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在民族地区对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更好的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出在现实的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有利于民族大学的自身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内容的论述,来进一步强调民族地区对于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来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高校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新疆地处边陲、少数民族聚集,而且新疆高校中学生中民族学生的比重都较其他地区显著偏高。目前新疆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方面存在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实践管理经验,提出了侵起点突破语言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生态环境教育较为滞后,少数民族高校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更为薄弱。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为平台,开展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是解决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因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难度。创新少数民族地域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创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民俗文化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构建和谐校园和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的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民族民俗文化教育将增进各民族学生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在各高校贯彻实施过程中创新了各种教育模式。在充分研究民族预科生的学情并与普通班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后,结合内蒙古地区生源特点,研究以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具体对策措施,对有效实施民族预科生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需要,是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人数少、质量不高等问题.新历史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联系实际、加强教育;完善体制、形成机制;创新方式、力求实效.  相似文献   

8.
少数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民族团结和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要手段.民族预科生自身可持续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观,提高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主动走近学生,强化社会主流的生态文明观、净化社会生态环境;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教育;改善德育教育管理方法,引导预科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及时代特点,认识自己所处的发展关况,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方面强经预科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根据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的功能及特点,通过贯穿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理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科学生活观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环节,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加强民族预科教育为少数民族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民族班是国家利用普通高校在教学、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专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民族预科是指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本、专科学习之前,先进行一至两年的预科学习,然后再升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对提高民族地区生态德育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共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有着形态迥异的生态文化,深入挖掘蕴含于神话传说、农耕活动和栖居环境等方面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以生态思维为导向,三项改革联动推进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落地生根,五课联动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建构,开展多维度实践体验活动推动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入脑入心,多层次、多要素的联动机制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处反分裂反恐斗争最前沿,形势严峻,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宗教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文章从影响无神论思想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宣传教育实效性的各种因素出发,揭示无神论思想宣传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民族院校作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阵地,担负着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成为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有用之才的重大使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结合民族高校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殊性。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必须紧紧围绕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拓宽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坚持教育贴近民族高校的培养目标,贴近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民族高校思政课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以满意度为切入点,对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反映出的满意度差异进行分析,提出提升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树立"差异化"教学理念;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打造"多源化"高水平教师队伍;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的丰富性,开发"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把握民族高校"两民"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实际,推动"多维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方高等院校中开展宗教学课程教学很有必要。这对于少数民族地方高等院校学生了解现实国情、认识民族文化现状、正确对待民族宗教关系、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此,少数民族地方高等院校宗教学课程教学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民族高等院校实施民族法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建设法治国家理念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急需民族法制专业人才。为民族地区担负培养高级人才任务的民族高等院校应该实施民族法学教育。民族高等院校通过开展民族法学教育,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法制方面的知识,为他们到民族地区工作奠定民族法制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利用民族法律法规,保障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殊权益。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工作生态环境,包含由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社会监督人士等多个角色组成的人际网络,也包含由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办公环境等组成的物质环境网络,还包含由教学实践活动、师生交流活动、教学科研活动等组成的实践网络。高校要按照生态哲学所强调的生态环境的和谐性、有序性和动态性要求,构建和谐的辅导员工作环境,协调各方面因素,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形成育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内地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缺乏感恩思想、学习成绩较差、生活习惯差异大、心理问题突出等问题,鉴于此,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学业修养、尊重民俗习惯、关注学生个人情况,以提高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质量,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内地高校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高校进行法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要求。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民族地区高校法学双语教学在教育观念、教育基础、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学自身特点出发,以双语教学的实效性作为立足点,找到适合民族地区特色的高校法学双语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构建民族远程高等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一定要关注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及文化价值冲突在教育上的体现,从民族地区语言环境、教学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既要满足远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又要充分考虑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对远程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更具地区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