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谢噢     
昨天,一朋友的朋友找到我,想请我为其女儿辅导一下作文。他以为找一诗人辅导孩子作文算是找对人了,其实正相反。诗人与中学语文教师,完全是两个路子。但求到我,我也不好意思拒绝。这年头,谁还会求一诗人呀。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位于东京驹场的日本近代文学馆礼堂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日本作家个人作品朗读会,参加朗读的有作家崛田善卫、津岛佑子和诗人吉增刚进等人,会议主持人由诗人佐佐木干郎担任。朗读会以录制日本当代作家的声像资料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代初期,一个冬日的清晨,刚刚5点多钟,支部书记姚尚宏突然敲门,告诉我刚才研究室某领导要求把我的入党申请讨论名单从今天的支部会上撤下来,说小鄂人了党,除了XX,谁也管不了他,应当再考验一年。尚宏同志断然拒绝了他,说此事已通知小鄂,而且是组织决定,临时改变不妥。但他仍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上了会,这些人还是会否决你的申请。尚宏是一个极具同情心的热血汉子,看到我有些沮丧的样子,他灵机一动建议说,周书记的组织关系在咱们支部,你为什么不请周书记参加今天的支部会呢?  相似文献   

4.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矣,忍穷北窗下。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这是元人赵孟烦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评价。一提到陶渊明,人们自然会想起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眼前就会浮现出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自晋代颜延之《陶征士诔》称渊明为“南岳之幽居者”、南朝钟蝾在《诗品》中尊其为“隐逸诗人之宗”以来,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已成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5.
终身有道     
人从娘胎降生到人类唯一的地球村,赤身裸全,身无分,最终离开地球时,也不能带走分,但人走留名,雁过留声、财富和物质不能带走,可名声和名誉却永世留存。从人生价值看,正象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还活着,有的人死去,无数失声地爆发悲怆,在他献身的事业中,在他相识的人心上,出现难以填补的巨大误伤。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6,(17):22-26
尽管在一些人眼里,弗洛伊德自己一生都是在说梦话,但真到今天,人们还在聆听他的梦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符旭 《大观周刊》2012,(21):21-21
爱尔兰诗人叶芝早期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他归隐的愿望,描写了许多幻想的仙境。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不少学者认为二人的诗歌颇有相似之处,实则不然。本文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与叶芝的《茵尼斯弗利岛》为例,揭示叶芝渴望的是一种与精灵为伍的仙境.是虚幻的:而陶渊明追求的是躬耕田园。是真实的。本文探讨了二者的区别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赵艳哲 《兰台世界》2013,(Z1):181-182
<正>1955年1月18日,我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陆海空三军,对盘踞在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经过约10个小时的紧张战斗,全歼守敌千余人,一举夺取了北、南一江山岛。乘胜进占上下大陈岛等浙江东南沿海岛屿。这次发起的以强攻一江山岛为中心的大陈列岛战役的胜利,显  相似文献   

9.
一个不懂得尊重人的社会。人是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今天落在外地民工头上的羞辱。只要机会成熟,同样会落在另外的人头上——无论他地位多高。人活得多么体面。  相似文献   

10.
有过“巴厘岛爆炸案”的阴影,这里还是印度尼西亚的“神仙岛”吗? 初上巴厘岛,就听当地向导舒卡提起2002年发生的爆炸案。他至今还为不幸遇难的朋友而难过,但他肯定地告诉我们:“爆炸案并不是巴厘人干的,而是从爪哇岛过来的人!”  相似文献   

11.
徐鲁 《编辑之友》1995,(3):36-38
作为编辑家的徐迟徐鲁【武汉】徐迟先生是诗人、作家,也是编辑家。他的文学编辑生涯,在30年代就开始了。但他主要是以创作名世,老的说法,是编辑之名为文名所掩了。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为我们的文坛奉献了近1000万字的作品,包括诗、小说、...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诗人 曹辛之是江苏宜兴人,在家乡这片人杰辈出的福地,他从小就养成了酷爱书籍和写写画画的习惯。1936年他十九岁时,即在中共地下党员吴伯文、孔厥等同志领导下,创办了文艺刊物《平话》,但只出了两三期,便遭到查禁。抗战爆发后的1939年,曹辛之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和鲁艺美术系学习。1940年夏,被派到韬奋先生直接主持下的生活书店工作。  相似文献   

13.
原彦平 《档案》2013,(6):25-28
一 在胡济图河营地,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兵分三路后,北队于1927年7月1日在瑞典地质学家那林的率领下出发了。在出发的时候,年轻的北队队员丁道衡不会知道,一次伟大的发现正等待着他;也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将会和“白云鄂博”这四个字联结并产生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骏 《声屏世界》2002,(11):43-44
张晓建,江西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中心主任,一位干练的媒体经营者和管理者。初次见到张晓建的人,都会被他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的那份儒雅、干练与潇洒吸引住。有机会走近他才会真切感觉到,这种魅力来自于他所拥有的那份内涵底蕴的自然外烁。丰富的人生历练使张晓建今天驾驭自己热爱的电视广告事业时有着一份深沉的理解和独到的智慧。谈起电视广告业,印象最深的是几次从张晓建嘴里脱口而出的一个词:“有味。”他说,干这行,自己总想干出一种乐在其中、游刃有余的游戏境界。在一般人看来,这个词与以利润衡量成败的广告业相距甚远。但在张晓…  相似文献   

15.
宋静 《大观周刊》2012,(37):30-30,7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诗人和哲人的争论,他从城邦统治者角度出发认为世人的存在会破坏城邦的统治,也破坏人们的人格发展.他认为诗人应该被赶出理想国家的建构,这就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驱逐诗人”的大胆主张。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说,一个作家的问题是当他献身于这种最为光荣的事业的时候,他还得养活自己。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他得找点儿别的路子来养活自己。有运气成为职业作家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只能单纯靠写作收入生活的作家会发现,他们生活在真正的贫困里。所以更多作家即便成名也并没有为了写作放弃他们原来的工作。写了《荒原》的英国诗人艾略特不喜欢他在劳埃德银行的工作,但他更不喜欢缺吃少穿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我爱书店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家、诗人徐迟,他说“那么多的好书,书是香的,是美的,我的魂都掉在里面了。书是贵的,但也真是比较便宜的了,书是那么精彩的东西.……。”我想徐迟成为大作家、大诗人与他爱跑书店爱读书是分不开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那拉 《出版参考》2006,(10S):28-28
称沈浩波是书商,他不喜欢,他更重视的还是自己的诗人身份。他说“诗歌是我安身立命的东西”。而出版只是他的职业,是用来养家糊口的。 在沈浩波看来,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化载体和艺术形式,是人类语言和灵魂的结晶。而诗人能够做的是保全一个民族的语言,保全人类最深刻的灵魂,是为了抵达时代精神的内核的,这必然就导致诗歌是曲高和寡的。但诗人要生存,于是诗人沈浩波投身出版,去创造和挖掘能够激起人类共鸣的文化产品,并且把这个“糊口”的职业做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9.
康乐 《新闻传播》2007,(3):54-55
也许提起邓辉这个名字,一些人还不能马上在脑海中勾勒出他的形象,但只要说到每晚六点半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播,好多人就会说,噢,原来就是他啊。  相似文献   

20.
诗人曾卓     
诗人曾卓有一个突出的额头。或者说,一个很特别的前额。这是一个诗人的额头,是诗的象征,智慧的象征。他是一个思想者,曾经有人以此为题给他拍摄过照片。而他同时是古道热肠的一个人,一个敢于说话的人。因为热心肠,他最肯帮助人。他曾经为老年徐迟找了一位助手,使得徐迟在晚年多了一分快乐。也因为热心肠,我也才能经常地向他请益。《闻一多全集》参评国家图书奖,需要有专家的推荐意见,因为近便,也因为闻一多是诗人他也是诗人,我想到了曾经拜访过的他。他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于是我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