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疑,网络,是这个时代的新星,有消息称截至2004年底,中国已有9600万网民,名列全球第二,堪称网络大国,用奇迹来形容并不为过,这时,我对网络指手划脚,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2.
3.
4.
吃字     
我和老猫在两年前的一个秋天相遇于某美女编辑的饭桌上,如果两个男人在僧多肉少的时候没有掐起来,那说明他们具备起码的潦让,这种品德对许多自恃清高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可贵。酒足饭饱之后,老猫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陪美女逛街的机会,陪我蹲在秋风凛冽的西单图书大厦门口,同品一盒香烟,共赏一街美女.然后像武侠小说里江湖上的浪子一样,电话没留,抱拳道一声珍重,作鸟兽散了。  相似文献   

5.
6.
我们的时代,是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时代,是提倡创新的时代。时代的这个重要特征,要求新闻业务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新闻业务工作来说,湖北日报驻地方记者是一个主要生产新闻稿件的环节、部门。驻站记者生产足够的新闻稿件,满足报纸的正常出版,这是一个起码的一般的要求,驻地方记者生产优质的稿件,这是一个较高的特殊的要求。在满足起码、一般要求的同时,争取满足较高、特殊的要求,应是驻站记者新闻业务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追求。在新闻业务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求驻站记者不断转变思维方式、采访方式、写作方…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由单一阅读转变为多样化阅读,由深阅读转变为浅阅读,由单向阅读转变为互动阅读.随之改变的是新媒体时代的写作行为,如写作主体思维惰性化导致抄袭现象严重,写作缺乏个性;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导致写作载体混乱等.笔者对新媒体对阅读与写作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探索,并结合调查结果初步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9.
报 刊的通讯报道 ,在写结尾时往往被人忽视 ,以为有无结尾或临到结尾 ,随便勾划几句了事 ,无足轻重。其实不然 ,一个好的结尾 ,能使作品生辉 ,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我国元代学者陶宗仪曾经说 :“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那么结尾采用何种方法为佳?通讯报道的结构不同 ,结尾方法也各异。我结合平素的实践体会和留心翻阅、浏览各家报刊 ,将结尾的方法做了以下探索归纳 :结尾的感召式即以赞叹、号召、召唤收尾 ,抒发感情 ,提倡人们去学习、行动。如 :“英模们亏了我一个 ,幸福十亿人的精神境界是多么高尚啊!”又如 :“多么好的青…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来说,服务性新闻更注重发掘它为社会各界的沟通、为读者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尤其是衣食住行提供帮助等方面的价值,为广大读者“必读”和“实用”,成为读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自投罗网     
赵瑜 《网络传播》2005,(2):93-93
大约在六七年前,一位经营网络的女士找到我,说要专门给我做一网页我深不以为然,因为我基本不碰电脑,亦不上网,当时我与她玩笑道,鲁迅使毛笔,今人也追不上他,我得知这般守旧的名作家竟也有十几位。  相似文献   

14.
杨保军 《新闻知识》2000,(10):31-33
如何再现新闻事实,即以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反映事实,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一是要事实本身的特征,符合对象特征的再现方式才能较好地反映对象;二是要看报道的目的,目的不同,对同一事实的再现常常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新闻传括实践中,报道方式总是这两种主要因素的统一,但往往也会侧重于某一因素。这里所说的再现方式不是指新闻实务中的具体报道方法或形式,像林永年先生在《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有60多种,而是透过这众多具体的形式,从几个主要角度揭示出所有形式具有的普遍的东西。(一)从再现的内容特…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的电视新闻发稿采用率同写作水平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对比一下国外的电视新闻报道,我国在理论研究层面对电视新闻写作的规律探究十分薄弱;在实际应用层面有一些违背规律的作法被误解为是优秀的写作方法.电视新闻写作要时时想到观众,从观众的收视逻辑出发,为观众的眼睛写作.  相似文献   

16.
王大中  张国宁 《今传媒》2006,(1X):57-57
无可讳言,如今的网络媒体早已对于传统纸媒的影响已经是无孔不入。可以说,实时、海量、互动的网媒不但充当着当下新闻从业的资源提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纸媒的表现形态和写作方式。而对于受众面向为中低收入的低端情感叙事类杂志,或许网媒的影响来得更为直接一一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承载隐秘、情色使命的网媒,作为展示赤裸自我、宣泄隐秘情感的最佳场所,为这类杂志提供了丰沃的题材来源和现实标本。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同行推荐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高艾苏写的这篇文章。新闻工作者要发扬好作风 ,多写好作品 ,就应该像高艾苏同志那样 ,努力实践“至人所未至 ,想人所未想” ,追求“不一样” ,从而达到比较高的思想境界和业务境界。虽然高艾苏同志是军事记者 ,但是他在17年的记者生涯中悟出的道理却有着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献举 《青年记者》2006,(14):45-46
思维方式的变化可以使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从而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方向,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其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采取更加灵活的写作方式,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发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为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各种不同的新闻体裁也在信息传媒发展中更替着。新闻写作是保证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严格把好写作这一关,才能让整体信息阅读起来更加真实、可靠又有可读性。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新闻语言润色的相关问题,旨在提高信息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