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的未来以及发展关键是要看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在这些"花朵"中存在着一小部分的智障儿童,进而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对这一部分儿童的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等方面的传授存在着很大的阻碍。这一部分的儿童他们不能够正常地理解、消化与吸收,甚至连最简单的理解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对于音乐都非常的敏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他们的神经,对于帮助他们感知外界事物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浅析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阐述,探究适合智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音乐课程,从另一个角度来更好地教育智障儿童。  相似文献   

2.
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特殊教育的神圣使命。让智障儿童具备正常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自理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能有效地减轻社会负担。本文围绕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阐述,旨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绘本图书所特有的表达形式能有效帮助智障儿童开展学习活动。通过阅读绘本,智障儿童既能提升学习兴趣、促进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还能提升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对事物对错的判断能力。绘本阅读拓展了智障儿童思维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插上想象和智慧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智障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理方面的困难。要让智障儿童融入现代社会,掌握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技能和能力,就要做到智障教学生活化,然而智障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极高的兴趣,即使有兴趣持续时间也非常短暂,要想教会他们任何一项技能,首先要想办法让其对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智障教学不仅要生活化而且要娱乐化,使他们在娱乐中学到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各种技能和能力,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得以提高。使智障儿童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或半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龄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掌握生活自理技能,不仅有助于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更有助于培养智障儿童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对于其以后自立于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针对智障儿童的自身特点,掌握相应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意识,加强他们的生活自理技巧,巩固他们的生活自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智障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生活能力不能够正常发展,教师必须把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以游戏教育为契机,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智障儿童的游戏教育需要,利用分层教学,找到适合每一个智障儿童的游戏方式,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具身学习"是探究智障儿童自主生活能力创生路径的有效干预理念.利用"特定场景训练场—主题游戏迁移场—社会生活交互场"等动态发展场景,通过唤醒智障儿童认知、体验与行为的特设环境、生活模拟、真实情景等三大创生路径,可有效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自理生活和自我管理等适应社会的自主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歌具有培养儿童思维、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训练语言和道德培养的功能,充分利用儿歌扩大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的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能够生活自理,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文章通过四个月的时间对一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儿歌分级促使其认知发展的专业训练,成果显著。建议针对不同智力障碍儿童采用不同级别儿歌,并逐渐扩大儿歌长难度帮助智障儿童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智障儿童识字教学的现状,从识字教学游戏化、识字教学情境化、识字教学生活化、识字教学拓展化等方面,对智障儿童的有效识字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提升智障儿童心智,使其回归主流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智障儿童思维水平相对较低,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合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能更好地唤醒智障儿童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谈论、探究课堂学习内容,实现较好的综合能力发展。同时,当智障儿童处于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时,他们将逐渐爱上学习。  相似文献   

11.
智障儿童获得各种知识的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课堂。教师应充分认识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缺陷和生活上的许多不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要结合智障儿童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个人生活能力,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个人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总是对具体的、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出: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在探究活动中,学具不但创设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情境,而且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3.
智障儿童受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的双重影响,在记忆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使得他们实际应用能力薄弱,动手能力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弱智儿童心理、生理及数学学科特点,从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4.
张新周 《成才之路》2020,(10):68-69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原因,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长大后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弱。儿童阶段通过个案分析科学训练,对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力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帮助智障儿童制定社会适应力提升策略,引导智障儿童走出封闭的小圈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智障儿童。培智学校的教育应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从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6.
李芝 《教师》2011,(23):74-74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知的知识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的。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丁志辉 《文教资料》2013,(28):139-140
劳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儿童有效融入社会非常重要和关键。智障儿童接受的以适应生活为中心的劳动技能教育,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可以使他们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并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8.
金小义 《辅导员》2014,(15):87-88
正"生活即教育",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对我们今天的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谓生活化语文教学,主要是指寻求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并用直接的、多样的、贴近的方法,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促进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可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认知情况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语文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语文走近学生的生活,为  相似文献   

19.
智力障碍儿童智力水平较同龄孩子低,语言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他们认知能力差,接受事物的过程缓慢,训练起来困难很大。培养智障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帮助他们建立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对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爱智障学生,激发他们说话的勇气智障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往往比较自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阐述了中重度智障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导致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从而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痛苦与不便,更降低了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各学科渗透,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课堂训练网络;多元活动,搭建生活自理能力的课外学习平台;家校合力,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训练基地等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并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为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家庭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