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于"我讲了8遍学生还是不懂"的猜想日前,一位新教师向我抱怨:"校长,这个问题我都讲了8遍了,可学生还是不懂啊,怎么办?"我笑了笑,和他作了一些探讨。事后,教师的话始终萦绕在我耳旁,让我思索了很久。讲了8遍肯定有点夸张,但讲了多遍一定是事实。为什么教师讲了多遍学生还是不懂?到底是谁的问题?不妨来一个猜想。先说教师:1.教师在讲到第三遍的时候(尽管不是连着讲3遍),态度一定发生了变化,表情不再那么和蔼,一  相似文献   

2.
在校园里总是能够听到教师那句熟悉的却不大引人注意的话,“这个问题我讲了不知多少遍,可还是答不上!”。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这句念叨过多年的老话,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表面看,既然是教师讲过多遍,作为学生,按理都应该答上。为什么还有好一部分同学仍然答不上呢?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恰恰就出在我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发出这样无奈的感叹:有些题目平时讲过不止一遍,最多可能讲过十遍,过一段时间的测试题中,原封不动地出现,相当一部分同学依然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呢?是学生学的问题,还是教师教的问题?这需要辩证地分析,学生固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但我认为关键还是教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7,(8)
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习惯于一育堂,把自己当作道德的权威,知识的化身,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无知的求知者、被教育的对象。课上课下,经常滔滔不绝,大道理、小道理一套又一套,讲了一遍又一遍,讲得很耐心,讲得很透彻。但是,作为教师,你考虑学生的意愿了吗?你尊重学生的看法了吗?学生是真的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化,引起共鸣了吗?  相似文献   

5.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怎样的提问,才能达到促进思维的目的呢? 一、教师的提问应带有趣味性每当我看到小学生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谈论起从电影或电视中看到的影视内容时,不禁想到:为什么学生只看了一遍却对影视中的情节记得那样清楚,讲起来滔滔不绝呢?而对反复读讲多次的课文印象却并不深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教师讲解课文,失去趣味,使学生听起来乏味,更不愿去  相似文献   

6.
高考不只是考查课本内的内容,还包括更多的课外知识,这给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选择自由,可为什么还存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呢?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一遍遍重复讲解,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只是机械接受,他们没有参与  相似文献   

7.
近来听了低年级的几节语文课,有一个现象令我十分惊讶,就是学生在一节课里很少用语文课本.其中,特别是一位一年级的年轻教师,在一节识字写字课整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全班65名学生竟全部没用课本.课后,我请教这位教师,语文课学生为什么没用语文课本?他说:课文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了,就那么几个生字,看黑板跟看书不是一样吗?是一个样吗?我看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不只是考查课本内的内容,还包括更多的课外知识,这给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选择自由,可为什么还存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呢?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一遍遍重复讲解,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只是机械接受,他们没有参与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高中数学公开课:授课教师在讲“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余弦”时,首先开门见山地给出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然后让学生自看课本中的证明(该公式证明较难)。学生匆匆看毕后,教师就开始着重讲公式的应用。他大量举例,把各种题型都讲了个遍,覆盖面很广。最后,学生当堂练习、板演,反馈效果很是不错。然而,笔者认为,这种教法的近期效果虽佳,但远期效果肯定不好。  相似文献   

10.
<正>"这种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到现在还是做得一塌糊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类似这样的"感慨"应该耳熟能详。为什么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呢?我认为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美国大学有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一是感觉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一节课40分钟根本不够用。二是对于有些知识,教师虽然讲了一遍又一遍,可还是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有些题目已经教过了,学生还是照错不误。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有很多,最为核心的一个则是教师组织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及其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 四师辩 "难", 是耶? 非耶? 某日,路过数学办公室门口,里面传来了激辩的声音,我止步静听: 教师甲: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我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听不懂,搞不清y为什么随x的增大而增大?为什么k>0,b>0时,直线y=kx 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看来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一、高效课堂相适应的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1.课堂上应确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张三真笨,这道题,我已经讲一百遍了,他还是不会做.这种情况我也经常遇到,有些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欲速则不达,在刚学完一章内容后,就拿中考经典题让学生做,有些学生做不出来,我们就应该思考了:为什么学生不会做?原因是在学生,还是教师授课的方法?首先,教师清楚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吗?其次,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吗?每讲一道例题就要仔细剖析:审清题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教师或卖力地捧着课本"说文解字",或让人应接不暇地展示着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同时不断询问学生:"懂了吗?会了吗?听明白了吗?"学生也不断地点头示意"懂了""会了""明白了"。然而,一看课后的作业却发现,所谓"懂了""会了""明白了"只是真实的"谎言"——我们以为已经讲得"很明白清晰"的知识或者方法,在学生的作业中表现得还是那么的"糊里又糊涂"!于是,我们这些教师就非常不解并痛苦着:为什么"你不懂我的心"?为什么你们明明没有懂,还要骗我说"懂了"?  相似文献   

15.
不少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多年的教师,一直存有一个疑问:同样的教材,一样的学生,为什么有的老师带的班级考得出类拔萃,而有的老师“使劲”最大,却考得一塌糊涂?一直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我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这方面的原因及对策,并写成此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教”的失误在上课时,不少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知识点被重复,一遍又一遍,虽然表面上看是尽职尽责把题目讲得透透彻彻了,在教师满足于“勤快”的同时使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学习习惯,除了回答“是”与“不是”以外,似乎已无事可做了…  相似文献   

16.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按照课本“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扎进各种资料堆“苦做舟”?我认为都不是,而应该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既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又一定回头找“岸”。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教师应该怎样带领学生在忠于课本的基础上来“拔高”课本?“拔高”课本与做一定量的题目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要忠于课本还要“拔高”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本”,高考选拔人才必然要以这个“本”为依据,那么高三复习肯定要忠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根据数学课的特…  相似文献   

17.
“老师,这个题目我不会。”“这个题目讲了三遍还不会?……”这样的话我们教师耳熟能详。遇到这种情景,许多教师想当然归因到学生身上,开始了对学生的批判,等到测试时学生再回答不上来,教师的情绪就升格为愤怒,继而是深深的失落和茫然,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杜绝这类现象的再度发生呢?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故事】改完作业,我向椅子背上一靠,只觉浑身无力,失望、焦虑和无助几乎要把我摧垮了。为什么我教得如此倾心尽力,学生的作业会这样糟糕?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格式讲了那么多遍还学不会?学生怎么这样难教?学生难道厌倦语文、厌倦我了吗?一种从  相似文献   

19.
一、用直观的方法引入概念 学生对“电工学”的有些概念感到抽象难懂,教师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听不懂其所以然,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引入概念的背景不清楚。例如:学生对为什么要引入电位这个概念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因此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可见数学在理科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指导作一探讨.一、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课本从预习到复习至少要仔仔细细地看3~4遍,基础差的更要多看.预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