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阅读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巳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相似文献   

2.
【原文】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①,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②,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者然③也,国亦有染。” 《墨子·所染》 【注释】   ①苍:深蓝色。   ②必:同“毕”,结束。 ③然:这样。 【思考】   一块雪白的丝绢随着染料的不同而改变颜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译文】   墨子经过一家染坊,看见有几个染匠正在把一束束丝绢丢进一口口染缸里。他聚精会神地看了半天,然后长叹一口气,说道:“这雪白的丝绢,丢进深蓝水就染成深蓝色,丢进黄水就染成黄…  相似文献   

3.
墨子见染丝者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重也。”如若把学校管理意喻染丝的话,那么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努力营造民主合作的管理氛围,利用群体智慧,在教师的互动竞争中使管理日臻完善,以  相似文献   

4.
教育名言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孔子:《中庸》)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述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注:『苍』即青色.丝本色纯白,染于青则为青,染欲黄则为黄。今夫乱世,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育人环境分析与优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即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与周围一定时间、空间诸事物发生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构成了人的成长环境。在我国,关于环境对人的作用问题,古代的教育家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墨子以染丝为例指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他们都认为人之所以具有各种思想品性,是环境和教育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内一切与人才培养活动相关的诸因素的综合构成了高校的育人环境。从辩证法的角度,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外部因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曾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发表过精彩言论,古代的墨子用“染”来形容环境对人性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孟母三迁”就是利用环境进行教育的典型.在当代,教育环境的研究在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幼儿园教育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本身就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不仅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且具有改造环境 ,创造环境的能力 ,中国古代曾有用“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 ,其色亦变”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 ,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育人功能。近几年来 ,我园一直把“孩子是环境创设的主体”作为我们探讨内容之一 ,对在环境创设中“怎样引导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以及“活动区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教育目标与环境怎样有机结合 ?”等问题进行探讨 ,现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  相似文献   

8.
常话说,怎样的语文教师教出怎样的学生,上出怎样的语文课。墨子从染丝者那里受到启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告诫人们“染不可不慎”。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很关键。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个人觉得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如下素养。  相似文献   

9.
[原文]慎交②北齐·颜之推①人在年少,神性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⑥,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最感性的动物,情始终伴随着我们。刘勰曾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的论述,这些为我们点明了情与境辩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交  相似文献   

11.
<正>这天地,是化于自然的一脉一息,一颦一笑,如那些花红柳绿的生命,有着最初的模样和最蓬勃的律动。一切都很简单,笑或者哭,没有掩藏,没有曲折,善恶亦出于本心,心中所念,均会在"眸"中尽现。那种清,无染,无琢,非赤子稚儿,难入此境。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     
名家名篇(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屋舍·俨然故·患有所不辟也舍·鱼而取熊掌者…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图G的全染色被称为邻点可区别的,如果满足图G中任意两个相邻点所关联的元素所染的色的集合不同.一个图的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被称为均匀的,如果满足任意两色所染元素的数目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本文研究了联图P_n■P_n的邻点可区别的均匀全染色并证明它满足邻点可区别的均匀全染色猜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活动在语文课堂中已经是举足轻重了。无论是钱梦龙的“三重”、宁鸿彬的“五步”,还是魏书生的“我很懒”,都是强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语文课中的活动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尽量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情,正如古语所云:“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那么,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动起来,而且动得有价值、有新意、有活力,就得不断尝试新的组合、新的形式,既要旧中创新,又须稳中求变。一、变换角色,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和创造1.变角色“听”。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第十二则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主张意境说,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图G的全染色被称为邻点可区别的如果满足图G中任意两个相邻点所关联的元素所染的色的集合不同.一个图的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被称为均匀的如果满足任意两色所染元素的数目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本文研究了联图PnVCn的邻点可区别的均匀全染色并证明它满足邻点可区别的均匀全染色猜想.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图G的全染色被称为邻点可区别的如果满足图G中任意两个相邻点所关联的元素所染的色的集合不同.一个图的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被称为均匀的如果满足任意两色所染元素的数目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本文研究了联图P_n∨C_n的邻点可区别的均匀全染色并证明它满足邻点可区别的均匀全染色猜想.  相似文献   

19.
点染,原专指画家点笔染翰,后被诗人词家借用过来,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一文中论点染的话是颇为精辟的:"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刘熙载这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10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