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一~六册,共有课文119篇。涉及实际操作的实验有53课,占总课数的45%;需使用仪器实验的70课,占总课数的59%。因此,认真上好自然课实验,安排好实验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学科的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听了不同层次(实验小学、中心校、村小)的自然课近20节(其中需用仪器实验的课14节),发现当前自然实验课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不做实验。村小有两堂课该使用仪器进行实验,该校的自然教学仪器箱中有该实验的器材(仪器箱包  相似文献   

2.
我在各乡校听课时发现,自然课的实验教学有两个较为普遍性的问题: 一、不能忽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 大纲要求自然教学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应是探索的过程(包括观察、实验)在前,探索的结果(得出定义、概念、结论)在后,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研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反对那种教师先给结论后做实验证明,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者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市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给学生以充足的研究学习空间,下面就《热胀冷缩》(一)一课谈一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自己捉出问题 一般的自然课教学,在导入新课时,都是由教师提出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节课教学时,教师是这样做的: 1.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一幅幻灯片(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开就溢出来了。)让学生观察这种现象,提出问题。 结果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提出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两节实验课的教学与作用武汉市武昌县纸坊一小涂宏国(430200)我县乡村小学条件差,经济困难,没有仪器室和实验室,因此,他们上自然课不做实验,而是照本宣科。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由教研室负责组织,我对全县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主讲“土壤”和“热胀冷缩”两节...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自然教学工作会上,有的乡村教师说:“我们乡村小学条件差,经济困难,没有实验室和齐全的仪器,怎么做实验?”因此,上自然课不做实验,而是照本宣科。我认为在没有实验室和齐全仪器的情况下,想办法找窍门,自找简单的实验器材,也能把实验课上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例如教《土壤》一课,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弄清土壤是由哪  相似文献   

6.
自然课中的观察与实验马成安小学自然课是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在自然教学中重视观察与实验,不仅是学好自然课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各门科学知识做心理准备。一、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课的内容都是来自自然界形...  相似文献   

7.
自然教学的课堂结构中卫县镇罗乡凯歌学校田丰自然课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感知自然事物和现象,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科学概念。因此,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结构。我在教学中,把自然课课堂教学结构大体...  相似文献   

8.
如何上好自然实验课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中心小学(444113)刘强明我们认为: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自然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动手实验,培训骨干自然教学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搞好自然实验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可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可加强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动口的综合能力,可培养学生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进而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搞好自然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方面。一、切勿定点做在自然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实验做得庄重、有气氛,规定每一次自然实验都必须在学校的实验室中进行。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实验必须是在规定的实验室做的误解,避免抑制学生课余做实验研究的兴趣,我根据小学自然课进行的不…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听课时都懂,考试时,不会做。”这种“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确实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想从“教”和“学”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一、从“教”的方面分析学生听课易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不一定会做题,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从认识论看,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  相似文献   

11.
自然新课标指出:自然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课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的需要,也是在自然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 专题研究的确定 我县地处沂蒙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全县大多数学校教学条件较差。小学自然课开设以来,我们开展了一些教学研究活动,但效果都不很理想。不少自然教师一提到加强自然课教学的观察与实验,常常抱怨学校设备条件差,实验仪器不足,影响自然课的教学效果。其实,农村有许多上好自然课的条件。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进行教学,“指导儿童直接认识周围  相似文献   

13.
自然新课标指出:自然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课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的需要,也是在自然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听评课,对一定数量的班级进行课堂教学调研,我们发现新课堂教学中存在三大问题。 一、表层化的师生互动,无法实现师生在知识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双赢 (一)现状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就16节课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作了初步的统计(见表1): (二)原因 1.互动目标不明确,导致无效互动 有的教师使教学处于“无政府”状态。让学生讨论却没有明确的主题,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教学目标外的话题津津有味地加以“探讨”.使教学活动严重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自然课。过去,很多地区没有开设过低年级自然课,很多教师没有教过低年级自然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实验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低年级自然的教学规律。下面谈一谈关于低年级自然教学方面的粗浅看法,供大家教学时参考。一、低年级自然教学的基本原则(一)要深入领会自然课的性质和任务,准确把握低年级自然教学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吴永新 《化学教学》2000,(1):21-22,23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克服困难,挖掘条件进行实验教学.一、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示范操作的过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学生好模仿,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验课前,我总是认真做好预做工作,掌握好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时间等作好精心充分的准备.每次演示实验前先向学生…  相似文献   

17.
受学校设备条件等限制,我省中考暨毕业会考只能考实验知识,不能考实验操作。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使一些自然教师从中总结出一条错误的经验:纸上谈兵,在黑板上画实验,突出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利用不做实验富余下来的时间去做实验习题,可以很高分。这种重讲授,轻实验操作,甚至是教师讲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法,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实验心理素质的培养,削弱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大大降低了自然课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据我观察到的自然课纪律问题表现为:在教师布置实验时,学生急于动手,摆弄器具;实验时,个别学生抢着操作,其他学生无事可干,或闲谈,或做小动作;不按规定操作,实验结果出不来;材料和器具乱放,液体溢得满桌,残迹一片,老师和实验员花大量时间收拾残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兴奋,难以自制。自然课的实验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密切联系。自然课是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教学目标的难度不高,应试的压力较小。学生上自然课既轻松,又兴奋。实验时,桌子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和仪器,学生感  相似文献   

19.
陈兆华 《物理教师》2006,27(6):0-41
教学电磁波谱介绍红外线的性能与应用时,由于未有现成的实验仪器,教师不做实验,加上红外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很难学得上手,听课时毫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制作了红外线实验器,经教学实践,效果很好.1实验仪器的制作(1)把内壁后面镀有银,功率为250W带有灯座和电源插头的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