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彦平  陈功 《网球》2008,(12):34-37
如果说喜力赛、POLO赛是网球与上海的相识,那么五年大师杯就是网球与上海的热恋,十年上海网球路,幕后的赛事运作公司的名称改了,而姜澜带领的团队也更专业了。作为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澜今年又没有看成上海大师杯的决赛,因为除了网球大师杯,他还要为F1上海站而忙碌。末代大师杯,姜澜只是前两三天在旗忠网球中心盯了一下场,看着比赛有条不紊地推进,他便在大师杯过半时去了澳门,那里还有F1的事情在等着他。  相似文献   

2.
作为ATP的年度收官大戏,大师杯赛第五次在上海旗忠中心举行。纳达尔退赛依旧锁定年终世界第一,费德勒竭尽全力也只能在小组赛后黯然出局,第二次参加大师杯的德约科维奇完成了从难求一胜到最终捧杯的逆转……尽管由于伤病问题,大师杯的参赛阵容豪华程度有所减弱,但末日的大师杯,依然散发出熠熠星光。  相似文献   

3.
《网球》2007,(12)
假如一个赛事可以写成故事,那肯定是成功的;假如一个赛事可以写成小说,那无疑是圆满的;假如一个赛事可以被写成散文,那它一定是杰出的;假如,假如还有更高的一种可能的话,那它可以被写为诗歌,上海大师杯无疑是在接近这一种可能。在文字的经典二分法中,诗歌的地位一向要高过散文,诗歌代表了生活最严肃,最智慧,最有激情,最令人倾慕的一面,当你经历过失败的压抑和胜利的狂喜之后,经历过追逐梦想的种种光彩之后,你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仰望旗忠赛场穹顶的追光,你无疑在经历一种诗歌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火车 《网球》2010,(12):98-98
这个比赛的策划方是深层广告公司,他们有一句传播语叫“超越心灵的巅峰”,对“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来说很有代表性。因为2010年是第8届,赛会满足众多女子高手的强烈要求,增加了女单和女双,继续向“巅峰之境”迈进;引入测速仪等细节,让赛事继续向“职业大赛规格”靠拢。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到现在大师杯赛共举办了3届,从2001年筹划申办到现在,上海共花了两年时间准备大师杯赛。今天当我们坐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舒适的观众席上,欣赏世界最顶级的网球比赛时,有必要再来回顾两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6.
Peter Bodo  谢明  陈功 《网球》2008,(12):19-19
从宏观上考虑,更具有声望和历史的大满贯比赛是大师杯的障碍。排名系统无情地把大多数人拒之大师杯门外,这其实削减了大师杯的魅力,大满贯赛却因为参赛人  相似文献   

7.
无言  陈功  张为民 《网球》2014,(2):101-103
许旸说他自己是一个埋头向前的奔跑者,所以当场地中央《离不开你》.的乐声响起,他不禁泪湿眼眶,回首一望,自己那最璀璨的12载年华,关联着一串接一串的业余选手名字。"我成就了很多业余选手登堂入室的巅峰梦想,当然他们也成就了不少我的网球梦想,从这点来说,网球和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相似文献   

8.
2007年的大师杯和以往有些不太一样:开幕式选择了上海科技馆,在网球大师们走上红地毯之前,他们随车队穿过一座小广场。11月10日那天和往常一样,广场上有很多老人与孩子正在广场上放风筝,他们都仰着头,很少有人注意到标志整齐的奔驰车队。"我能近距离地观察那些普通市民,有机会洞察他们快乐的生活。这种感觉很奇妙。"来自捷克的双打选手卢卡斯·德罗西说:"我觉得很兴奋!我们习惯了从酒店到球场的生活。虽然去过很多国家和城市,却没有机会了解那儿的生活。我会永远记得那条路。"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 《网球》2008,(12):24-24
两个最智性的选手最后站到了大师杯单打决赛的舞台上:他们是德约科维奇和达维登科。这个结局一点也不梦幻,他们不是我们梦想中的费德勒对纳达尔,冰峰对火焰,牧师对海盗,同盟国对协约国。虽然这个结局不是很理想,它并不具备网球的终极意味,也无法给予告别礼更多的神话色彩,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06,(12)
自从今年4月加拿大小伙子麦克唐纳,用一枚红色曲别针换得一栋别墅的一年居住权后,换客成了流行,物物交换成了趋势。其实,作为价值的最初体现,物物交换法则一直没有消失过这种看似复古的价值交换形式存在于各个领域。最近,中国和欧洲的网球论坛上也在流行一个交换的话题用大师赛换大师杯。当然,这不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话题是围绕着ATP掌门人德·维利尔斯的一句话展开的,他说:"我们愿意把中国的网球运动带入新的高度,因此中国需要一个更大、  相似文献   

11.
亨曼是一名勤奋的职业运动员,他为人谦和、富于责任感、热心公益,也是一个真正的绅士。不过,作为一名表现稳定的球员,他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巨大的缺憾。虽然他兢兢业业对待每一次比赛,虽然他每年的排名都保持在前10左右,但却很少有机会参加年终8强的比赛。他每年都在距离大  相似文献   

12.
《网球》2006,(11)
费德勒和纳达尔揣着大把的积分,早早订下了来上海的船票,罗迪克骑着他的炮弹,也来到了这里,还有柳比西奇、达维登科……他们以不同的时速,开辟着通往大师杯的航道。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揣的是那张珍贵的球票,他们坐着舒适的免费公交。也许还有别的方式,比如有的人会戴着裁判证来到这里,有的人还会带上一个小马扎,明星会坐上大号的奔驰,小甜品会坐上冷藏车……通往上海的方式有很多,你只能选择很多航道中的一条。  相似文献   

13.
吴昊 《网球》2007,(11)
连续两年去上海看大师杯,今年去上海就是第三次了。我去看大师杯,主要和工作有关系,幸好我的工作并不是天天着急忙慌地赶稿子,所以在上海,我仍然能作为一个普通球迷,和现场观众一样同悲同喜。  相似文献   

14.
胡力涛 《网球》2010,(2):129-129
在职业网坛,混双是相当边缘化的项目.向来不受球员重视。弗雷德·佩里曾经评价说,混双“只是场地两边各站着一位女子球员的男单项目而已”;比尔·蒂尔顿也曾经评价,混双项目“完全不平衡而且毫无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网球》2006,(11)
2006年10月7日,广州沙面网球中心,上演了一场海峡两岸的网球对话,来自中国台北的老将何昌盈,惊险击败了广州业余网坛近十年的霸主戚其丰。广州站是2006年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的第1站,随后的第2站和第3站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进行,最后于圣诞节展开年终总决赛的8强对决。今年已经是业余大师杯举办以来的第4个年头。2002年初,北京天行网球俱乐  相似文献   

16.
1998年随着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买下了ATP巡回赛上海站的拥有权,一个崭新的公司——新新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也随之浮出水面。这个被赛事总监吕华勇先生称为“New New Sports”的公司为中国体育界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赛事运作方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年来这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团队,已经将喜力公开赛和奇伟公开赛成功地展现给中国球迷。今年上海大师杯赛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在做些什么,大师杯赛的筹备工作又进展如何,就让我们到新新体育的大本营一看究竟。  相似文献   

17.
无言 《网球》2012,(2):116-118
这10年是中国网球浓度最高的年代。它融汇了中国网球几乎所有的宏大叙事元素;但这10年又是最能反衬中国网球人生存状态的年代,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背景之下。除了立于潮头的李娜们,更多的中国网球从业者却并没有活出与之匹配的幸福与尊严。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是其中一盏孤独的灯,一个单纯理想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8.
本期的“本期主打”栏目为大家送上的最后一场战报是前不久刚刚结束的CEG大师杯赛小组赛中的一场战斗。CEG大师杯赛可谓是国内最高水平的专业赛事,云集了国内最顶尖的职业选手。我们精选的战报对阵双方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著名选手WE.IGE.suhO (以下简称suhO)和Qch[Ati]GoHome(以下简称GoHome)。suhO——在国内拥有最佳战绩的“精灵王”,打法细腻、操作华丽,人称“苏总”;GoHome——在缺乏UD高手的中国魔兽界独树一帜,打法稳健、操作极佳,经过WEGⅢ的磨练后,最近风头正劲。此二人之间的比赛虽然只是小组赛中的一场比赛,但是绝对可以称是“大师”级的对决。另外值得说的是,本场是本刊的独家战报,在今后的杂志中我们将会有更多、更好的独家资源奉献给大家。Ok,进入比赛……  相似文献   

19.
2006上海大师杯,费德勒、罗迪克隔网而站。罗迪克发球,抛起,猛砸,“嘭”一声,球差点打中裁判。刹那,费德勒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摄像机镜头也失了灵。然而,这却被雷达计时器精准捕捉到,罗迪克发球到底有多快?全场的目光顿时全部聚焦到球场边的雷达表角钟。  相似文献   

20.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的功课学习,课外班,文艺班……你是不是刚从这个班学完,又忙不迭地跑去学那个班,是不是觉得一天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有时候还会犯瞌睡。喝一杯咖啡,给自己提提神吧。其实,品尝咖啡也是一门学问,不同种类的咖啡有不同的风味。制作一种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让你的精神焕发每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