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勇担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历史重任,引领广大思政课教师研讨思政教材学考,倡导课程改革;融合思政时事教育,回应社会关切;创新课程思政途径,培育灵气学生;引领教研课题研究,传播灵动教学;交流专业成长经验,促进团队发展;搭建多元教研平台,成就灵性教师,成为全国思政课教学教研交流的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专业、权威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既是一线思想政治教师习得优秀教学方法、获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资源宝库,也是学校思政教研组长汲取教研智慧、获取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还是广大思政课教研员开展教研工作、推动区域思政课改革的强大依靠。一本优秀的刊物背后,一定有一群卓越的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在推动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归功于一群有情怀、会发光的思政编辑人。  相似文献   

3.
"四个自信"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以"四个自信"引领高校思政课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其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价值观自信,还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在实践路径上,应充分发挥"四个自信"的引领作用,指引校园文化构筑、贯穿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使大学生端正、明确、坚定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价值观导向、方法途径、道德教化等方面具有互融性。通过整合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开辟思政课第二课堂等途径,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可节省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时代的永恒主题。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新时代背景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系统化依据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高中思政课)面向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中学生群体,肩负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因此,研究探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更是将《纲要》落在实处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对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名师以其"名声""名望"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有着引领性作用。这种引领性作用,或彰显社会责任感,或促进专业发展,或提升教学实效。思政名师犹如一面旗帜,必将引领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和践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本文以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为基点,剖析当下思政课的局限性,根据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要求,从课上和课下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创新学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整合情况,发现当前思政课内容整合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相邻学段内容衔接不畅、模块间内容协同性不强、教学主题提炼不够、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问题缘由主要在于:相邻学段互通性不足、学校缺乏内容整合教研机制、思政课缺乏学科大概念引领、教师较缺乏“大思政”观念。鉴于此,通过开发衔接课程、建立教研机制、立足核心素养提炼学科大概念、确立“大思政”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以增强思政课内容整合教育实效,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9.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明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为开设好思政课绘就了蓝图,在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在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上,思政课教研同样面临着新任务与新要求。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并探索出新思路和新机制,才能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探索出"一、三、二、五+"的思政课教研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助推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谢术兄 《甘肃教育》2022,(20):15-18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好思政课程教学活动,对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各地学校和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思政教学新模式,小学思政课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文章以如何提高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为出发点,探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小学思政课教学观念更新、目标优化、方式创新、课堂评价优化等方面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要闻     
正全省学校开展"我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3月19日发出《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将组织实施"千名思政课教师进学生理论社团"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十八大精神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组织实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思政课"四个一百"评选计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的学科属性和课程性质决定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重要地位。在思政课中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政课中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主线、教学模式、教育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言教"方式,教学话语是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主要媒介和工具。目前,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失语""失真""失效""断裂""滞后"等话语困境导致思政课难以入耳、入脑、入心,未能充分实现国家、社会对思政课的期待。思政课教学话语困境的消解需加强对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历史发展研究,从教学话语内容、教学话语形式和教学话语质量三者关系出发,构筑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品质结构,并以生成机制、传播机制和反馈机制为主体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机制。用有情怀、有温度、有力量的教学话语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教育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是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论依据。价值观教育需要"回归"生活世界,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是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必然举措,是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现实需要。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加深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在生活化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大学生践行价值准则,这是价值观培育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三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忠 《教师》2022,(2):18-20
文章提出,玉门油田第二中学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按照不同主题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导、统一教职工思想认识和健全组织机构及育人制度,以确保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和有序性.今后,学校还要充分发挥教研功能、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学科资源,进一步发挥好思政课程为党育人、为国...  相似文献   

16.
在各类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是"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思政元素,开发思政元素中的专业思政教育点,实践专业思政教育点,升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系统这四个步骤的工作,可以开发并运用专业课程内部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专业课程思政"双向教育""隐性教育""实践型教育"的优势,支持专业课程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思政课。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课程的使命,是新时代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中职学校应要求学生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并采取教师言传身教、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等方式传承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在战略思想、政策设计、学校实践和课堂教学四个维度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使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样态。北京市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注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政策设计和机制创新,注重思政课教研学段衔接和区域协作,注重思政课一体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和实践体验,新样态特征显著。从中可以发现,思想引领和政策保障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新样态的发动机,大学师资到中小学助教支持机制是思政课一体化的外部保障,一体化教师研修机制建设是思政课教学发展新样态的内部动力,教师讲述育人故事机制和优秀案例交流机制是思政课一体化新样态的生动体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交互共享是思政课一体化的智慧活水,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为思政一体化开辟新时空。  相似文献   

19.
叶碧玉 《考试周刊》2022,(2):135-138
"大思政课",是站在全局角度实施思政教育目标.文章从革新理念、创新教材、拓展视野、改革教法、重视实践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思政课教学实践,探讨了"大思政课"背景下初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大思政课"下服务学生成长、丰富课程内容、引入鲜活案例、重视多元体验、关注思想政治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开展"主题化研讨课活动""主题在教研沙龙""主题在教育理念学习"等,以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