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演示好真空不传声的实验,课前我做了多次尝试,结果均不理想。第一次因为玻璃钟罩容积大,学校又没有抽气机,用两用抽气筒抽气费时费力,并且玻璃钟罩密封不易,闹钟通过固体传声又影响实验效果。后来我参考《实验仪器》杂志上的改进方法,将玻璃钟罩改为小罐头瓶,闹钟改为蜂鸣器,但又因为音源声音本来就不大,一盖上盖子声音就听不见了,效果也不好。针对以上设计的不足之处,我进行了认真改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验证声音传播与空气媒介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受实验器材及操作难度的影响,传统教学中一般是进行演示实验:使用一个玻璃钟罩,在里面放簧一个闹钟,钟罩的一侧连接两用气筒,钟罩下部要密封;实验时让闹钟发出声音,再用两用气筒抽气,随着钟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闹钟的声音不断减小,最后听不到声音。  相似文献   

3.
“减弱噪声”是冀人版科学教材《声音与生活》一课的一个活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材料,设计了两个小实验,效果还真不错!实验一:吸收噪声找一只滴答作响的小闹钟,先听它的声音,然后用棉被把它隔住,再听,它的声音变小了。实验二:罩住噪声把小闹钟依次放进纸盒、木盒、玻璃钟罩、铁桶里,发现它的声音变小了。改用双层罩,隔音效果会更好,如果试先在桌上放一块棉絮,把小闹钟放在棉絮上,外边再扣上纸盒、铁桶等,几乎就听不见声音了。相关链接:玻璃棉、泡沫塑料、棉絮等材料都带有小孔,都是属于吸声材料。这些材料或十分柔软,或带有…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时,教材上通常使用玻璃钟罩、抽气机和小电铃,但此装置价格昂贵,使用不便。为此,笔者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了一套演示装置,使用效果良好。1.制作材料650ml。玻璃空罐头瓶一个(橡胶垫圈螺旋D必须完好,),考克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钟罩密封圈容易老化变形。很难做到让钟罩密封;钟罩空间大,抽气时间很长,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声音变化不大;闹钟或音乐片被密封后的音量太小.抽气机运行的噪声更大,会对闹钟的声音产生干扰:不能很直观地知道钟罩内的气体体积在发生变化。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玻璃钟罩和抽气机的用处似乎只有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发现利用玻璃钟罩和抽气机还可以很好地完成以下物理实验,且达到了预期效果。一、用来观察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实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演示液体沸点随气压降低  相似文献   

7.
年年收到学生的好多贺年卡,除了欣赏同学们的贺词外,卡中的“音乐块”又成了我的教学器材。用它做以下几个实验,取材容易,实验简单,效果很好。 8.“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器材:锥形瓶1只,带玻璃管的橡胶塞1只,抽气机1台,“音乐块”1套(带小喇叭和电池)。 方法:①将“音乐块”开关接通放入锥瓶中,再将橡皮塞盖紧,这时可听到悠扬的音乐声音。②用抽气机抽去锥形瓶中的空气,可听到声音逐渐减弱,当抽成真空时,声音消失。 b.“水能传声”实验。 器材:“音乐块”1套,水槽1只,塑料袋1个。 方法:用塑料袋将“音乐块…  相似文献   

8.
本课是在指导学生寻找声音,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传声这一现象。闫老师把本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究上,她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身边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探究,从而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传播。为了帮助学生探究,闫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材料,例如:木板、纸盒、木盒、塑料尺等等,她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她还让学生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希望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一上课,闫老师先做玻璃钟罩的演示实验。她让学生亲身感受罩在钟罩内的电铃发出的声音。实验开…  相似文献   

9.
一天早上,我在上学前给小闹钟上好发条,顺手把它放在一本故事书上。中午放学回家,我拿起那本故事书来看,就把小闹钟放在桌子上。我发现小闹钟发出的“嘀嗒、嘀嗒”的声音,跟刚才放在故事书上发出的“嗒、嗒”的声音不同。于是,就把书放下来,看每一个机关,就连上面的小螺丝都看了好几遍,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我决定晚上做好作业后做个小实验。我为了不把时间忘了,下午上学时就把小闹钟放在书上。晚上放学回家,我连忙把晚上的家庭作业做完。开始做小实验了,我找来一本厚书、一床毛毯、一张木椅子,还有小闹钟。我先把小闹钟放在木椅子上,听到了…  相似文献   

10.
自制上下开口的玻璃钟罩远安县鸣凤镇北门小学熊礼华(444200在小学自然第4册“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一课中要使用上下开口的玻璃钟罩。由于山区农村小学的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拥有上下开口的玻璃钟罩。为了便于教学,可以自制上下开口的玻璃钟罩。制作时,用...  相似文献   

11.
演示“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时 ,教材提供的实验仪器有很多不足 :①用手摇抽气机抽气或两用气筒抽气 ,抽气费力 ,性能差 ,速度慢 ,空气是否抽完没有显示。②玻璃钟罩容器的密封用凡士林 ,密封效果不好 ,抽气越多 ,容器的内外压强差越大 ,凡士林密封被压破漏气 ,导致实验失败。只有重新用凡士林密封再抽气 ,重做实验 ,费力、费时。③实验仪器较大 ,不易搬动 ,可视度小。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我利用废旧冰箱的压缩机和罐头瓶、三通管 (装有气压表 )等材料 ,设计并自制了一套声音传播演示器。a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1 罐头…  相似文献   

12.
在上《热空气》一课时,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非常明显。具体改进方法是:如图,在桌上放一盏酒精灯,在酒精灯的周围均匀摆放三个大小相同的木块用来支撑玻璃钟罩,便于空气从底下进入钟罩内,并用钟罩罩住酒精灯,再在钟罩口盖上一张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形薄纸片纸要轻。在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点燃酒精灯前和点燃酒精灯后所发生的现象。学生通过实验,就会清楚地看到:点燃酒精灯前,纸片稳稳地盖住钟罩口;点燃酒精灯后,纸片“飞走了”。这一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的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热空气会上升”实验的改进@陈…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改进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把以下两个实验做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一:空气中含有约五分之一氧气实验的改进改进前的实验方法是:用透明水槽盛适量红水,红水里放入插好蜡烛的小木块,再用玻璃钟罩罩入水槽内,在钟罩水面以上部位等分成5份,用色笔在钟罩外壁上做记号,然后把点燃的蜡烛迅速插入钟罩内,塞进木塞,待蜡烛熄灭时,水位会上升约五分之一,但用玻璃钟罩做实验很笨重,器材难寻易损,给实验带来诸多不便。针对以上实验缺点,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  相似文献   

14.
玻璃钟罩颈口的塞子是玻璃塞 ,颈口的内壁和塞子的外壁都是经过精心的磨砂加工 ,磨合后才成为一套的。密闭性比较可靠。在做《空气的成份》的实验中 ,先将塞子塞上。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完好的玻璃杯 ,然后将钟罩扣在水槽中的燃烧的蜡烛上。几分钟后 ,蜡烛慢慢熄灭 ,水涌进钟罩内 ,占领钟罩内的一部分空间。这说明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 ,但钟罩内仍然存在不参加燃烧的空气。取下扣在水槽中的玻璃钟罩 ,抽掉颈口上的塞子 ,这便是一个无底的玻璃杯。将其罩在水槽中燃烧的蜡烛上 ,虽然钟罩内燃烧的蜡烛在消耗一部分空气 ,但同时又有含多种成份的空…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苏科版八年级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存在操作不便、实验装置不密封、难以读数等问题,现对这些实验进行如下改进。一、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实验改进1.原实验设计:学生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伙伴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再把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伙伴用铅笔敲打衣架,听者比较两次声音的响度,体验固体可传声且传声效果比空  相似文献   

16.
做蚯蚓观察实验让每个学生找两个大口罐头瓶,去挖活蚯蚓6~10条(注意教育学生实验后仍将蚯蚓放回去)。瓶内各放半瓶泥土(不要压紧),然后将活蚯蚓平均放入两个罐头瓶中,将瓶子放在桌子下的黑暗处,就可以做实验了。11蚯蚓能否听到声音当蚯蚓从泥土中钻出来时...  相似文献   

17.
一件小制作     
一件小制作钟祥市双河镇南棚小学腾顺泉(431900)实验室用的玻璃钟罩容易破损,我将用过的医用盐水瓶的底去掉,一个玻璃钟罩就制成了。其制法是:用水槽装1.5cm深的冷水,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将用过的盐水瓶的封口锌皮及橡胶塞去掉,冼净瓶内残存的药物及瓶外...  相似文献   

18.
胆矾的研碎实验改进与补充教材第一页(实验2)蓝色块状的胆矾(或称蓝矾)在研钵内用杵把研碎过程中,固体表面出现“白痕道”,易使学生产生误解:颜色变化—物理变化—状态变化。改用石蜡代替胆矾做实验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补充实验如下:锯条锯木块;铁锉锉铁块。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理解物体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属于物理变化。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补充教材第七页(实验1—1)用钟罩、水槽、胶塞、燃烧匙、酒精灯、红磷等完成该实验。在器材短缺的学校可改进如下:用水杯、罐头瓶(上下一样粗为宜)代替钟罩,脸盆代替…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五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一课中,说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课堂中做气体、固体传声实验效果良好,但在做液体传声时,学生分组在有水的缸里,把两块石头相碰,耳朵贴在水缸边听到了石头振动的声音。由于这种实验局限大,距离短,学生还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设计了两种做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一是选择一个晴朗的早晨,让学生到指定地点(离学校约500米)听上课的电铃声;二是选择一个有大雾的早晨,  相似文献   

20.
玻璃钟罩颈口的塞子是玻璃塞,颈口的内壁和塞子的外壁都是经过精心的磨砂加工,磨合后才成为一套的.密闭性比较可靠. 在做<空气的成份>的实验中,先将塞子塞上.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然后将钟罩扣在水槽中的燃烧的蜡烛上.几分钟后,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钟罩内,占领钟罩内的一部分空间.这说明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但钟罩内仍然存在不参加燃烧的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