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腰在太极学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白了此问题,就能自觉地在练学中用腰,达到提高技2和位勇祛病的目的。一、旺发回珍河什么回用回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因为太极拳运动尾以腰力轴带动肢体螺旋缠绕地作划圈运动,这是太极拳运动的独特布式。R有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运动,万能形成螺旋缠绕的划圈运动。以腰为轴,肢体就是轮,太极拳的动作是随着腰轴转动而运动的,这就展轮随轴转,以轴带把伪造理。以腰为怕,上套轮的半径是从腰到手指;下留轮的半径是从腰到脚趾。这两条半径上有许舍夫妇,夫节都是轮。从腰到手指,…  相似文献   

2.
陈雄 《武当》2014,(9):16-18
杨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肩、腰、胯练习要点,总体来说,就是将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太极步及虚领顶劲、开胯圆裆、松腰塌胯、扣胯、垂臀、尾闾下坠、落胯(沉胯)、坐胯、转胯、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练法融入拳架之中,以腰胯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达到式式身正安舒,动作虚实分明,势势松活沉稳。太极拳手上的动作相对来说容易看清楚,容易看明白。太极功夫不在手上,而在丹田和腰腿。习练太极拳,其肩、腰、胯的运动既难以看出来,又不好练,  相似文献   

3.
话说太极腰     
宛生 《中华武术》2001,(4):34-35
太极拳特别注重腰部活动。经典著作中讲得很多,如“腰为主宰”“腰为驱使”“源动腰脊转股肱”“刻刻留心在腰间”等,都是说腰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但据观察,不少练拳者,特别是初学者对此还不够明确。有的立身不正,歪歪斜斜:有的不知松腰松胯:也有的只知旋臂而不知转腰,动作显得别扭、僵硬。分析原因,主要是对腰部活动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要领认识不清所致。正是: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笔者愿以自己的体会和浅识拙见,向拳友们讨教。  相似文献   

4.
刘鸿友 《武当》2013,(3):20-21
常听一些太极拳练习者说,练拳后有膝关节疼痛的现象,有的医生也劝膝关节痛的人不要练太极拳,说练太极拳会伤膝关节。对此我常常会问,"医生说过膝关节痛不能走路的话吗?"在我看来,即使不能走路,也能练太极拳,因为太极拳追求的是自然,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练,只会对膝关节的保养有好处。但确有练太极拳产生膝损伤的,分析产生的原因,发现许多人并没有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规规矩矩地操作,而是太随意,练的是太极拳的外形动作,脑中却是竞技体育的思维方式;有的人功利目的太多,崇尚的是大运动量训练,为练出功力,马步蹲得低,弓步站得大又不合规范,技术粗糙,动作幅度不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缠丝图是以《太极拳全书》中陈式太极拳篇的有关“太极图”的论述(讲的是手臂的顺逆缠丝)为依据,结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理论,把步型的变换、腰的旋转与手臂的缠丝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周身一家”的全身太极拳动静缠丝运动,太极图的演练是按着划定的顺逆各三条转换线和步型的十个转换点来运作。太极图演练的预备动作是:两脚分开约三脚宽,两脚尖外展四十五度,立身中正,屈膝半蹲成马步;上肢动作以右臂缠丝为例:左手长腰,右手位于肚脐前,掌心朝后下。太极图是一个在斜面的轨迹上运行的缠丝线。其最高点是与肩…  相似文献   

6.
张绍义 《武当》2012,(1):18
内家拳有"形意拳、八卦腿、太极腰"之说。此说高度概括了内家三门各自的武术精华。可是习练太极者并非都会用腰,关键在于每个人练功是否得法。练太极拳如何用腰,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颇有难度,需要明师言传身教,待把动作练熟后,仔细地琢磨体悟。现从杨式太极拳中选取几式为例,谈一谈本人练拳用腰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对人体生理的调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是一种良好的保健体操和病人的医疗体操。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能加强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1.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太极拳运动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以腰带动四肢而使动作节节相连,连贯圆活。下肢虚实分明,并将重心缓慢而连续不断地转换。各种步法的单腿支撑动作,均能提高腿部的支撑重心和平衡能力。据郭静如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于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腰关节活动性、髋关节柔韧性,以及股四头肌稳定用力等方面有显著的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浅谈太极拳的教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技术的掌握是有阶段的,学生对太极拳技术的认知需要经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学习过程。由于太极拳要由松入柔,还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境界。练太极拳要达到能慢能快,能柔能刚,就要有既重外形,更重内蓄的观点,进行太极拳的技术学习。   一、动作代表性学习阶段 太极拳开始学习的内容是组成太极拳动作的形态,要化动态的动作为静态的动作,将一个动态的动作化成若干静态的动作。使学生对于其动作的位置、动作的各阶段的造型有所了解,这样做除了可以说明每个拳式位置,还便于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动…  相似文献   

9.
腰背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且多发病。祖国医学认为,气滞不行,血壅不通,筋脉失养是致病主因。而治疗则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为主。因此,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治疗腰痛。具体方法有:仰卧抬肩:双手放在脸颊上,双膝拱起仰卧,抬起肩膀,至离床约25厘米时,坚持5秒,再缓慢地还原成基本姿势,然后做腹式呼吸。此动作可反复多次。展腰抱膝:平卧,尽可能地分开股胯,双手分别把膝盖拉在腋下,反复做20次。仰卧扭腰:仰卧,上半身不动,从腰以下扭转,一边呼气,一边将一条腿交叉放在对侧腿外,扭转腰部。左右交替进行。下蹲踏步:双腿平等…  相似文献   

10.
我练拳是以养生健体为目的的,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坚持练简化24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在锻炼过程中,我像书本中说的那样,每个动作部和呼吸紧密结合。如今,我已获得养生健体的显著效果。我今年77岁,没有老年病,同练音都说我像60多岁,很健康。 为了适应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的迫切需要,我特向您推荐《多练腹式呼吸有益肺功能》一文。依我所见,武术刊物、书籍和光盘中,从未有把腹式呼吸写得如此科学、实在、易懂、易做。我建议在《中华武术》杂志上转载,以供大家研究学习。 我的经验是先从简化24式太极拳练起,每个式子的扩胸动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们有些偏,没有更多地关注和挖掘太极拳防身技击的功用。太极拳必须要动静有序,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否则就不是太极拳了。太极拳可以很好地锻炼腿部力量,但是上肢和躯干的力量训练就相对有所欠缺。所以在习练套路的同时可以配合一些小的力量练习,比如一些针对上身腰腹肌的训练。现在太极拳在技术动作方面有些人为的复杂化,让人觉得难学难练。  相似文献   

12.
练极拳时常有人说,看人家练的太极拳,里面含有内劲。是呵,练太极拳有内劲才有柔中寓刚的韵味,会感觉心里很美,越练越爱练,越练越有瘾,养生自然,出功防身也在情理之中。而做动作没有劲,动作懈瘪,感觉很别扭,就觉练太极拳没什么意思,由此产生好歹练练的念头,或是因此中断练拳,这便失去了养生的初心。  相似文献   

13.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是千百年来武术界告诫练武者如何提高武技的一句至理名言。有许多练太极拳的朋友不太重视和理解这句话,认为:"太极拳走架缓慢柔和,只能健身,不能练功"。其实这是对太极拳不太了解。太极拳虽然动作缓慢,肢体运动柔软,它却能够通过身体柔软的旋转运动形式,接触对方的力点,让对方的力量改变方向,从而达到制服对方的  相似文献   

14.
唐松年 《武当》2011,(5):14-15
传统太极拳以它的健身、防身、祛病、延年益寿等价值而被世人公认。但究其辉煌,却是因为先辈们留给我们神乎其神的实战功夫。目前传统太极拳实战功夫的继承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太极拳先辈们的实战技能。追求拳架及太极拳健身功能的偏多,对它的技击功效知之用之甚少;纸上谈兵多,以  相似文献   

15.
辅导答疑     
河南安阳李丽问:怎样克服撅臀、翘臀、突臀? 答:撅鲁、翘臀、突臀都是拳式姿势中的禁忌病。 撅臀和翘臀主要指臀部向后上突起,这是由于腰部前塌过多或上体前倾过分所致。克服方法:做动作时,保持头顶平正。如练长拳等要求挺胸收腹的拳术,还要注意收腹,并用臀肌向前微兜骨盆。如练太极拳、八卦掌等要求畅胸实腹的拳术,还要注意拔背、直腰、敛臀,并微缩榖道。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如何才能提高腰部力量和腰部的柔韧性以及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用腰、练腰,从而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及理论指导,同时也加深太极拳练习者对“腰”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并为练好太极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赵堡太极拳对呼吸与通大小周天的要求呼吸是赵堡太极拳十分重视的。赵堡大极拳要求走架练举时必须配合呼吸,并且无论是练架与推手都必须运用过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微外凸,丹田要与架式动作配合,当然这种配合不县妹对的一船的百米昙呼气时气由...  相似文献   

18.
穆克利 《精武》2003,(4):12-12
最近在太极拳界争论颇多,有说松练空练的,有说练紧不练松的,有人指名道姓谈其他拳家没有功夫的,也有说练来练去也练不好太极拳的。有争论便有生机,是理论上的进步,是太极拳界的百花齐放,可喜!  相似文献   

19.
我女儿在体校接受网球训练已有近三年,练的一直是关闭式底线击球,但在我观看的国际比赛中发现世界高手们都是用开放式正手击球的,请问这两者各有什么优缺点?答:正拍关闭式步法的优点在于容易完成侧身转体带动的后摆动作,因为只有充分的后摆动作才能有力地击球。另外...  相似文献   

20.
对旋转投掷铁饼技术形成左侧支撑前摆动腿动作的分析研究表明,摆动腿趋于“直线性”的摆动能减小铁饼在旋转阶段所获得预先速度的损耗,提高人体旋转速度;能增加整个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有助于铁饼最后出手的合速度。旋转掷铁饼中形成左侧支撑前摆动腿趋于“直线性”摆动技术将成为旋转掷铁饼运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