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勇 《地理教育》2021,(5):48-50
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课堂教学强调要创设教学情境,特别是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的真实教学情境.乡土素材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文章以乡土素材为依托,设计了"豫风楚韵的信阳旅游业"教学案例,凸显出基于乡土素材创设教学情境的地理课堂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徐秀芳 《考试周刊》2012,(62):153-154
乡土地理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地理知识,乡土地理知识是地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亲切感和体验感。在地理教学中重视乡土地理教学符合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所要求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乡土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近,为学生所熟知与喜爱,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内容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其周围地理现象以及地理事物的同时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可以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识具象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阐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内容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红霞 《考试周刊》2014,(22):125-125
<正>乡土内容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内容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乡土内容属于地理现实问题,它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为学生所熟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乡土地理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更重要的是,乡土地理问题使课本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乡土资源是一个地区历史的沿袭、人文的表现,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经验等。乡土资源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交汇点之一,是教材的重要补充。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能拓展教学内容,增添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演绎精彩课堂。鉴于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尤溪——朱子故里这一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教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例,对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教学中,活动课和乡土史的教学相对比较薄弱。活动课生动活泼,乡土史资源丰富而又贴近学生生活,以活动课《致敬"常州三杰"》为例,阐述如何在活动课教学中渗透乡土史,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术.乡土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够直接观察、经常接触,并生活其中的那部分区域地理.乡土地理教学在理念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乡土地理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等方面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教学,创设地理学习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正>乡土地理材料是初中地理教学必然涉及的内容,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一、创设乡土情境,回归生活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新课改理念也倡导地理教学应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创设  相似文献   

9.
张立宏 《考试周刊》2013,(63):151-152
<正>《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本地教学资源优势,选取典型的乡土地理案例,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利用乡土地理,可使学生产生生活在家乡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此,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写乡土文化,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乡土资源来自于学生们出生、生长以及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学生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又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乡土资源充实语文课堂,可以使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乡土的感情,达到情感陶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对于学校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社会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乡土史作为素质课程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的将乡土历史融入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去,乡土史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正常历史教学中穿插乡土史,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传统或者说常态化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本身的性质,使得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历史教学中能够插入乡土教学则更加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教育部门相当重视乡土历史资源的应用,倡导国家课程与乡土历史课程相结合。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会宁高中为例的高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史教学的有效关联。  相似文献   

13.
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乡土课程资源对于教学具有较高价值。在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可从精选乡土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深剖乡土课程资源突破重难点、升华乡土课程资源激发情感等维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书本知识理论,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更要求要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生活。因此,充分探索、利用乡土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创新政治课堂教学。本文从政治课教学实际出发,联系自己的做法,提出政治课教学应联系乡土特色,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从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乡土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紧密相关的.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对于中学教学而言,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素材,是提高学生历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乡土资源也是提高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前,农村教师要对教材课本进行详细剖析,并将教材课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相联系,使教材课本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借助乡土资源,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及通过例题讲解,回归具体生活场景等教学路径,为实现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着重于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乡土地理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具有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能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和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培养学生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乡土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紧密相关的。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对于中学教学而言,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素材,是提高学生历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乡土资源也是提高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柯锦香 《考试周刊》2012,(76):133-134
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乡土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爱中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尽所能地把乡土地理的讲授与统编教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渗透,相得益彰。本文就乡土地理教学提出一些具体做法.意欲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乡土资源类型多样,高中地理教师应注重开发、挖掘不同主题的乡土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以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研究和实践表明,巧用数字乡土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精神;借用历史乡土资源,能够培养学生辩证综合思维;依托绿色乡土资源,能够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念;基于生活乡土资源,能够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