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全日制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中氨与水的反。实验如下所述: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立即倒置烧瓶句话说明了前面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口时,圆底烧瓶口不是向下的,这样操作是不妥,因为空气的密度是1.293g/L,氨气的密度是0.771g/L,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①若边制取氨气边做上面的实验,用向下排气法待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后,拿出导管,圆底烧瓶口要仍然朝下,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紧,移至铁架台上固定,按教…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实验4—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人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快。  相似文献   

3.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实验4-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快。  相似文献   

4.
[问题]某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学习完氨气的化学性质后,对氨气喷泉实验胶头滴管中水的作用发生了兴趣,如图1所示[1]:经过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没有挤压胶头滴管时打开止气夹也没有喷泉产生,挤压胶头滴管时水进入烧瓶后溶解了氨气而产生了负压,这时打开止气夹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人烧瓶,玻璃管中空气也被吸入了烧瓶,使水与烧瓶中没有溶解完的氨气冲破了空气的阻隔作用直接接触,才能形成连续的喷泉,为此他们打算进行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5.
喷泉实验乐趣无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素珍  李旭珍 《化学教学》2000,(4):46-46,44
喷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做喷泉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否可以做喷泉 ?喷泉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圆底烧瓶不干燥行吗 ,圆底烧瓶不倒置行吗 ?我们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分析 ,且做了实验 .烧瓶通过玻璃管与烧杯组成一个连通器 ,烧瓶原先装满气体 ,压强较大 ,大气压无法将烧杯里的溶液压入烧瓶 .挤压滴管的胶头 ,一部分气体溶于水中 ,气体分子减少 ,烧瓶内气压降低 ,大气压将烧杯中的石蕊溶液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 ,于是形成了美丽的红色喷泉 ,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由此我们知道 ,降低烧瓶内的气压 ,则是形成喷泉的关…  相似文献   

6.
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需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并“迅速”塞上带尖嘴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若操作稍慢,则可能因瓶内氨气的逸出而导致实验失败。而改用如图1所示装置,则操作简便,成功率高。1实验准备a.给250mL圆底烧瓶配上1个双孔橡胶塞,一孔中插入1根约150mm长的尖嘴玻璃导管,另一孔中插入1根约60mm长的玻璃导管。将其塞紧瓶口,再在两导管口分别接上一段约50mm长的橡胶导管并各夹一止水夹(A,B)。b.检查气密性后,把烧瓶倒夹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A,B,从尖嘴导管口B处通入氨气,空气则从短导管口A处被排出。可将滴有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喷泉     
美丽的喷泉荆门市沙洋江汉中学杨兴凯,康尚钧,李宏辉(434500)表演:先用铁架、铁夹、大试管、带塞导管、圆底烧瓶等装置好制氮气的装置,大试管里加1/5体积,1:1氯化铝、消石灰的混合物加热,收集满一大烧瓶氨气,待大烧瓶集满氨气后,塞上带有尖嘴玻璃管...  相似文献   

8.
喷泉实验装置的小改进广西凌云中学(533100)陆英麟一.实验操作1.在瓶塞上打一个孔,插入玻璃尖管,在胶塞上放一小团吸水棉花.2.将干燥烧瓶收集满氨气或氯化氢后,把带玻璃尖管的瓶塞连同吸水棉花团塞紧烧瓶,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盛水烧杯中,由于烧瓶中的氨气...  相似文献   

9.
喷泉演示器     
操作方法: 先在锥形瓶中装入1/2—1/3瓶滴有酚酞的水,<做氯化氢实验时则装入石蕊溶液>,再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将带尖嘴玻管的胶塞塞紧后,倒立于锥形瓶上,按上图装置好,用嘴向弯曲玻管中吹气,将少量的液体从锥形瓶压入圆底烧瓶,使烧瓶里的气体很快溶于水中,由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于是锥形瓶里的液体很快顺着尖嘴玻管喷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0.
白烟喷泉——一个有趣的热力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烟也能做喷泉 ,是否感到很奇怪 ,不妨可看下面实验。一、装置氨气装在一个小圆底烧瓶里 ,用一个合适的带有玻璃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氯化氢装在一个 5 0 0 m L 的锥形瓶中 ,也用一个合适的装有玻璃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 ,用橡皮管将两个导管相连。这样就装置成了所需的实验仪器。注 :氨气可通过浓氨水与 N a OH固体反应制取 ,氯化氢可通过浓 H2 SO4与固体 Na OH反应来制取。二、操作用手慢慢挤压装满水的胶头滴管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松开胶头 ,几秒钟后 ,HCl气体开始进入烧瓶 ,喷出白烟。实验时应注意氯化氢气…  相似文献   

11.
1喷泉实验的说明a.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强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如HC1、HBr、HI、NH3、NO2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可用水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CO2、H2S等气体易被NaOH等强碱溶液吸收,故可用NaOH溶液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b.操作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要干燥,且烧瓶内气体要充满。②胶头滴管要预先吸入水或某种溶液。③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注意打开玻璃管的止水夹c.实验失…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机化学实验》中“氨的制备和喷泉实验装置”易造成试管破裂、操作不便、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等缺陷,提出采用水浴加热,用注射器代替滴管、支管烧瓶代替圆底烧瓶等改进措施,实验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3.
一.“喷泉”实验的原理喷泉实验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如图1,圆底烧瓶中充满了易溶于液体b的气体a,根据物理学连通器的原理和帕斯卡定律可知:滴管挤出液体b之前,烧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当向烧瓶内挤出滴管中的液体b后,因液体b吸收了气体a,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内外压强差较大,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液体b从烧杯中倒吸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4.
实验用品: 圆底烧瓶(500毫升)、双孔橡皮塞、玻璃尖管、胶头滴管、烧杯、乳胶管、乳胶管夹。  相似文献   

15.
取容积为100毫升的园底烧瓶一只,配上适当的胶塞。在胶塞上装配一支尖咀玻璃管;并使玻璃管伸及园底烧瓶底部附近。 向烧瓶中加入50~60毫升酒精。向酒精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振荡,使成红水酒精,以增加喷泉的鲜明程度。然后将瓶塞塞紧,勿使壁部漏气。 演示操作。(1)向容积为500毫升的烧杯中加水200~250毫升,再用量简量取55~60毫升浓硫酸,沿烧杯壁部徐徐倾入水中,边倾入边搅拌。(2)将装有红色酒精的园底烧瓶放入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现行中师及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的氯化氢和氨的喷泉实验装置结构复杂,制气困难。若连续几班或隔天上同一节课,制的气体很难保存。且实验对烧瓶干燥程度要求高,滴管内排水量很难掌握,实验成功率较低。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改进如下: 一、实验装置图 二、实验用品 尖嘴玻璃管 (或用 2mL吸液管 ),短玻璃管, 500mL圆底烧瓶 (或 250mL圆底烧瓶 ),橡胶管,止水夹,酒精灯,棉花,橡皮塞 (单孔 ); 浓氨水,浓盐酸,酚 三、实验原理 利用浓盐酸和浓氨水有挥发性,且氨水易分解来制气。用气体热胀冷缩和氯化氢、氨极易溶…  相似文献   

17.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圆底烧瓶(须干燥),三孔橡皮塞一个,粗玻管(两端开口)一个,弹簧夹个,锥形瓶两个,针筒两个,橡胶管、…  相似文献   

18.
1 装置一,图1所示是课本中的喷泉装置,若圆底烧瓶中充满的是CO2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由于CO2气体可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挤压胶头滴管后,产生喷泉。可用SO2、H2S、Cl2等气体代替CO2。  相似文献   

19.
氨的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课程中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出现,对实验者和实验装置的要求都较高.该实验从课前的实验准备到课堂的演示操作,包括了氨气的固固加热制备、排气收集和储存、课堂喷泉实验演示等步骤,整个实验操作步骤较多且过程比较繁琐,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若氨气收集的量不足、集气的圆底烧瓶不干燥或在安装实验装置过程中有氨气逸出等都会对喷泉实验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喷泉实验过程中,氨气的制备通常是采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备的.  相似文献   

20.
趣味实验氢气喷泉武汉市洪山中学田芳芝430070一。实验用品:25()m1无色广口瓶2个、250ml无色,1。fJ4RI个、25()ml园底烧瓶1个、玻璃弯导管3支、尖咀导管(约4()cm支、双孔胶塞2个、单孔胶塞1个、乳胶管2()cm、锌粒、稀盐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