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在这种条件下创办一份大型报纸困难异常。报  相似文献   

2.
党报舆论宣传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华日报》华北版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同时也是抗战时期敌后创办的党的第一张铅印大型日报,为敌后抗战宣传作出了突出贡献.本论文从《新华日报》华北版的舆论宣传内容入手,重点分析和梳理了其在抗战时期的舆论宣传技巧,希望为当前党报宣传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太行区的沁县后沟村创刊。报社除出版报纸以外,还出版一些图书,通过报社发行系统发行。《新华日报》(华北版)是华北敌后新闻  相似文献   

4.
书讯     
陈浚编著的《华北敌后战旗——记新华日报(华北版)四年九个月的光辉历程》,已由太行新闻史学会印刷出版。本书以丰富翔实的材料,如实地记录了《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5.
朱总彭总提议到华北办报 何云受命赴太行忙碌筹备 1938年9月末,一条电讯从延安传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根据朱总和彭总的提议,党中央批准在华北太行根据地创办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命何云同志全面负责筹备事宜。  相似文献   

6.
晋冀豫区新闻出版史探源(下)王力(四)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为了加强党在华北敌后的宣传鼓动工作,根据朱德、彭德怀同志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从新华日报社抽调何云、陈克寒、江横等,到太行山筹办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此后,中共中央北方局移...  相似文献   

7.
李庄同志简介李庄,出生于1918年7月1日,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先后在《民族革命》半月刊、《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2006年3月3日15时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46周年。在这两级革命战争年代,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地方报纸——《新华日报》(太行版含华北版)、《晋绥日报》(含《抗战日报》)、《新华日报》(太岳版,含《太岳日报》)、《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和新华社在山西分支机构的新闻工作者,同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并肩战斗,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那充满血与火的战斗中,经常在丛山峻岭、平原田野和前  相似文献   

9.
【题记】我馆收藏的《抗战日报》——抗战期间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1938年10月份合订本(复印件))(K4-53-1938)是1988年10月李士钊同志赠予的中共鲁西特委机关报。该报纸虽然只是复印件,却是鲁西北抗战历史中一部分真实的记录,对了解当时全国各地抗日形势和鲁西北的斗争情况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抗战日报》的具体介绍《抗战日报》报头是齐燕铭同志写的正楷字,下面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中期,我和李克简同志在一起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不长,同志间的战斗情谊却比解放后一起工作一二十年的同事还要深厚,我想是因为那时是我们一生经历中最艰险、困难的岁月。 1942年秋季,在太行山最激烈最残酷的五月反“扫荡”(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英勇牺牲,我所在的《新华日报》“华北版”职工近四分之一牺牲)以后,我从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时实行“报”“社”合一,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也是《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采“访”通“讯”  相似文献   

11.
李庄小传     
李庄,河北徐水县人,1918年生,共产党员。1938年参加新闻工作,相继在《民族革命》半月刊、民族革命通讯社、《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太行版)任记者、编辑、编委;1946年开始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华北总分社任记者、编辑、编委、副主任;1949年在《人民日报》任记者、编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5,(7):33-35
1942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社长)李竹如同志在反“扫荡”战斗中中弹牺牲,当时年仅37岁。他是我党新闻宣传战线上的一位出色的战士。他从1927年入党后,以主要精力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抗战以前,他曾几次办报;抗战以后,他先后担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并兼管《大众日报》的工作。他还担任过党政军其他重要职务,但每个时期的革命活动,都跟新闻宣传工作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由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本代论集,收集了当时《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五十二篇个人署名的“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撰写的。定价:1.50元。  相似文献   

14.
一、华北解放区和华北新华书店总店的建立华北新华书店总店,是1948年6月由晋冀鲁豫边区的华北新华书店和晋察冀边区的晋察冀新华书店合并而成的。原来两家书店都是抗日战争初期与边区党报同时成立的,华北《新华日报》(后期改太行《新华日报》)和《晋察冀日报》(前身为《抗敌报》)的发行部门,就是两个边区的新华书店。业务上受延安新华书店指导,行政上属两家报社管;从报社分离出来后直属中共中央北方局(后改为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北方分局(后改为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领导。1947年12月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沿线解放后,  相似文献   

15.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16.
笔墨风云太行山──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工作时的回忆李隆蔚本栏责任编辑游世碧每当我听到“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这首当年常不离口的歌时,我的心似乎又回到了那战火中的青春年代,回到了华北...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月11日,是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的日子,恰逢新华报业传媒广场正式投入使用,事业发展,薪火相继,令人鼓舞。大家知道,由周恩来同志亲手创办的《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份大型日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新华日报》始终高举党的旗帜,传播真理,揭露黑暗,成为我们党带领广大群众英勇奋斗的锐利思想武器,被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毛泽东同志称赞《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18.
1939年9月,我第二次渡过黄河,经中条山和太行山战区,来到当时驻在山西省武乡县砖壁的八路军总部。左权将军穿着整洁的灰布军装,精神焕发,显得年轻英俊。他热情地接待我,并对我说:“欢迎你从重庆远道而来,朱总司令此刻正在篮球场上和青年战士打球,一会儿就回来。彭老总刚到陈赓将军旅部去视察部队,要过几天才回来。半小时前,还接到《新华日报》华北版何云同志来电话,打听你到达的消息,要我随时通知他们。你先休息一下,不忙走。”  相似文献   

19.
华克 《中国记者》2021,(2):125-127
根据他的遗愿,我们把他的骨灰带到太行山腹地的左权县,一部分撒在清漳河里,一部分埋在了太行山脚下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旁。他怀念在太行山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岁月,怀念那里老百姓与八路军的鱼水深情,说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精神却是最为充实的,那是他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最有用武之地的日子。他怀念太行山,还因为,他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战友和同事中有47位永远长眠在那里。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汇》1986年第5期,在“纪念朱德诞辰一百周年”专栏中,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朱德的《八路军抗战中的经验教训》的文章。此文摘自1938年8月25日《新华日报》“本报记者何云记”的《朱德总指挥谈三期抗战与争取华北抗战的胜利》。该刊发表此文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从已经发表的他人著述中,摘录出关于某人的谈话,作为某人的“作品”重新发表,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谈话本身并不是作品,因为人们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