子年孟秋吉日,修订于甲寅年中夏”。哈斯宝在他所译红楼梦的“读法”里写道:“这本书里,凡是寓意深邃和原有来由的话,我都旁加了圈,中等的佳处,旁加了点;歹人秘语,则划线标识”。可是上述五种抄本都无此种标识,由此可以断定这五种手抄本都不是哈斯宝的原译本。那么,这五种手抄本上出现的“写于×年×月”和“抄于×年×月”的所注年代是属于哈斯宝翻译的年代呢?还是转抄者们抄写的年代呢?研究者们有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你的QQ号是什么?”“唉,你说×班×××是不是个靓妹呢?”“嘿,放学后咱们到××网吧去玩反恐精英吧?”“哥儿们,咱们吃麻辣烫吧?”您知道吗?这些是我们学生平常的话语,他们在想什么呢?人的思想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思想对人的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人的行为总是同一定的思想联系的。一般说来,看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也就反映了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思想表现行为,行为反映了思想。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通过学生外在行为去把握学生内在的思想。当今社会人们都知道最苦的是…  相似文献   

18.
《沁园春·雪》中有这么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学生当堂质疑:为什么冰封只有千里,而雪飘却有万里?这个问题问得好,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的语言现象呢?原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四年秋,南京市香铺营小学四年级学生潘良炎忽然变得打人、迟到,有一次把作业完全做错……。大家都诧异:“周良炎怎地变坏啦?”潘良炎本来是个好学生,上课端坐静听,下课抢着扫地抹玻璃,看到老师晓得敬礼,门门功课都很好。这回他突然变了,自然要使大家感到奇怪的。原来,潘良炎的变坏,主要是受坏连环画的影响。班上有个小朋友王××,最喜欢在校外书摊旁看连环画,虽然老师叫他不要乱看,他还是偷偷地看。一天,王××约潘良炎到连环画摊上租书去。“我没钱。”潘良炎回答说。“没关系,我请客。”两人就一道去了。在潘良炎上学的路上有不少连环画摊,因为他听  相似文献   

20.
大肚子箱     
<正>有人给拉拉提意见,是投在“大肚子箱”里的: “班长说话不算数!”班里原来有本《班级日志》,专门记录班上的“不良现象”。不知为什么,都是班干部在记。一天,张灵韵发现有人偷偷地在上面划了个大“×”。她拿着本子气鼓鼓地去找王老师:“老师,您看!”鲜红的“×”触(ch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