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环境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ENGO积极地活跃在环境保护领域,并给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而ENGO的成长,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国际环境法拓展了传统国际法的主体范围,明显地挑战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法主体结构。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鉴于国际环境法主体区别于国际法主体的特殊性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赋予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主体资格是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视域下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赋予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主体资格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需要在“正向”语境上,明确其独立参与国际环境关系、享有国际环境法上的权利并承担义务的法律能力的具体内容,如其享有的环境参与权、环境申诉权和环境知情权等权利及其承担的合法参与国际环境关系等义务;同时其“负向”意义上法律能力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也需加以明晰,如非政府组织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具有何种程度的主体资格,需要依照其规模、影响程度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实际能力来决定,非政府组织无权单独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申诉权也受到严格的限制等等。 相似文献
3.
法律人格的确立是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获得国际环境法主体地位,参与国际环境法律事务,享有国际环境法律权利承担国际环境法律义务的基本前提。本文从国际法主体和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国际环境法主体确立和发展的历史、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及其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独特作用、目前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环保实践的情况等的分析,论证了确立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律人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刘传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51-54
全球化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的掘起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个显特征。在人类社会由分散状态走向统一整体的道路上,全球化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互动联系:一方面,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全球化进入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自下而上地主动导向世界的多层次、广泛联系,为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演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一一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演变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分水岭的意义。在此之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比较缓慢,规模小,数量少,国际影响有限;在此之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勃然兴起,发展迅速,国际影响日增,成为全球环境保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导致这一巨变的原因有三:第一、环境问题的大量存在及被人类认知,是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得以发展的历史背景或基础原因;第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生态上的整体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第三、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使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从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胡思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4):85-93
在传统主体理念的背景下,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仅限于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但随着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当今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凸显,固有的主体论受到很大冲击。在系统总结和概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这两种非国家参与者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现有地位、局限性与理论争议的基础上,认为应有限地承认其主体地位。这不仅符合法律主体扩大化的法理趋势与国际环境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也具有发扬全球环境治理模式、顺应市民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潮流、肯认非国家参与者实际作用的现实意义。因此,应通过灵活的定义选择、构建地位不平等的多元法律主体谱系、创设特殊主体资格承认的具体条件等路径,打造有限承认非国家参与者主体地位的具体模式,适当扩充现有国际环境法主体范围,使非国家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7.
吴玉娟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8(1):37-41,48
国际人格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它并没有把非政府组织排除在外。实际上,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间接的方式影响了国家和政府间组织的决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际人格。非政府组织“民间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法律人格受到严格的限制,但不应以此否认这种人格的存在。本文从国际人格的概念说起,分析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作用,从而引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并指出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人格是在其与国家、政府间组织的国际合作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吴颖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106-108
国际法的实践发展逐渐动摇了传统的国际法主体理论,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个人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国际环境法作为现代国际法的新领域,个人在此领域的地位如何有待于重新认识。从阐述国际法主体理论的新发展入手,在分析国际环境法涵义及其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提出个人实质上已具备国际环境法的主体资格,并进一步从已然性与应然性两个方面来论证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国际环境法作为国际法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在基本原则方面仍存很大差异,这反映了国际环境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具有的特点。本文从国际法基本原则出发,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对指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公平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尊重国外环境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责任原则、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10.
孙传香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67-68
鉴于国际环境公约的框架模式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客观上需要将这种制度延伸到各国国内法上,由各主权国家具体实施.然而在延伸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各主权国家在实施过程中力度不够,因而需要第三种力量进行监督,环保非政府组织因此应运而生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我们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困扰。作为全球经济主体的跨国公司既带来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全球性环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性环境问题改变着国际关系的内容,影响着国际事务的发展。传统的以强制力为基础的国家权威在对待全球性环境问题时显得有些无力。非政府组织以其所拥有的权威,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它们和国家一道合作增强了对跨国公司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配合新形式下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化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采用必修课加模块选修课的模式教学。对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环境模块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王骞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3(6):17-20
综述了TiO2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光催化降解原理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光催化纳米材料的特点及发展历程.对光催化纳米材料在处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同时指出光催化纳米材料存在光利用率低、催化效率低、对工作条件的高要求等问题,并提出了光催化纳米材料与传统环境污染治理方式相结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草原环境保护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要求对草原环境进行保护,草原环境保护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是密切相关的。草原环境保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权价值等几个方面。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过程中,应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全民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保法实施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有关规定过于粗疏,弹性过大,执法手段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建立良好的环保法实施机制;实施垂直管理;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力,提高执法能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改进目前的环境执法与司法方式.逐步实现环境法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何高忠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8-10
在实现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之际,襄阳提出建设"四个襄阳"的目标。本文依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以"绿色襄阳"建设为切入点,在低碳的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运输体系、行政服务机构、城市建筑体系、城市清洁能源和民众消费模式几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麻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着手,分析了麻城市环境污染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合洁净煤生产工业发展优势,探究毕节地区的煤炭资源及该地区煤炭生产加工业现状,提出发展本地区洁净煤生产工业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