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般的看法,把修辞看成是“运用语言手段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表达效果是指“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等.于是,修辞手段往往囿限于若干个修辞格,扩大一些,也不过是“在几种同义表达方式中选择最佳的一种”,而“最佳”却又回到“最形象生动”、“最准确鲜明”,或“最简洁精炼”.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议论文,就文体教学要求而言,教学中应该抓住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根据教材的编排系列和本单元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学习议论文准确、鲜明、概括、生动的语言特点和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议论文的语言以严谨、缜密而有别于其它文体,它所论之“理”大都较抽象,它必须借助准确、鲜明、慨括、生动的语言,把丰富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本单元两篇讲读课文思想深刻,语言极富特点。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比喻的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3.
“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所谓“鲜明”,指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色彩分明,观点明确。所谓“生动”,指语言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相似文献   

4.
李超 《课外阅读》2011,(9):298-299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1I卷的第六大题中,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分值为3—6分。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它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词语的超常规搭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使用语言,不仅要求准确.符合语法规则,往往还要求鲜明、生动、形象。这样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打破常规.灵活搭配的现象就相继出现了。这种超常规的搭配通常借助修辞手段。就句子内部相关成份来说,这种超常规搭配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修辞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二、主谓间的关系;三、动宾间的关系。应该注意.运用词语的超常规搭配不可超出合理的范围。如果这种搭配没有合理的部分.即不能增强表达效果,也应视为语法上的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6.
教了多少年的语文.对“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个观念已是深信不疑.所以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把这个“工具”(时髦的叫法是“载体”)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讲一通,不过讲来讲去都离不开准确、鲜明、生动之类.这也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学习惯。初中语文新课标把语言教学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成了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根本任务。这让我隐隐感觉到语言观似乎有什么变化.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究竟是什么变化.故而语言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仍然和过去的一样。还是先“意”后“言”,重“意”轻“言”,还是“言”如何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那个“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功能在于交流感情、传输信息、认知和描写世界。为发挥这些功能,人们应用语言都讲究修辞,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形象。亚里士多德指出:“修辞术是有用的,可使真理和正义获得胜利。”孔子也曾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由此可见修辞之重要。无论是优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口语,人们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取得表达的最佳效果。修辞源于演讲。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首先将修辞定义为劝说的艺术,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讲的辩论。17世纪末的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把修辞描述为“the…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理念明确主张“注重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造情”.“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字的能力。”听、说、读、写被公认为当今语能力的四大支柱,四紧密相联.相互作用.而“语应用能力”侧重指“说”与“写”的能力。其实自古以来“说”“写”关系就很密切。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门外谈》中就揭示了学创作的源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8.林炜彤对你说──—写文章用词要力求准确。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鲜明、生动。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把修辞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准确,表达准确是修辞最基本的要求,或者说是消极修辞;第二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修辞手段,使文章表达鲜明、生动。离开了准确去追求鲜明、生动,往往会事与愿违,造成华而不实乃至语言混乱的后果。怎样才能做到准确?一是在平时阅读中多学习、多研究、多积累。例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景物和乐趣的描写,是在准确用语的基础上做到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要求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所谓语言准确就是要围绕中心语句说通顺,表达准确,流露真实的感情,有一定的感染力;所谓形象生动即是语言的形象化,言之有物,把客观的事物特征描写出来,栩栩如生,给人如见其人、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素有“半壁江山”之称,而近年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出现了“用语准确、生动形象”的要求,目的是考查学生驾驭书面语言的基本能力。其实,“用语准确”,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个句子写得基本符合语言的要求,围绕中心说通顺,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就是语言形象化,要求学生能把客观事物(人、事、景)的特征描写出来,给人如见其人、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可是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语言干瘪空洞,不形象生动,缺乏感染力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呢?我认…  相似文献   

12.
写文章从来都是讲究具体、生动、形象的,以具体、生动、形象为最佳的,尤其是初中生学写作文,更应该写具体事物、具体事例以表达感情或道理。高尔基说:真正的语言艺术总是朴素的,很生动,几乎是可以感触到的。布瓦格说: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毛泽东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以此看来,写具体的事物最能求得生动、活泼。初中生作文练习更应该是具体、生动的,…  相似文献   

13.
修辞学告诉我们: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切方法、手段皆归属于修辞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对“修辞”的诠释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离不开语言,因为它是一种“表达语言信息的体系”,是“更有效地提高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或主要要求在于准确、鲜明、生动,这种观点确乎已经成为定伦。翻翻近年出版的写作知识方面的著作,就会发现这种观点颇为广泛。例如,《文章学概论》说,“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侧重于准确鲜明。”《怎样写议论文》在谈到语言问题时指出:“词要用得准确”,“句子要表达得恰当”,“句子与句子之间要合乎逻辑”;此外还要做到  相似文献   

15.
学习词汇,根本的目的在于运用。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能否运用好词语,对提高我们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无产阶级的革命文风,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使用词语,也要力求符合这三方面的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所谓准确,就是把意思表达得非常贴切,恰如其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鲜明、生动的基础。所谓鲜明,就是观点明确,意思毫不含糊,给人以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中学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必须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语言要简练、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言要生动形象,力求具有趣味性与幽默感。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掌握好口语技巧,讲究修辞的规则和规律,选择运用具有鲜明特点的语言形式,使自己的讲课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考作文如何使语言文采飞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素有“半壁江山”之称,而近年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出现了“用语准确、生动形象”的要求,目的是考查学生驾驭书面语言的基本能力。其实,“用语准确”,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个句子写得基本符合语言的要求,围绕中心说通顺,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就是语言形象化,要求学生能把客观事物(人、事、景)的特征描写出来,给人如见其人、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艺术就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应该标准清晰,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感情深厚,逻辑严密,富于哲理;语调和谐,节奏鲜明。  相似文献   

19.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大家都认为典范的课堂用语是一个必要因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这就首先要求教师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谈的课堂教学“标点符号”并非现代汉浯书面语言的书写符号,而是口语化了的教学语言在表达时呈现出的语气、指令、情感,形象化的虚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包括:由汉语言文字及外族语言符号构成的教材语句的口语表达,和教师组织教学时惯用的或有选择的口语表达。由于受时空与交流对象的限制,具有突出的专业特点。教师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则取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且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