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己的上帝     
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活得很精彩,很出色;有些人活得很失意,很无奈。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整天愁眉不展。同样是活着,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愉快的活法呢?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美好一些呢?活着,就要对得起生命,对得起自己。别人不会去理会你是否开心,是否开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开心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相似文献   

2.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4):69-70
使用"蓬荜生辉"要弄懂什么叫"蓬荜" "蓬荜生辉",意思是使陋室增添光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尼姑谢道:‘小尼僻居荒野,无德无能,谬承枉顾,蓬荜生辉。"  相似文献   

3.
也谈“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人做嫁”作为一句源于唐诗的成语,其意思是只为别人默默无闻地辛劳。现在人们多用以赞扬为别人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对于编辑工作者,“为人做嫁”除了适用于对他们精神的赞美,是否可以作为对他们工作性质的比喻,许多人认可,也有人表示非议(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4期皋永利、胡春雨先生的文章《“为人做嫁”说不能揭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一个比喻运用恰当与否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关系到对于编辑工作本质规律、本质属性的认识。这是一个编辑学的基本概念的问题,讨论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为人做嫁”这个成语被当代人所理解的含义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做嫁衣裳”的原义。也不能简单地引申为对出嫁人只起到单纯的装饰美化作用,从而推断出“为人做嫁”比喻编辑工作就会把编辑降格为“只决定和只能对形式美化的工匠”。“做嫁”在这个成语中已不单纯是“做嫁衣裳”和对嫁衣的形式美化了。而是引申为“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辛劳服务”。这种服务带有促成某种社会需求关系的中介性质,我们可以称之为“中介服务”。如社会上的劳务服务、家政服务、讯息服务、婚庆服务等,都具有这种性质。就以满足人们男婚女嫁的这种社会需要的社会服务来说,没有“做嫁”者的服务(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4.
周逢雨 《大观周刊》2010,(48):170-171,125
不必讳疾忌医,中小学现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属于"污染愚化塑",其高耗低效的"八教一班"(教师、教材、教学、教蜜、教学时间、教学科目、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班级系科)无时无刻不在"污染愚化"着学生的"6Q"(志商、智商、情商、学商、才商、德商)和"三思"(思考、思维、思想).中小学"低破智慧型"人才培养模式,彻底颠覆现行高耗低效的"八教一班",实现高效低耗、速效低负、"低碳智慧"的"奇效".主要办法是:引进奥林匹克教学竞争管理机制,教师只作教练、裁判、主办者、观众---交给学生各科知识学习和各种技能训练的"钥匙",并将知识、技能单元集约化,让学生在团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学生"我会学"、"我要练",进而达到学生相互"我会教别人学"、"我要教别人练"、"我为人师"、"人人为师"境界,从而真正培养"6Q"兼备的创造型"三思"人才.  相似文献   

5.
少时难忘     
凡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有一个通病——老家儿死后,子孙都要变着法儿地闹着分财产。我家虽已是山穷水尽了,但也不能免此一难。发难的是我的六叔祖,他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我曾祖活着的时候常骂他“没来由”。他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对我祖父说:“父亲死后,母亲(续弦的)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钱都归了你们大房,这不行。”  相似文献   

6.
用文化滋养自己□李玉皓而今,要作个编辑越来越不容易了。最初是,你得心甘情愿“为人作嫁衣”,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作品里。后来说不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编辑的不能只埋头书案,还要有些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公关能力。你手忙脚乱地把自己调整一番,以一个“经...  相似文献   

7.
自我理解     
“理解万岁广自从老山前线的将士喊出这一心声;多少人亦有同感,心与心的呼应,便在这四个字中得到了升华。 然而,人人都用这个词,说滥了,便也失去了它原有的风采。有人玩弄权术,却要别人“理解”他具有“竞争意识”;有人懦弱胆小,也要别人“理解”他“老实”、“持重”。 “理解万岁”实际上已被站污了许多次,人活着当然要有人理解,否则便如在荒漠中独行,无依无靠,无担无助。可是,总把别人的理解作为做事的前提,未免自作多情,有失偏颇。依我看,自我理解,便是很可贵的一笔财已 自己想干什么,只要权衡得失,觉得是对的,为…  相似文献   

8.
于聚义 《新闻知识》2004,(10):38-40
“阿喽哈,阿喽哈”,随着一声你好、欢迎!接机的查理先生给我们每人献上了一条用蓝色鲜花做成的项链,这是土人迎接客人的第一个礼节。我们在查理先生的引导下,走出了夏威夷瓦胡岛的火奴鲁鲁国际机场。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找,也许找得到,也许找不到。不管结果如何,最后都是分离。这一过程,似乎就叫旅行。 其实,一直以来都相当排斥“旅游”一词,特别是“游”字,轻描淡写似的感觉透着一种浮夸与虚荣。因此,我更喜欢称那种背着行囊的日子为旅行,行之所至皆兴之所至,到别处体验别人和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惜“自贱”     
不提那些影响不大的小报了。平时我看报常常会发出叹惜:怎么这些人都成了版面的座上常客?我既为版面的编辑叹惜,也为这些报纸叹惜。我们就来谈谈现象:比如随便为人开设专栏,现在好像阿王阿张都可当“专栏作家”。还有随便为人提供作品研讨的版面,我有时好事,会问别人“某某人你们听说过否”,结果得到“勿晓得”的回答往往居多。另外,报纸常有相当平庸的美术书法作品,用脚丫叉夹毛笔写字、双手左右开弓写字之类杂耍式的野狐禅,居然也会成版面新闻。再有,就是一些词汇含金量的贬值,如动不动就是“著名作家”、“杰出教授”(此头…  相似文献   

11.
第欧根尼: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他(第欧根尼)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做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拜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为师,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人们把他  相似文献   

12.
张玉文 《图书馆学刊》2011,(11):111-112
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永恒主题。信息时代要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改变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被动服务、自我封闭的服务观念,通过智慧服务,真正体会到"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乐趣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局长沈亚辉刚过不惑之年,头发已略显稀疏,精明中透出几分睿智.他办事干练利索,为人特别的热情,想问题细致周到,处处为别人着想,成了我们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4.
李子晨 《新闻世界》2011,(3):101-102
传播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活动,人类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与别人反复交换意见,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大众传播活动。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此共生的有关"媒介、受众、效果"关系的博弈也日益凸显。笔者从媒介、受众、效果三者的关系入手,谈谈自己对大众传播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谢念 《新闻窗》2005,(3):18-20
“谢老弟,你害苦我喽。乌纱帽都快丢了!”  相似文献   

16.
阮大铖作为一代奸臣人品素来为人不齿,然其戏曲创作对于中国戏曲中风情趣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秉着"不以人废言"的观点,通过对《燕子笺》、《春灯谜》的分析,指出阮大铖对于风情趣剧发展的影响,还其在中国戏曲史中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叶赫那拉·根正是慈禧太后胞弟叶赫那拉·桂祥的曾孙。他一直习惯别人叫他"那根正"。58岁的那根正目前是颐和园投诉总站的站长。  相似文献   

18.
邓涛 《军事记者》2014,(12):61-62
2010年9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求真悟道甘清贫"的方志敏(1899-1935),是新中国成立以以来《人民日报》重点宣传的"典型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一生坎坷,迫于生计,依靠替别人撰述志书谱牒为生,自言:“三十年来,苦饥谋食,辄藉笔墨为生,往往为人撰述状志谱牒。”刁在这个过程中,他结合自己的史学、方志学理论,对谱牒学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曾和工友开玩笑说:‘我们出来打工赚钱做什么?回老家盖房子。盖房子做什么?为了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为了生孩子。生了孩子做什么?还和我们一样,出来做农民工。’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而从内心来说,我有着更美好的向往:就是要有尊严地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