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科技成果的网络技术发展得更加迅速。网络技术在变革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产生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伦理现象、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给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分析网络伦理存在的问题,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伦理关系是以社会交往为基础,在一定伦理规则调整下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伦理关系,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和多媒体链接中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及其理法。信息革命使得“时间与空间边缘化”,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互动模式。网络伦理关系的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与方法,结合网络特质,科学建构适应网络发展规律的网络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3.
信息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外信息伦理学发生发展历程的考察,把信息伦理学的发展划分为计算机伦理、网络伦理和信息伦理三个阶段。阐释了信息伦理学的特点,信息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关系。并就构建当前中国信息伦理学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科研》2006,(Z1):9-20
1.概念关于德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采用广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等等,另一种观点则主张采用狭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只能是道德教育。种种观点不能统一,影响到对学校德育的清晰认识,其结果是在理论上产生了许多误解并且导致了学校德育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关于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大辞典》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传统儒家学派关于道德德性这一问题有着内容近似的阐述。本文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道德德性观点,结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伦理的观点,对道德德性作为"适度的品质"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线展开比较研究。以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论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互通,在学说思想上形成互补,对道德与道德德性问题作出补充性解读。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27日,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国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与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的共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如何传承传统伦理精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现代诠释与价值提升问题 与会者认为,在当代中国,传统伦理和家庭道德仍有其现…  相似文献   

7.
面对网络社会中出现的大量道德失范现象 ,人们寻求从各方面对其进行规范与约束 ,这是符合人类理性原则的。然而 ,规范从本质上说是对人的自由的一种限制 ,因而规范是需要理由的 ,也是需要论证的。借助于传统伦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与伦理智慧 ,实事求是地分析网络社会道德关系的现状 ,我们就不难发现网络伦理规约实则是一种或然性的存在 ,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不确定的。因而我们只有从或然性的视角出发来考虑事物 ,才能迈向通往科学、合理的网络伦理规约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道德难题,传统伦理学,一直是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占统治地位,已不能满足解决实践中重大道德问题的要求,应用伦理学开始显现。1982年美国伦理学家里查德.T.诺兰等四位学者著《伦理学中的现实问题》、1997年中日学者实践伦理讨论会的论文集《应用伦理学的发轫》都是研讨这个问题的。目前,应用伦理主要涉及的范畴有社会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婚姻家庭伦理、宗教伦理等。在社会伦理中包括法治伦理、管理伦理、职业伦理、组织(团体)伦理等。据我  相似文献   

9.
信息伦理学的本体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对信息伦理学的悠久历史作了简单回顾。信息伦理学起源于米歇尔·佛科特(Michel FoucauIt)所分析的希腊语概念“自由演说”或言论自由。关于信息伦理学的最新概念尤其与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密切相关,它包括大众媒体、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以及商业等领域的伦理问题。从广义上说,信息伦理学概念涉及所有可能现象的数字重建,从而导致与数字本体论相关的种种问题。作者根据海德格尔关于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关系的观点,认为本体论与“存在”本身有关,它不仅仅与形而上学讨论的主题即生物的生存有关。本文将海德格尔的理论和乔治·斯宾赛·布朗(George Spencer Brown)、高特路·甫瑞(Gottlob Frege)、尼克拉斯·鲁曼(Niklas Luhmann)等学者的学说相提并论,同时加以比较。用佛科特的专业术语来说,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尴尬困境。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信息伦理学的基础,其首要目的是质疑数字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奢望。数字本体论被认为是当今对“存在”的普遍理解。作者把人类存在作为一种与万物存在即“无标记空间”相关的伦理关系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数字技术的挑战,并着重分析数字代理人的道德状况。作者据理论证,信息伦理学不仅仅涉及与佛劳瑞德(Floridi)所提到的“信息领域”相关的伦理问题。文章将这种观点与佛劳瑞德提出的关于信息伦理学基础以及数码代理人道德状态的论点进行对比分析。文章认为,简化论者把人体作为数字数据的观点忽视了数字本体论的局限性,抛弃了伦理定位的基础。最后,文章探讨了同“数字分隔”相关的问题以及信息伦理学跨文化的方方面面,并提出了长期和短期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所形成的一种网民的新的交流方式.网络体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形式,除了传统语言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新的伦理特点,如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更加广泛的开放性的道德体系以及对道德意识的自律性要求更高等特点.本文重点以分析当前网络上流行的网络体来说明网络语言所反映的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本文在伦理学的视域下审视网络舆论,以网络舆论的伦理内涵和伦理特征为出发点探讨网络舆论应具备的伦理价值以及实现这种伦理价值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伦理学界,关于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以及关于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等问题,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至少不全是从我们自己的研究中“自发地”产生的,西方伦理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其中有些分歧和有些观点,在西方伦理学著作中早有其“雏形”或“原本”。因此,对西方近现代伦理学中那些对立的观点,特别是基本立场相同却又在许多原则问题上互相反对的派别进行比较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力图从哲学的视域在最原初的层次上去讨论建筑师的伦理责任,为了有别于流行伦理学的视域下的道德意义上的伦理责任,它被称为"原始伦理责任".海德格尔在其<筑居思>一文中指出:建筑的本质乃是人之栖居,也即让人是其所是地去存在.他认为"伦理"一词说的并不意味着传统道德意义上的"伦理学",在其<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尔称自己的伦理思想为一种"原始伦理学".海德格尔的始源伦理学打开了探讨建筑师最根本的伦理责任的崭新视域.如果仅唯美学、唯技术、唯经济等角度去考虑建筑的工程建造,必然会使建筑丧失掉对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聚集,丧失掉召唤人类栖居的场所.为了避免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建筑师必须担负起神圣的原始伦理责任,成为人类生存家园的创造者与守护者.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伦理学界,关于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以及关于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等问题,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至少不全是从我们自己的研究中"自发地"产生的,西方伦理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其中有些分歧和有些观点,在西方伦理学著作中早有其"雏形"或"原本".因此,对西方近现代伦理学中那些对立的观点,特别是基本立场相同却又在许多原则问题上互相反对的派别进行比较分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德·乔治的观点可概括为:其一,在深层次上,当代经济伦理的问题表现为经济与伦理相脱节.其二,当代经济伦理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经济伦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力求改善现实的经济与伦理关系,重建两者的合理关联.其三,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基本研究路径是要积极寻求经济伦理理论与现实相通的桥梁,其"伦理置换"方法,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落实.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的经济伦理研究,以及发展自身的经济伦理理论,当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昌济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伦理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与刘师培、蔡元培等一起为建构学科化的中国伦理学付出了极大努力,做出了彪炳史册的突出贡献。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伦理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而且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和湖湘伦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试图建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伦理学体系,在政治伦理、生活伦理、德性伦理、家庭伦理和教育伦理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精湛的理论命题和观点。杨昌济伦理思想影响了五四时期一代进步青年,尤其对毛泽东青年时期伦理思想和进步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和最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急剧发展,用于规范网络行为的网络伦理应运而生,立足于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伦理学成了当务之急。确定网络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以及网络伦理学的方法论成为建立网络伦理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通过对社会之性与自然之性,异化之性与正当之性,爱情之性与无爱之性,人类延续之性与实现全面发展之性的区分和论述,指出性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性爱活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爱情的活动,性爱的深层意义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对当前网络性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性伦理学观点,我们认为网络性活动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活动;网络性伦理构建的目标最终指向是保障性权利,追求性自由与性道德的高度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性伦理构建的关键在于消除异化之性,主张正当之性,实现性自由与性道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主要有四种表现的形式。其产生有理论根源、技术根源、法律根源和主体根源,但网络主体是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本根源。传统文化中“内省”、“慎独”思想在调控和规范网络伦理问题中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世界。就伦理领域而言,网络给人类道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伦理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目前,网络伦理建构问题已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应从强化网民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善法规和加强技术防范入手,维护网络世界的正常秩序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