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志英 《考试周刊》2014,(22):178-178
<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手段",在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环境创建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班级环境创建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充分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实用性、参与性与趣味性,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一、班级环境创建与幼儿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班级文化中,幼儿园班级文化包括班级风气、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班级环境等,良好班级文化的营造能使教师、幼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感受到班级如家一般温馨,热爱班级,将良好习惯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应从思想意识、班风建设、环境创设等方面入手,将幼儿园校园文化落实到班级和幼儿中,促进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所谓适宜的环境,即指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的重要教育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幼儿园的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不可否认,我们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有反映了近期活动目标的活动展现,也有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布置。  相似文献   

4.
钟羽 《江西教育》2022,(11):90-91
幼儿园班级环境指的是班级中影响幼儿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发展的保障,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当前,"STEM"理念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发展迅速,因此将"STEM"理念融入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本文将以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为抓手,分析当前"STEM"理念...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有效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一日活动和班级环境的独特价值。本研究对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关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以及培养幼儿良好品质与习惯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精心安排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有利于萌发和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幸福发展,有利于他们融入...  相似文献   

6.
班级常规管理是幼儿园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幼儿教师帮助和指导幼儿们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游戏活动等顺利开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开展幼儿教育,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动。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班级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创设环境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我园地处农村,乡土材料随处可见,它是乡土资源中最常见、最实惠、也是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自然资源。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我们立足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因地制宜,探索乡土材料与班级环境间的联系,使丰富的乡土资源在班级环境中发挥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班级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不应只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而更应该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结晶。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因此科学地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是  相似文献   

9.
朱丽萍 《山东教育》2005,(15):35-35
在幼儿园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墙面环境不再是一种美丽的摆设而是更好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桥梁,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田莉 《考试周刊》2011,(33):232-233
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要抓好班级常规必须先对班级幼儿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日常、反复抓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多给幼儿以正面的引导,并采取激励体制并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也可以鼓励幼儿轮流做主人,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当然,这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和家长配合,才能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留守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亲子关系残缺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其情绪情感和道德品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此,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采取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积极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努力为儿童营造出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改善,还要依靠相关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在校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建议中央设立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专项基金,实施教育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各地制订合理的入学标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推广农民工子女学校"国有民办"办学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14.
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是我国农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对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8627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重点考察留守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师生关系和学校态度等学业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学校管理对策。研究结果发现:非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表现最好;父母都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好于父母单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父母单方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表现不佳,尤其是仅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最为不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教育。但教育并不只有希望,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不当同样会孕育风险与危机。过分注重分数、升学,不能真正地因材施教都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脱离正常的教育轨道。而一旦学生成为边缘化的学生,情况将更加糟糕,这不仅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家长希望破灭,社会也会多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努力对待,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陈佳男 《成才之路》2021,(13):46-47
情感管理是指管理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意与被管理者进行情感沟通,满足他们合理的情感需求,从而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方法。文章简述情感管理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运用的意义,并从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利用心理效应给予幼儿积极的正面指引、注重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三个方面探讨情感管理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薛嘉琳 《天津教育》2021,(7):180-181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教育存在一个主要的特点,即父母外出工作,祖辈带孩子。例如我们幼儿园早教班的60多名2~3岁的幼儿,98%的孩子父母外出工作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孩子主要是由祖辈抚养。而长辈仍然存在传统的教育观,普遍对孩子较为溺爱,孩子在家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极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及反思,以期使家庭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人文关怀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要求父母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理性施爱,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进忠 《天津教育》2021,(1):173-17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进城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因关爱和教育的缺失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于如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增加对留守儿童关注度,解决当前的问题和矛盾,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将以此为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are increasingly being placed within mainstream class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hallenges that teachers encounter with including them as full participants in the class. This qualitative study draws on a purposive sample of 13 educators who have experience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SD within two cities in Ontario, Canada.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e asked about teachers’ challenges regarding creating an inclusive environment within their classroom. Teachers reported several challenges,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behaviour; socio-structural barriers (i.e., school policy, lack of training and resources); and creating an inclusive environment (i.e., lack of understanding from other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Teachers recommend that more resources, training and support are needed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and inclusion of children with A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