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毛 《新闻知识》2000,(9):43-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得以快速发展,在国际上获得了应有的位置。这同时也拉动了国内各新闻媒体的体育报道。当前,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和文化新闻已成为晚报及都市报的三大支柱。如何让体育报道成为读者阅读时的首选,不仅靠体育热点抓读者,而且要求体育记者努力写作,把体育报道写的更为精彩、生动。 体育报道“质量”的体现,包括许多方面。就写作方面来说,不外乎“描绘”二字。干干巴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字。尤其是在报道文章中的开头也是如此的话,无疑会令读者讨厌。久而久之,记者和报纸的信誉便在读者…  相似文献   

2.
刘丹东 《记者摇篮》2009,(11):27-27
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的经济报道形式也正日益走向深度化,由于记者本身的知识局限,实际工作中,很多记者在专业性方面不是很通,他们把大量自己还没“吃透”的经济学术语堆砌在经济新闻中,结果常有运用不当导致报道失实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气候和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小环境共同造就了体育新闻的消费机制。在西方新闻娱乐化浪潮的推动下,受西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直接影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多元态势,无论是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形式上的娱乐化表现都非常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势已成为主流。作为一种新闻现象,它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报道,使地市报的经济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怎样才能做出可读性强并具有生活化倾向的经济报道?这一点值得探索和努力。从2010年以来,贵州《黔西南日报》经济新闻部以百姓的视角为重点,切入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把经济报道的"大问题"与读者的身边大事、小事结合起来,"大"题"小"做,从而使经济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生硬的经济报道通俗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沈洪香 《新闻三昧》2000,(11):38-39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如何搞好企业报的经济报道,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已成为企业报社长、总编们苦思冥想的重要课题.成为企业报编辑、记者苦苦探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职工读者对企业报关注的热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必要对企业报经济新闻进行探讨,使企业报经济报道的指导性不致滞后企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新闻战线开展了杜绝虚假报道专项教育活动。新闻,就其本性来说,就应该是真实的,但是,目前虚假报道已经成为新闻界的一种公害。笔者近30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工作,深感虚假报道对社会、对读者、对报业的危害。因此,深入分  相似文献   

8.
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受众对经济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应当最大限度的为受众提供角度新颖、手法独特、构思巧妙、见解独到、实用性强的经济新闻,使媒体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使经济新闻通过报道方式的创新,取得更加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全球市场化环境下,没有一个政府、企业乃至个人能够置经济新闻于度外,经济新闻无疑成为媒体的热点版块,并为普通大众所高度关注。而在经济报道中,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解疑释惑,比泛泛地报道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甚至比事实本身更直接、更深刻、更有力,更能影响和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王治平 《新闻知识》2000,(9):18-18,8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武,一厂一店式的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地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地理解等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日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新闻媒体因而也更加注重体育报道,但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相比,纸媒的体育报道有其局限性。如何扬长避短,让纸媒的体育报道抓住读者的眼球?本文以《新晚社区报》独家策划的《毅腾队报》为例,从选题、写法、细节处理等方面,分析纸媒体育报道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2.
彭燕 《新闻实践》2009,(7):52-54
在经济伞球化的大背景下,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程度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加深,同时对经济新闻表达方式和表达角度的选择也有了新的变化.图片作为报道经济新闻的一种手段.同样也要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一种挑战.笔者作为专职从事经济新闻图片报道的地市党报摄影记者,每天与大量的经济新闻打交道,成败得失感触颇深.下面结合个人从事报道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图片报道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黄慧 《青年记者》2006,(18):57-58
当前许多报纸都辟有经济新闻版,但经济报道难令读者满意又是公认的。比如记者通过千方百计采访对某个行业发展情况作出的综合分析,在读者看来太深奥了,读起来枯燥无味。而某些经济信息又像是部门新闻。因此,怎样做好经济报道,有些记者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在报纸市场化的今天,经  相似文献   

14.
对报纸而言,文风是思想的表现,是精神气质的外化。经济新闻涉及很多政策、数据等生涩内容,让读者看得懂、看得进、看得好,更须转变文风。本文通过改变报道视角、报道内容、语言风格、报道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经济新闻语言更加接地气,从而增加报道的可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经济成为人们所关心的头等大事,经济新闻也成了各大众媒体重点经营的版面之一.由于各类报纸的读者不同,对经济报道有要求不同,侧重不同,报道的方式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是地市级党报的重头戏。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但如何使经济报道从过去那种概念加数字的呆板乏味程式中解脱出来,使其活起来,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践,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王治平 《新闻界》2001,(1):51-52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式,一厂一店一村一品式的经济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群的新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的理解等有很大关系。因而改进…  相似文献   

18.
在高度信息化的世界里,面对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枯燥的数字、乏味的语言、浅层的表述,显然不能让如饥似渴的读者满意。也难以保证媒体在读者市场中的地位,如何放大经济新闻的市场化效应。这是各大媒体面临的一道新课题。笔者就与时俱进写好经济新闻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李定辉 《新闻界》2001,(5):58-5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新闻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要有新的经济报道观念与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研究和确立经济新闻的价值标准,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一、要彻底改变对经济活动报道包揽一切的观念,坚持经济报道的客观公正经济报道必须围绕经济活动,这是无疑的。长期以来,各级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党报充分发挥了它被赋予的功能。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