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常常为教师所忽视。我曾经有幸听一位教师上《粜米》一课,该教师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培养学生的思维,令听课者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2.
叶赛红 《中国教师》2009,(Z2):191-191
<正>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品词析句"可谓情有独钟,而往往忽视了对标点的关注。其实,小小的标点也意蕴无穷:感叹号体现着激情澎湃,问号预示着探究的起点,省略  相似文献   

3.
标点大餐     
<正>啊,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今天,我准备去"标点美食大街"刚开张的"标点欢乐餐厅"吃一顿"美味大餐"。"您好,您需要什么?我为您服  相似文献   

4.
司长河 《少年月刊》2012,(Z3):109-110
标点符号的祖先据说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标点符号,它的祖籍原是欧洲。有人考查,早在15世纪末,著名的威尼斯印刷和出版商阿尔德·曼奴奇已经开始在书中使用逗号了。其实,如果查一查标点符号的宗谱,它的祖先还应推中国古代的"句读"。  相似文献   

5.
标点大聚会     
邵雯可 《新作文》2009,(12):34-35
今天,各位标点聚集在一起,互相介绍自己的使用方法。首先出场的是小顿号,别看它是个小不点,嗓门可挺高的:"朋友们,我用在两个同类词之间。比如:星期天,小红、小明和小刚一起去公园玩。"  相似文献   

6.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教材中,尾句的标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臧克家先生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增订二版)也是如此。笔者揆情度理,反复吟咏,认为此句所标标点符号不妥有二。斗胆试做改动,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理由如下。"曾记否"中,"曾"为副词,义为"曾经",此处可做时间名词解,释为"从前"。"否"字"用于肯定、否定相叠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时,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造句、日记和作文时,点标点总是漫不经心的,或表现为不会点标点,或表现为标点点得不规范。对此,我从不轻易放过,总是不怕麻烦,让学生一一点好。  相似文献   

8.
林宪隆 《广西教育》2009,(22):36-36
标点,即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标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在堆积如山的文字中显得醒目有趣。但是,如果教师不注重标点知识的教学,有趣的标点也会带给学生许多烦恼。其实,只要教师在标点教学中加入趣味元素,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会准确使用标点。  相似文献   

9.
标点救命     
<正>清朝时,中文里还没有标点符号,书法家吟诗时的停顿就相当于现在标点的作用。就这样,"标点"救了书法家的性命。清朝末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召来一位书法家题写扇面。书法家大笔一挥,写了首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书法家因一时疏忽漏写了个"间"字。慈禧见了勃然大怒,认为书法家在讥笑她没有学问,当场要问死罪。  相似文献   

10.
标点     
《小学青年教师》2012,(2):20-21
1.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该句中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殊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示讽刺或否定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许多教师都会采用跟读、点名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但学生往往是一遍遍地傻读.或者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似地读,这样读来的效果当然不理想。笔者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采用了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标点朗读法。收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标点的妙用     
文章的语言仿佛一个人的面庞,会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第一印象。在作文中,你是否也曾为这张"面庞"不够秀美而大伤脑筋呢?下面,就介绍一种简单易行却又常常被同学们忽视的方法,那就是——巧用标点。先来看看作文中常用的标点有哪些。标点分为点号和标号两种,其中,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属于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括号、着重号等属于标号。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围绕文本细节进行讨论,这种文本细读之法是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能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主动创建文本意义。但是在课堂上师生讨论的重点常常围绕词句,却往往忽略了标点符号。殊不知,标点符号也是记录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语法作用,更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在很多时候,作者通过标点符号的特殊功能,反而收到了语言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某一条巷子里的一户人家,在靠路边的一面墙角下,常常有人在那里小便,于是主人在墙上写了一句话:"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没想到,过了几天,逗号小精灵跑  相似文献   

15.
周凤霞 《成才之路》2014,(14):50-50
正郭沫若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在文本中,标点是富有情趣的,它也会说话,也有感情,也和语言文字一样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从标点入手切入对话,以课文的标点为研读点或技巧性地利用标点展开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深入理解文本,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有效,能助力学生成才。一、关注标点,体味语言的温度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多一点关注标点的目光和时间,根据文章中的标点,读出相应的语气,让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在阅读和写作时,起着很大的  相似文献   

17.
索引与标点     
索引时,最易出现标点上的错误。那么,索引处该如何标点呢?举三例说明。1.这即是,“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睛全没了”。(吕淑湘语)这里的括号,出现在整个句子的后面,即句号后。这就意味着,包括句号在内的一整句话,均为吕叔湘语。其中引号内的话,为他人所说,吕叔湘所引。然而实际上,吕语仅为引号内语。这样,括号就要紧贴在引号后打,句号退至文末处。即,应标点为:  相似文献   

18.
神奇的标点     
人们在行文时,如果不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会闹出不少笑话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  相似文献   

19.
《(指南录>后序》(高语第四册<必修>273页)中,文天祥在叙其种种“及于死者”之后,有这样一个抒情的句子: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读来甚觉不畅。“死而死矣”同“而境界危恶……”连得很紧,而同“死生,昼夜事也”隔得远一些,分号似乎应打在“昼夜事也”后。  相似文献   

20.
卓尚坤 《辅导员》2015,(2):39-40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常玩"标点断句"的游戏,并引出了许多趣事逸闻。祝枝山戏财主据说祝枝山曾为一个财主写一副春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那财主把春联念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念毕立即到官府状告祝枝山,祝枝山被传至官府,但他说春联是给财主贺岁吉祥的话语。财主不服气,双方互相争执不下,官府又一时难以判定,便请来一位大学士作判,以五十两银子作为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