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队列教学中的"向左(右)转"教材,是帮助学生认识和分辨左右方向、发展学生空间体位感觉,发展空间定向能力及快速反应到位的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队列、体操、游戏等各项活动的基础.由于左(右)的概念十分抽象,而低年级儿童的空间方位知觉发展较慢,因此低年级,尤其是新入学的儿童,在对左右进行判断,尤其是快速判断时,表现出随意性强和左右混淆两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点点新意:开发课程资源交流教学技巧教材分析队列教学中的“向左(右)转走”是帮助学生认识和分辨左右方向,发展学生空间体位感觉,发展空间定向能力及快速反应到位的能力是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队列活动的基础,由于左右转走的概念十分抽象,而小学生空间方位知觉发展较慢,因此,学生在对左右进行判断,尤其是快速判断时,表现出随意性和左右混淆两种现象,就更莫谈上步正确。教学技巧1.个人用“节奏练习法”(1)原地踏步击掌。学生踏步同时击掌,每次掌声落在左脚上。(2)原地向左(右)转走。学生在教师下达口令后并在完成动作的同时,按节奏呼“一…  相似文献   

3.
<正> 在小学低年级的队列教学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不分左右的错动现象。如:原地踏步、向左(右)转,或看齐、向后转及体操出脚方向等动作,都易动错方向或错脚。针对这种现象,我根据儿童特点,自编了队列教学前的趣味练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头部辨向练习口令:左!右!左!右!左!右! 右! 右!左!右!左!右!左! 左!(各小节口令相同)  相似文献   

4.
队列和队形练习,是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中发展体能的活动与内容。由于一、二年级(水平一)的学生年龄小,空间方向感差,在教向左(右)转,若按教科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教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螺旋形走的动作技术,理解裂与并的队形概念、方法和特征。2.发展学生目测、判断和空间感觉,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3.提高学生队列直线行进的水平,培养学生走步的正确姿势和组织纪律性。  相似文献   

6.
点点新意:开发课程资源交流教学技巧队列练习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经常练习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运用儿童化、情境化、好玩有趣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积极性,发展学生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让队列练习变得快乐、简单,使学生们乐学、爱学。1.“童谣”讲解动作方法把动作编排成“向后转,我很棒!右脚跟和左脚掌,相互…  相似文献   

7.
<正>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如何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队列教学,笔者总结了以下十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举起写字吃饭的手目标:让小朋友搞清楚左右方向,学会向右转的队列动作。方法:低年级小朋友的方向感较差,在学向右转的队列动作时,往往老是出错。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先举起写字(或吃饭拿筷子)的右手,告诉他们,听到"向右转!"时,身体就向举起的手的方向转,这样,便很快就都转对了。  相似文献   

9.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大多为6~8岁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生理特点,低年级体育教学应与中高年级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一、编组不同。6~8岁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故体育课中一般将男、女学生混合按身高编组(中、高年级应先按男、女性别分组)。二、队列要领不同。低年级的立正、稍息方法都不能按正式队列的标准进行要求。立正姿势采取自然站立的方法,且不能坚持时间过长。一年级稍息采用左脚侧出一步(与肩同宽)、重心均落两脚、双手背后相握(左手握右手腕)的方法,以免单脚支撑负担过重;二年级稍…  相似文献   

10.
许剑平 《体育师友》2011,34(1):28-28
原地转法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等重要作用,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虽然原地转法是队列操作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却是难度不小,而且由于队列练习比较枯燥,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转法的技巧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正>队列练习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对于低年级学生队列练习的教学,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队列队形教材的意义体育教学中的队列队形,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做好课的组织工作和保证课的顺利进行等都有很大的意义。(一)队列队形教学要求全体学生按照规定的口令,准确、迅速、协同一致地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既发展了学生协同动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二)由于体育教学具有活动场地大,外界干扰多的特点,队列队形教学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的逐渐提高,进入工作状态。(三)正确合理地使用队列队形变换,能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简析爬行和爬越是人体基本活动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技能,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内容。本课精选了一些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爬行、爬越动作,如:鳄鱼爬、海狮爬、大象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表现欲望,拓展思维,举一反三地创造更多的动物爬行动作,促进学生身体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各种模仿动物的爬行体验,能掌握基本的爬行的方法,合作完成一些情境创设,促进灵敏、协调素质和协作能力的提高。三、教学内容和形式导入部分:以春游活动“参观红…  相似文献   

14.
跳高的趣味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化跳高手段是人们通过快速助跑和有力起跳,具备活动性、趣味性、竞争性、观赏性等特点,采用各种合理的过杆姿势和动作,培养越过横杆的能力。该运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速度,提高下肢、腰腹和足底的肌肉力量,能维持和保护足弓的支撑力,提高弹跳力,发展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坚韧果断的品质,富于竟争的意识和执著追求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1.娱乐化健身手段(1)向前走四步做右腿向外摆动,左腿向内摆动的练习,或做动作相同,方向相反的练习。(2)向斜前助跑起跳,左(右)腿蹬地,右(左)腿向上向外摆动触球练习…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喜动、善模仿、兴趣易激发的特点,本课以拟人法“仿生物活动形态”教学手法入手,以模仿兔子跳(蹲跳)为主教材,激发学生浓厚的运动兴趣,满足儿童对运动求知欲望,达到增强学生跳跃能力和掌握专项运动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目标。二、教材选择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把人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结果,最终使受教育者由一个生物的个体变成一个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社会成员。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门艺术,下面本人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1.游戏类活动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游戏是倍受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一项活动。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玩乐中不仅能交流情  相似文献   

17.
朱军  徐峰 《体育教学》2003,(3):16-17
在体育教学中是否要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学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动作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协同一致的集体活动能力;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和提高学生兴奋性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队列队形教学,把队列队形练习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广…  相似文献   

18.
跳绳运动不仅能提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有效地发展心血管系统,还能增强小腿、踝关节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跳绳练习实用、灵活,尤其是在场地条件较差、活动空间少、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的学校更能体现它的效果。跳短绳的  相似文献   

19.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在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之一。“原地转法”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还能采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一、原地多角度转,培养学生辨别方向、位置的能力。先结合流行的定向运动,介绍方向感的重要性,再练习转不同方向的角度,如:向左(右)转45度,口令是“向左(右)45度—转!;向左(右)转120度,口令是“向左(右)120度—转!;向左(右)转270度,口令是“向左(右)270度—转!”二、“反口令”练习。只要教师在发口令前,加上“全体…  相似文献   

20.
倪霞 《体育教学》2010,(3):43-44
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队列队形是课堂组织的一部分。每节课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队列队形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在课堂的开始和结束部分。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队列口令指挥能力,才能将由几十人组成的队伍有序地进行调动。而学生的队列队形能成功进行的另一个前提,是学生能够完成掌握课堂上进行的队列变化的口令及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