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时机激发学生情感,并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及时加强激化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写作,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再缺乏真情实感了。农村广阔的天地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善于开垦和发掘,将作文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学会写作,使学生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徐旭 《成才之路》2014,(14):26-26
正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的催化剂,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品的"。由此看来,只有将情感渗透在写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写作充满生机,使文章鲜活灵动。如果能点燃学生创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使学生带着积极愉悦的情绪进入作文佳境,这将对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初中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怎样让学生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作文呢?  相似文献   

3.
巴金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事情要倾诉。"所以作文的确应是一种真实情感表达的场所。从作文教学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乐于动笔,对作文学习投入情感,才能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因而,笔者认为,真实的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真实感情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智能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稳定而深厚的感情,就不会视作文为重负,而会乐此不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而有效驱动学生倾吐感情,形成爱写、想写、能写的稳定而积极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诸英 《成才之路》2009,(12):36-37
众所周知,学生写不好议论文原因之一是写作心理欠佳。写作时的消极心态,使得多数学生的写作过程跟主观情感活动相脱离。议论文写作趋向恶性循环:作文时被动、消极心态→作文质量劣化→教师评价降低→学生写作兴趣减弱→作文时被动、消极。如何优化写作心理?同行们见仁见智,各显神通,但我以为能产生“速效”的莫过于情景创设。它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写作成为一种自觉活动。下面结合实例,谈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去行动,产生情感效能。小学作文是调动儿童潜能素质的主观语言的外在表现,离不开情感产生的效能。俗话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良好的情感品质也是素质,是作文的"情商",也是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姬爱芝 《考试周刊》2010,(17):63-64
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诱导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使学生有感而发,抒真情,写真事,吐真言,以情导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丰富生活体验,生活即作文,以情育情;用情感激励,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创设情境写作文"就是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情感的场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宗旨的作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王玉清情感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作文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消除不良学习情绪,产生某种激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把美的情操带入到学生的大集体中,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会使每个学生都尝到写作的乐趣。一、多鼓励...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使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太少,作文不能尽快与学生见面,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作文训练;开展语文活动,注重细心观察;激发学生情感,随想随写。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  相似文献   

12.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审视学生的作文,不难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作文情感的缺失,作文言之无物,干瘪无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血肉丰满、情感丰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反映内心、富有个性、感染性强这三个写作情感的属性特征,可以用角色代入共情法、联想想象激发法、经验阅历分享法这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情,真正使文章有真情实感,能感染人,震撼人,教育人。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来干干巴巴。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笔者做了以下的有益尝试。  一、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兴趣、情感和认识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活跃的创造的过程。课堂作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文竞赛是小学经常开展的语文活动,竞赛题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成效。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打动学生情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就能充分施展写作才能,写出自己最好的作文。下面就以武汉“楚才杯”作文竞赛题目为例,谈谈小学作文竞赛命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没有情感就没有作文,作文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学生看来,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难的内容之一。事实上,写作是一个创作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牵引,需要充分的素材积累来充实作文内容,需要细节点缀使作文妙笔生花。要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改变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从写作中寻找自信,学会运用文字来表达情感,从而爱上写作。一、酝酿情感,激发兴趣写作是极具个性的创作活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个人思想和个人情感。写作是学生吐露心声的一种方式,而情感则有益于激发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上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此:有趣动情的活动是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兴奋剂。情感是写作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写作活动一旦触及情感领域,学生自会坦然地吐露真情实感,文章随心而出,往往也很动人。我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想方设法,巧妙安排,做到以新引趣,设奇引趣,创境引趣,激情引趣,使学生在乐趣中激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但读起他们的作文却感到生涩,缺少一种情感的因素。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来促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有真情实感的的作文能抓住阅卷老师的心理,使学生在作文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仅靠技巧写作向内心的情感表达转变,获得自我的表达方式,从而让真情在作文中回归。一、结合语文教材,进行作文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