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这就强调了语文教学中读书的重要性。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一篇佳作,只有反复咏诵,才能回味无穷。语文是一门情感很强的学科,它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逐步领悟,感染其人,产生共鸣,达到预期效果。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要想读好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精讲多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读书。生字词在读中认识、理解;优美词句在读中划出来;中心句在读中找出来;段意在读中归纳出来;中心思想在读中体会出来;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美。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方面 ,我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  一、利用课文 ,奠定写作基础。   1 诵读课文  杜甫有诗云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 ,而且还能逐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反复熟读文章的过程中 ,脑子里就会有一种过电影一样的感觉 ,越读形象越鲜明。读多了 ,学生在写作时 ,就能把所要表达的意思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较为具体地写出来。我在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沈佩 《考试周刊》2013,(36):30-30
<正>毛泽东曾多次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并认为:"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可见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词,只有反复阅读,反复品味,才能明其理,知其意,感其美。反复诵读是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真正的阅读不仅要用"嘴"读,更是"目、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但现在的作文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强调一个小时内完成,在时间限制下特别重视"一笔落"能力,平时训练也非常重视作文数量。而修改作文属于精练,我以为,随意写五篇作文可能还不如一篇作文改五遍效果好。在此,我就中学生作文修改说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文本解读分三个层面,分别是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本意蕴层面。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达到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度感悟,读出文本之美。一、反复诵读,触摸语言之"美"解读文本不仅要分析,更要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感触文章的语言之美,并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忠平 《甘肃教育》2014,(11):36-36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呢?一、加强诵读,注重积累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独到见解;古人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切身体会;读书人亦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经验之谈。可见,从古到今,诵读积累是语文学习不可废  相似文献   

9.
左月珍 《广西教育》2014,(33):88-88
针对古诗词表达形式较含蓄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经过反复诵读、情境创设、课后巩固,使学生逐步记忆、感知、理解、掌握、巩固古诗词。一、反复诵读,增强古诗诵读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尤为重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能初步感知诗词的意境,增强语感,拓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读"是我国传统教学强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它是理解读物内容,吸收语言资料,表述内心世界不可逾越的途径。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读"做过推崇与肯定。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反复诵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体现出委婉,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作文不嫌百遍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渐渐悟出一些提高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文言文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承载了极其璀璨的人文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因而,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朗读、诵读是提高阅读古文能力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轼深有体会地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来。同时,我们还要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从 1999年下半年开始给学生专辟诵读课 ,现将个人对诵读课的有关做法和思考总结如下。一、自由诵读 ,整体感受。每上一课 ,即使课前有预习 ,我也要让学生先自由诵读一小段时间 ,一方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营造学习气氛 ,有人听课时还可缓解紧张心理 ,酝酿师生情绪。这个环节我一般要求学生自由放声地读三遍 :第一遍 ,慢读 ,对照注解 ,读通文句并存疑。第二遍 ,中速 ,读顺文句 ,思考基本读法。第三遍 ,快读 ,尽自己最快的速度读完 ,连贯绵延 ,一气呵成。当然 ,前两个环节往往会在预习中完成。有了这三遍诵读 ,学生对课文就比较…  相似文献   

15.
张晶波 《语文天地》2011,(22):31-32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读有助于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读书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美文不厌百回读,诗的意象美、结构美、音韵美,都是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味完成的,一些情景交融的精美散文也需要在读中体味作者写景的精妙与感情的细微。其实,"读"是语文教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一、"古诗诵读"的教学程序 下表是一个以"欣赏-领会-创造"为特色的"古诗诵读"的教学程序.其主旨是以"读"为核心,以"情"为主线,以"美"为衬托,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反复诵读,整体感悟,感受古诗文语言的优美,激发其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你我之间     
编辑们:你们好!在偶然的机会里,到辛集市"旧友书店"买到了两本2004年《八小时以外》(第3期、第8期)。我认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八小时以外》里的文章真好,可以说,我喜好的文章这两期真不少,没让我失望。尽管我已放慢阅读的速度,还不时的停下来,反复咀嚼并诵读其中精彩的片段,可读完之后,还是忍不住要再读一遍。我怀着对《八小时以外》的一片热心写信给你们,盼交流看法,获取新的进步,愿共勉。祝编辑们工作顺利!河北晋州读者董趁起董先生:你好!你是在"偶然"中与  相似文献   

18.
传统汉语教学的一个显著民族特色是对诵读教学法的格外重视。这里所谓的诵读,与现代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中所强调的诵读的含义、功能不同。现代语言教学中强调诵读,是指在理解语词、句篇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等目的,其教学程序是先教后(诵)读。而传统汉语教学强调的是先(诵)读后教,甚至只读不教;而且,诵读的意义不仅为了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更在于通过反复诵读,达到感悟、品味从而理解语篇意义的目的。这一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信条中。  相似文献   

19.
<正>苏轼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传统教学一直提倡的。当今的文言文诵读,已经难以留足或争得"读书百遍"的时间,如何优化文言文的诵读方式对文言文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一、水落石出——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开始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纠正读音、句读和语气语调。1.读准字音。在学习中,对于生僻字学生完全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参考文下注释来认识并读准,而对于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一些文言字词的异读和轻读则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