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统编教材第一册第十一章《大气压强》中,有一个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空瓶的实验,经过具体操作该实验有许多不妥之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实验时瓶底要放沙子,这样当鸡蛋掉入瓶中后已粘上许多沙子,鸡蛋不能重复使用。 ②用熟鸡蛋实验,要在课堂上现剥皮,占用了课堂时间。 ③鸡蛋价格较贵,且是高营养食物,使实验成本提高,也不利于教育学生珍惜粮食。 针对上述弊端,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使用普通的玻璃瓶来代替广日瓶(如图1)。 ②用注了水的小气球代替熟鸡蛋。给小气球注水时要使气球的直径略大于瓶口,使之放在瓶…  相似文献   

2.
2001年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P16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几个实验中有"瓶吸鸡蛋"的实验.此实验生动有趣,现象明显,能有力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在教学中笔者感到若连续给几个班用一套仪器上课时,从瓶中完整地取出鸡蛋继续使用,虽然也是一道训练学生思维的题目,但短时间器材的恢复上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做如下改进:用小气球装水代替鸡蛋完成实验.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分组实验准备工作中,配制好的溶液要分装到一个个小瓶中,工作起来非常麻烦,时刻要注意安全,有的还会因用漏斗、烧杯污染了溶液,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于是我自制了“气压式溶液分装器”达到了在分装溶液过程中安全、防污、方便的目的。1材料及组装打气球1个、玻璃直管2根、直角管1根、橡胶管50cm长1根、双孔塞1个,大溶液瓶1个,组装如图。2分装方法一手拿乳胶管下端,一手握打气球,把小玻璃管放入小瓶中,打气球打气,瓶上方气压增大,把溶液压出,流入小瓶中,装满后,拿乳胶管的手捏紧管子,放入另一只瓶…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30页有一个瓶吞鸡蛋的实验:在广口瓶内装少量砂子,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煮熟的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瓶中燃烧的纸熄灭后,因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鸡蛋压入瓶中。该实验生动地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5.
初二物理第十章显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鸡蛋将怎样?”这个实验在取材方面(多个平行班)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容易产生鸡蛋是由于受到重力而落入瓶内的想法。我采用析滤瓶,三个颜色不同的气球及抽气机(或两用气筒),实验时将气球依次放在析滤瓶口的上方、侧面和下方,用抽气机抽去瓶内的部分空气,学生便可清楚地看到气球从不同的方向“吞”入瓶内的精彩场面。这个实验可快、可慢,并可反复进行,具有直观、省时、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初二物理“大气压的变化”中“沸点随气压改变”一段,安排了图11—11的实验。这个实验直观地告诉学生:同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下降.这个实验成功地让学生知道“其然”。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补充说明了“所以然”。 取一烧瓶装大半瓶水,然后用一块橡皮膜做一个手指大小的气球,大小以能从烧瓶口案进为宜.然后将小气球拴在一个小石块(或小铁块)上,一起从烧瓶口塞进去。小气球与小石块一齐沉入水底。然后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的瓶外部分安有橡胶管连接两用气筒。然后让学生观察: (1)不打…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30面介绍了一个显示大气压存在的演示实验(本文称做瓶子“吞蛋”实验).其实验方法是:如图1所示,先在瓶底铺一层沙子,点燃浸有酒精的棉球,放入瓶内.再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会徐徐进入瓶内,惹人生趣.图1但是,按课本上的做法,也有不便之处,如用火不小心会烫伤手,而且容易把瓶烧炸裂;其次,火燃烧虽然能消耗瓶内的氧气,却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水蒸气遇瓶壁凝结成水,因此得到低气压有限;再者,可排除鸡蛋进入瓶内是由于其本身受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经过研究试…  相似文献   

8.
滴水转瓶     
一、实验材料与工具:大塑料瓶一个、饮料吸管4根、细线一段、剪刀、锥子、胶带。二、实验方法:⒈大塑料瓶剪去上部分,如图一。⒉靠塑料瓶底部,用锥子钻出4个等距离孔,如图二。⒊将饮料管剪成5厘米~6厘米长4根,按同一方向斜插入4个孔中,用胶带封闭固定饮料管,如图三。⒋在大塑料瓶上边等距离钻3个小孔,穿入细线,如图三。⒌将大瓶中灌满水,塑料瓶就按同一方向喷水旋转。三、实验原理:由于重力作用,水由饮料管喷出。又因饮料管按同一方向斜插入大瓶中,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大瓶便旋转起来了。滴水转瓶@蒋金燕!江苏 @陆…  相似文献   

9.
新编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材“大气压”一节中,有一个演示大气压作用的小实验:一个略大于瓶口的去皮鸡蛋在瓶内外气体压差作用下落入瓶内,这个实验学生有条件自己作,但取出鸡蛋较困难,略作启发,学生可以想到,利用惯性取出,但易损坏鸡蛋. 我们改用吸滤瓶,可用两用气筒抽气或加压,使去皮鸡蛋落入或取出,如图1,并可控制抽打气程度改变鸡蛋落入或取出的速度,以便边讲述边演示.  相似文献   

10.
自做保温器     
哈春 《良师》2003,(12)
同学们,你知道保温瓶和保温杯为什么能保温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吧!一、材料与工具:水、两个小乐百士饮料瓶,一个大纯净水瓶(都要有盖)、一小块硬塑板、水盆、温度计、胶带。二、实验方法:⒈把纯净水瓶从偏上部分横着剪断,如图1。⒉把两个小乐百士瓶灌满热水,拧好盖,如图2。⒊把一个小乐百士瓶放入冷水盆中(水位到瓶口以下)。在纯净水瓶底部放一块硬塑板,把另一个乐百士瓶放入纯净水瓶的硬塑板上,然后用胶带把纯净水瓶两部分按原瓶样粘好,不让透气,拧紧盖同时放入水盆中,如图3。⒋20分钟后,把纯净水瓶胶带撕下…  相似文献   

11.
1器材吸滤瓶,小气球,橡皮管,两用抽气机. 2操作将小气球紧套在吸滤瓶的大口上,侧壁小嘴通过橡皮管和抽气机相连,抽气时,瓶内的大气压逐渐减小,在瓶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逐渐向瓶内伸.打气时,瓶内的大气压大于瓶外的大气压,气球慢慢向外伸,然后鼓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1形成密封的条件1.1在物理中证明大气存在压强———大气压器材:一个去了壳的熟鸡蛋,一个细口瓶(其口径略小于鸡蛋)或锥形瓶。步骤:①选择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外径的瓶子;②点燃几根火柴并放入瓶内,接着把去了壳的熟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现象:火焰熄灭后,鸡蛋被瓶子"吞"入瓶肚中。分析:火柴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大部分气体被排出。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1.2在化学中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有一个显示大气压存在的演示实验:瓶“吞”蛋。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取一只口径比鸡蛋略小的广口瓶,将燃烧的酒精棉放置瓶内,再将煮熟后剥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鸡蛋一下子就被吸了进去,这个实验的成功率极高,可见度大,很吸引学生,也很说明问题。对于瓶“吞”蛋的基本原理众说一词,是气压差所造成,但为何会有气压差却解释众多。第一种说法:当酒精棉燃烧时,一部分气体受热膨胀跑出瓶口,气体少了,当然瓶内的气压变小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正因为有气体从瓶内跑出,就足可证明瓶内的气压大于瓶…  相似文献   

14.
我对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十章第二节实验中的图10—9和图10—10的实验用以下装置代替效果很好,介绍如下:1、250毫升装矿泉水空瓶一个,将下端用剪刀剪开后,用一薄胶皮(可用气球)将剪开部分用细线扎紧.(注意胶皮不宜拉得过紧)2、胶塞中间插入一根细玻璃管后将瓶口塞紧,然后用一根长约0.3米像皮管将玻璃管和漏斗连接起来,将瓶子用线挂在铁架台上,如下图.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贵刊2001年第4期桑宗武老师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我不禁为桑老师的精妙构思感叹不已,但同时又觉得此仪器难以成为学生课堂实验的学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再三思考,我想到了一个演示浮力产生原因的简单装置,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实验工具剪刀、美工刀、水槽、铁架台。2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彩色气球、细绳。3实验过程a.截去可乐瓶底部和上部圆锥的一部分,在侧面对称地打两个眼,用细绳将可乐瓶固定于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图1浮力产铁架台水槽b.取一只彩色气球,注入少…  相似文献   

16.
针筒的妙用     
针筒的妙用湖北省枝江市马店二中(443200)杨和新图11演示大气压的存在11材料玻璃管(可用喝饮料的胶管)、透明玻璃瓶、软木塞、针筒、小气球。22说明如图1所示,用针筒抽气,可见瓶内气球逐渐增大。图22粗测大气压21材料针筒、钩码、橡皮帽等。...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图 11-4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该实验的优点是取材容易 ,但操作却有一定的难度 :如要挑选与瓶口直径相吻合的鸡蛋 ;鸡蛋压入瓶内后便无法完整取出重复演示。为此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材料 :①医用洗耳球两个。②下部开有小孔的透明瓶子一个。整套装置如图 1所示。使用方法 :①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将瓶内空气抽出 ,瓶内洗耳球下落。②演示瓶内压大于大气压 :给瓶内充气 ,瓶内洗耳球上升。图 1 大气压演示器证明大气压存在 演示实验的改进@黄臻臻$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学!512026 @杜耀光$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  相似文献   

18.
初二物理第十一章《大气压》一课,教材为了让学生确定大气压的存在,插入了图114的“瓶吞蛋”实验。但此实验存在着选材难度大(鸡蛋大小与瓶口难统一),准备工作繁琐,鸡蛋易损伤,造成实验中漏气等弊端。教学中本人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延伸,做了如下实验。1实...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空气占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形象地把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给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设计并采用了以下演示实验:1 材料准备  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小烧杯、漏斗、玻璃弯管、气球、软木塞。图12 制作方法  在软木上钻两个孔,分别插入漏斗和玻璃管,在玻璃管另一端拴上气球(实验装置如图1)。3 演示过程31 先用手捏住气球,然后往漏斗里倒水,可以见到水不会流进瓶子里。32 如果把手松开,水就会从漏斗里流进瓶子里,并且可见到气球鼓起来,水越多,气球鼓得…  相似文献   

20.
1.取空可乐瓶或矿泉水瓶一个,把盖子去掉,换上橡皮塞,在橡皮塞中间钻孔插入一细玻璃管。实验时,用嘴对着玻璃管吸气,瓶子在外面大气压作用下变得扁平,停止吸气后,外界空气又重新充入瓶内,瓶子又恢复原状。这个实验如果用两用气筒抽气或充气效果就更明显。2.取玻璃广口瓶一个(要求金属瓶盖,能密封),在瓶盖中间安装自行车气门芯一个,另外准备一个气球,一个两用气筒。实验时将气球充少量气,用线扎好放入瓶内,将盖旋紧,外接两用气筒。抽气时,瓶内气压减小,可见气球不断胀大;充气时,瓶内气压增大,可见气球又不断缩小。这两个实验都能非常直观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