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帝”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憂"(王国维释"夒",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俈)";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领导人民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领导人.1958年他倡导在高级社的基础上,大办人民公社,并对公社体制忠贞不渝,对损害公社体制的言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结下了深厚的公社情结.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毛泽东钟情于人民公社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3.
"上/下"的不对称始于方位词原型的不对称. "上/下"在语用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不对称. "上/下"在隐喻上的不对称主要是认知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的民族文化环境是"上/下"不对称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背面     
魏剑美 《课外阅读》2007,(6):32-32,33
一舜帝姚重华被称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史记》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并记载舜帝"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天不为身"。其之所以能登上帝位,也与他的"德"名有关:尽管他的父亲瞽叟、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象  相似文献   

5.
屈原不满时俗而追慕先圣,而在先圣中又尤为推崇舜帝.舜帝的"耿介"之德深深地影响了屈原,使屈原形成了"中正"不阿九死不悔的抗直心态;湖湘人在追慕屈原纪念屈原的同时,亦深受屈原这种抗直心态的影响,从而又形成了湖湘人的坚毅顽强一往直前的"蛮劲",也就是陈独秀所概括的"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6.
"帝""神"崇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现象。本义为花蒂的帝字何以成了至上神的名词,天干地支纪历中的申字何以即是神。对之进行了一种数理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分析宗教的本质以及《圣经·旧约》中上帝在神话部分和历史传奇部分的作用和意义,揭示“上帝”宗教哲学涵义。从社会学的角度,阐明上帝的本质是民族社会制度、道德律法的神圣体现,并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帝舜时代,禹为舜的大臣。他受命治水,为丰盈虞舜所建帝国的“国库”,开辟了著名的九条赋税航道和一些陆路交通线,并改革贡赋之法,使国库财粮足,仓廪实。牛郎的先祖在尧舜时代曾因担任国库的“保安”,所以有缘与舜的孙女(织女)相识相爱终成夫妻,而使家族一度兴旺。但国库与牛郎家族却随着舜帝退位而受禹的排挤相继衰落。舜裔与牛郎家族,大量从晋南外迁,流落他乡。  相似文献   

9.
<诗经·大雅·荡>有言:"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相似文献   

10.
论"道"与"上帝"——老子和爱因斯坦哲学本体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和爱因斯坦的上帝分别是他们各自关于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和体验的产物。爱因斯坦的上帝概念相当于老子哲学中的“天之道”概念。老子的道和爱因斯坦的上帝不仅是人们在科学文化研究活动中的思想基础、科学直觉和灵感的源泉,而且是人们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世界观、方法论、审美观和价值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最有成就、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之一.穆旦的诗作里常常出现"上帝"、"神"、"主人"、"主"等意象,其实这些都是"上帝"不同身份的代名词."上帝"曾是救世主,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信仰,一份前行的勇气,一股克服不辛的力量.穆旦诗歌里的"上帝"意象是诗人"人身以外"的一个支点与一份安慰.当诗人看到现实里的人们生活在困苦、绝望中,芸芸众生在困苦中挣扎,诗人试图用这些意象来消解现实的困惑与艰难.但是,诗人穆旦发现,曾经至善万能的上帝,再也不堪承受当下的生命之重了,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哀.  相似文献   

12.
频繁出现“上帝”一词 ,是穆旦诗歌的一个突出特征。在穆旦诗歌中 ,上帝是无所不在的 ,安排一切并拯救一切的造物主、救世主形象。另一方面 ,上帝还是无情的讥笑者、残酷的游戏者 ,是痛苦的催化者、骚扰的制造者 ,是无忧的旁观者、冷漠的超脱者。作者对上帝的态度始终是摇摆在信仰与怀疑两级之间的。这些可以从他经历的社会生活中 ,从他坎坷的有着丰富痛苦的人生遭遇和人生体验中找到根源。穆旦诗歌创造的“上帝”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上帝的记号:福克纳"白痴"形象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圣经》中"上帝的记号"来解读福克纳笔下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白痴",认为这些形象除了表达受罚人类的意义之外,另一个更为显性的话语是:他们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转化和延续。这群"无意义"人物形象体现了福克纳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陈春雷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26-26,32
文章论述了黄廖本《现代汉语》中偏旁定义的合理性,部首定义的不合理性,并对黄廖本部首的定义作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5.
16.
笛卡尔哲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确立的主体性原则高扬人性,使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以往学界对笛卡尔哲学的研究只是从他的怀疑方法以及"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中探讨其认识论及方法论的意义.而对笛卡尔哲学中关于"上帝"的思想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实际上,"上帝"在笛卡尔哲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联系了"心灵"和"物体",并且是使人能够在思维--存在的框架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桥梁和保证.笛卡尔对"上帝"的处理方式直接改变了中世纪神学中上帝的地位,开启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没有员工就不会有企业.顾客是企业"外部上帝",也是"第一上帝",员工是企业"内部上帝",也是"第二上帝".与"两个上帝"的理念相适应,我国企业应创新"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依靠顾客"的经营战略和"一切为了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剖析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及其观念,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中上帝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揭示笛卡尔心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哲学蕴含及其近代意义,进而分析笛卡尔哲学在整个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一条研究笛卡尔哲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殷代的帝     
天神帝在殷人宗教中是一种新出现的神灵,它不同于殷代的其他神灵,具有较多的自然属性,殷人尚未赋予其较强的人格性,远未成为至上神,这是与殷代政治的原始性和殷王独尊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情况相适应的;在殷代,帝的称号并非只有天神帝独享,河、云、方等自然神亦称帝号,这些自然神较天神帝有较强的人格性;殷代后期神权逐渐衰落,王权政治加强,出现了殷王称帝号的现象,这是殷代社会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改写或操纵被合法化了,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无限发挥,从而导致翻译的失真,翻译"异"的特性也随之丧失。本文通过明末清初传教士理雅各在翻译中国儒学经典中对"上帝""天"的处理揭示了中国儒学思想并非神学思想,并且"上帝""天"更不能与"God"、"Heaven"匹配,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翻译主体性研究的偏颇,指出以文本为依据展开的作者与译者之间对话的主体间性研究才是解决翻译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