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扭曲性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作品,学界对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的评价莫衷一是,通过对他扭曲性格的分析,认为寄人篱下的生活,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苦心追求爱情却遇失败的打击以及弃儿的身世使他备受精神折磨是希斯克厉夫扭曲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希斯克厉夫的人生悲剧,揭露了社会的罪恶现象,鞭挞了世俗等级观念对人精神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描写粗野、狂暴、凶猛、神秘的希斯克厉夫与骄傲、刁蛮、任性、倔强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惨爱情的经典小说。希斯克厉夫在失去了情人之后,采取了疯狂的复仇计划。艾米莉·勃朗特描绘了希斯克厉夫在每个阶段的表情变化。  相似文献   

3.
希斯克厉夫是小说《呼啸山庄》中众所周知的复仇者。但若细读文本,我们其实还能捕捉与感受到缘自小说作者的浓重报复情结,艾米莉本人由此成为一位隐含的复仇者。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之一是小说中那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读者关注最多,评论也最多的莫过于两个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但书中的小人物纳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作者艾米莉赋予了她女管家、代理母亲、叙事者等多重身份,使得她成为了这部小说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5.
李静 《考试周刊》2011,(2):40-41
小说《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思克厉夫这个角色个性格鲜明,表现出了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超乎寻常的独创性。本文分析了希恩克厉夫在出走、重新回来直至进行报复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双重性格,以及作者的塑造原由。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呼啸山庄>这本书的主线,书中描写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凯瑟琳和林顿、小凯瑟琳和小哈里顿之间的不同的感情和结局,本文在分析他们之间爱情的基础上,对悲剧根源作了必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人生》是路遥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在社会转型期,从农村走向县城,并与刘巧珍、黄亚萍情感纠葛之间的人生故事。本文将着眼于主人公高加林人生悲剧背后的时代因素、爱情因素以及性格因素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文章再读《呼啸山庄》,从自我认同的角度入手,对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命名的社会化征象进行了分析,然后从自我回归的角度入手,对女主人公凯瑟琳实现"自我"的回归的过程与结局进行了分析,认为"人"被认同是社会化与符号化的象征,是不可抗拒的命运,虽然主人公从"自我"的客体化逐步走向了本真"自我"的回归,但仍然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储继红 《文教资料》2013,(30):25-26
19世纪的艾米莉·勃朗特有着许多相互矛盾,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性情。这个个性独特的女子在代表作《呼啸山庄》中描绘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的另类爱情,那是一种你即我我即你的、灵魂高度契合的感情。这样的两个主角身上有着作者双面性情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说,《呼啸山庄》是作者艾米莉双面性情统一、集合的外化。同时,读者也在《呼啸山庄》的阅读中完成了平俗现实生活与激情历险阅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希思克厉夫的爱恨情仇.遭受虐待失去爱人的希思克厉夫对周围的人实施一系列疯狂报复,在报复过程中,希思克厉夫作为一个正常人的人性被严重扭曲,其复仇行为最后也被证明毫无意义.随着希思克厉夫之死和新一代人哈里顿爱情生活的出现,被扭曲的人性亦得以复归.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命运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这个人当然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他们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话,这就是小说的价值所在。因此,阅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阅读小说要通过"理解·积累","评价·鉴赏","扩展·延伸","启迪·借鉴"四个步骤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苔丝》这部小说构筑了凄凉悲哀的意蕴,究其原因是苔丝悲凉的人生经历,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严重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苔丝人生的毁灭。  相似文献   

13.
陈睿 《海外英语》2015,(3):165-166
《苔丝》这部小说构筑了凄凉悲哀的意蕴,究其原因是苔丝悲凉的人生经历,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严重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苔丝人生的毁灭。  相似文献   

14.
《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最著名的小说,整个小说写得离奇而有真实感.引人入胜,是一部集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通俗性经典名著。面对人生困境,拿定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成都粉子》是一篇爱情讽刺小说,作品以主人公胡向东的情感历程为主线,写这个广告业中的知识男性混迹在商业社会,玩弄感情,游戏人生,最后情感迷失而发疯的故事。胡向东是文化界的一个混混,性格中带着玩世不恭,最终以爱情失败而发疯。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当代社会的道德虚无;爱情的消解,欲望的膨胀;生活的颓废,精神家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集中笔墨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向往、迷恋、追求浮华奢侈生活的人生遭遇,情节一波三折,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过,小说在描写玛蒂尔德落难时突然变得勇敢起来,这就让我们有点迷惑。通览《项链》全文,我们很难从玛蒂尔德身上找到性格突变的原因,那么她的性格突变是不是作家的一个败笔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蘩漪的性格发展变化的简要分析,发现蘩漪情感的变化是其性格发展变化的内因和决定因素。根据蘩漪情感变化可以将其性格和人生经历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失落的天堂、奋起抗争和尘埃落定。并简单分析了蘩漪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中国80后作家韩寒的《三重门》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主人公霍尔顿和林雨翔的理想追求和性格,对时代的影响等。本文主要分析这两部小说主人公的理想和性格特征,阐述理想和性格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旨在通过揭示主人公的困惑和迷茫,探讨理想、性格对人生发展的影响力,提醒读者注意发展良好性格和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9.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深切的女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既现代又传统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体现了亦舒对香港女性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描述了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透过热闹的外表、穿过华丽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穆时英小说弥漫的悲剧意识和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意识,既具有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普遍性,也渗透着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这种悲剧的色彩,不仅是他小说的艺术风格,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使他个性性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