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加强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公文是电子政务活动的必然产物。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其运行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 ;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是国家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电子公文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电子公文运行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上海市长宁区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子公文的运行管理,不仅涉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涉及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和变革,涉及各级机关公文处理的改革和发展。通过切实加强电子公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公文的流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电子公文流程和实现电子公文控制是电子政务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公文的收文流程、发文流程和传输流程进行了设计,阐述了流程实现的方法。对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公文的版式控制、流程控制、保密性控制和安全性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电子文档将成为未来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电子文档尤其是电子公文文档,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管理对象和载体,电子公文文档的管理、存储、利用是政务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电子政务系统投入和运行的唯一回报。做好电子文档尤其是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是当前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的关键在于“政务”,而政务的基础又是电子公文的建设。在电子公文的整体建设中电子公文的结构设计则占据着核心地位。同时,对电子公文结构化置标的研究与实现也有助于推进电子文件的科学、有效化管理,及其凭证价值的实现。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05,(6):42-42
在社会信息化浪潮中,党政机关的“电子党务”、“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2005年第2期《浙江档案》上,刊载了浙江省档案局对本省省直机关电子公文归档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指出,目前的省直机关电子公文管理工作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软硬件环境有很大改善,有些单位已实现网上归档、借阅全流程服务。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是:1、一些单位档案意识不到位,电子公文归档滞后,电子公文大量产生,而电子公文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却没有纳入统一系统之中。档案室沿用传统方法管理纸质文件,用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公文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各级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将逐步成为机关公文处理的平台,公文的起草、审核、签署、发布以及收文的办理等都将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的公文是机关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必须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归档和管理.实现电子公文归档的关键是在开发电子政务系统时将电子公文管理功能嵌入系统中,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建设》2003,(8):16-17
《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发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今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关于发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请示》作了重要批示:“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在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和机读数据大量出现的形势下,制定这一办法,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进行相应规范很有必要,这对于促进全国的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请国家档案局认真组织该办法的实施,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认真研究新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特别要针对电子公文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解决保真、保密和保存等问题,使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王刚同志重要批示对我们做好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刊特转发《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供我省各地有关部门组织学习和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9.
兰台小灵通     
《云南档案》2004,(1):45-47
<正> 省档案局举办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知识培训班 为进一步落实王刚同志关于加强电子公文归档的批示精神和《关于认真贯彻〈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提出的“四个结合”的要求,省档案局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于2003年12月17日至27日组织举办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知识培训班,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近300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电子政务基础、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基础及档案信息化建设。 何玉菲 秦勇(省气象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级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普遍得到应用,形成了大量电子公文。电子公文是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经济运行和社会运转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有效提升了政府工作效能,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发挥着现实效用。电子公文归档后转化成电子档案,具有凭证、査考和保存价值,在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子文件中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电子文件中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包括:电子文件中心的概念及其内涵,电子文件中心的性质和功能,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机制,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子附件与相应的印刷型图书密不可分 ,图书馆目前在入藏和利用上还存在着损毁及不便等很多弊端 ,大容量存贮技术的发展 ,为图书馆对这种类型文献进行集中存贮和有效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 ,对图书电子附件进行单独集中存贮管理 ,特别是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关联集中存贮管理 ,对于图书与附件的相互揭示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JSP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网上编目和查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子出版物进入图书馆逐年增多, 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一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览需要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RAID 技术建立电子出版物辅助阅览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并论述了这种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及系统具有的特点, 以期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博克电子图书到电子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博克电子图书到电子图书馆ABSTRACTThe"BOOKElectronicBook"CompilationEnviron-ment(WDBOOK)"developedbythewuhanUniversityhasputforwardtheEBM...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档案管理》第3期刊登了刘东斌先生《"档案形成在前"说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启示》一文。本文针对该文的有关观点提出几点异议,具体围绕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区别与联系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电子阅览室一室三制管理的工作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把电子阅览室分成免费服务、收费服务和特色服务3个区域,实行3种管理模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走出网吧式管理的模式,发挥图书馆资源和设备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电子出版物呈缴服务环境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出版物呈缴是图书馆在数字世界必须采用的战略手段和服务方式。实施电子出版物呈缴,建置良好的电子出版物呈缴服务环境必不可少。本文基于我国现行呈缴本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体系、呈缴管理、技术方案和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电子出版物呈缴服务环境的变革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电子科技大学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设计及其实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介绍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设计目标和功能, 应用磁盘阵虚拟光盘库系统实现光盘读物的共享, 建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  相似文献   

19.
《电子签名法》实施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技术方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电子签名的验证上,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 the 1990s, electronic reserves services rapidly developed in academic libraries follow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particularly the World Wide Web, as an information delivery tool. Because similar technologies are used to develop and access digital libraries and electronic reserve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evaluation of electronic reserves go beyond traditional service satisfaction levels. User responses to electronic reserves are an indicator of the acceptance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digital libraries. As we examine user reactions, inferences can be made on such topics as user technical skills, institutional networking infrastructure and th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in instruction. These inferences give us greater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use, satisfaction level and technical demands in the use of digital libra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