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可以看成是哈代的现实主义创作的顶峰之作,但是自然主义在这本小说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啥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乡村日益被迅速崛起的大机器工业吞噬,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正趋向崩溃,农业文明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工业文明。尖锐的阶级矛盾、复杂的社会问题、强烈的文化冲突使哈代进一步失去了对宗教的信任。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抨击了宗教的信条,表明了自己鲜明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性格与环境小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关注和独特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来探讨哈代小说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在此影响下人们对待命运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是欧洲19世纪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虽然他生长在资本主义文明的现代环境中,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的文明采取坚决否定的批判立场,在作品中他广泛使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冲突。他认为个性的毁灭来源于性格和环境的冲突所造成。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有关性格与环境的小说,这一特点集中的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这一著名作品中,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经典典范《,德伯家的苔丝》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世界性的杰出小说家的声誉。本文主要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描述了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遭受的悲惨命运。反映出男性中心主义社会里的男人们对女性的压迫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作哈代为后来蓬勃发展的女性主义运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以描写具有典型性和必然性的悲剧为主要特征,其中女主人公苔丝完整、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悲剧观。哈代的悲剧观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悲剧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必然性和彻底性,性格与环境、意志与命运是构成悲剧性的两对基本要素,弱小人物受难是悲剧的主要内容和描写对象。哈代通过苔丝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悲剧的艺术价值、审美深度和社会意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哈代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感到些许困惑甚至无所适从,于是便通过学创作这一途径来探索人类在这个混沌世界中的最终命运走向。在《苔丝》这样弥漫着宿命论的悲剧小说中,他却又怀有一丝对未来的希望,从而给我们留下一种朦胧、模糊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张琳  毕素珍 《考试周刊》2013,(85):12-14
本文通过对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人与自然关系描写的分析,透视哈代自然观的二重性:一方面自然优美迷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另一方面自然神秘阴森,对人的遭遇漠然置之甚至怀有敌意,指出哈代的生命体验、达尔文物种起源学说、现实主义与悲观主义对他自然观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给读者讲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苔丝的悲剧人生。苔丝的悲剧有自身、社会、道德、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主要从《圣经》原型角度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宿命论观点外,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1.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该小说的故事创意沿袭了民间文学中传统的故事模式,穿插了大量丰富生动、趣味盎然的风俗民情,始终笼罩着一种独特的“荒原意志”地域悲剧色调,整部小说充满着一股浓郁的乡情、深沉的悲戚,显示了哈代作为一位乡土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对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圣经意象、典故及人物形象的探讨来分析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创作思想及小说对十九世纪后期受到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农村生活及农民遭遇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6,(5):25-29
学界有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以苔丝为主要对象,其中男性形象备受冷落。通过梳理国内近10年(2005—2016)有关这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学界对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有了新的变化,在倡导注重文本细读的同时,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广泛运用,苔丝的"新女性"形象受到质疑,亚雷不再被简单定性为资产阶级的恶魔,克莱性格得到了多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作为19世纪与20世纪文化过渡时期的小说家,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揭示了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的真实画面。在这部小说中,哈代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基督教会奉为神圣的道德观念、婚姻观念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鞭笞,对“仁慈的上帝”予以大胆的否定。本文试着结合哈代对主要人物苔丝、安琪儿、阿历克的刻画,从苔丝的悲剧性毁灭中看哈代的反宗教观。  相似文献   

15.
哈代所处的时代,正值旧世界崩塌、而新世界尚未建成。新旧世界的价值观念冲突尖锐,以及其基督信仰的崩溃,令哈代无所适从。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哈代无法看清社会矛盾的本质,而把人民的痛苦归结于宿命。这种悲观的宿命论使得哈代认为人的痛苦无法逃避,无法改变。在尼采和叔本华的影响下,哈代选择寄情自然以遣怀,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悲观主义。本文试以《德伯家的苔》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哈代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感到些许困惑甚至无所适从,于是便通过文学创作这一途径来探索人类在这个混沌世界中的最终命运走向。在《苔丝》这样弥漫着宿命论的悲剧小说中,他却又怀有一丝对未来的希望,从而给我们留下一种朦胧、模糊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哈代熟读经书,深谙教义,精通神学。哈代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与他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有着密切联系,其作品中大量地运用《圣经》的典故和意象,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浓重的宗教气息。本文试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原型来揭示哈代的宗教思想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苔丝和亚雷 (Alec)之间的对抗关系 ;一条是苔丝和安吉尔·克莱 (Angel Clare)之间的爱情关系。在第一条线索中 ,苔丝不幸被亚雷糟蹋 ;在第二条线索中 ,安吉尔在新婚之夜听完苔丝的不幸遭遇后 ,离开苔丝 ,出走巴西。关于安吉尔离开苔丝的原因 ,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出于安吉尔“自私的本质”的“遗弃”,对此结论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 ,仅仅用“自私的本质”的“遗弃”来说明安吉尔当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极其矛盾的心理状态 ,既失之偏颇又有失公平。下面 ,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安吉尔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明分与暗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中苔丝一直在寻求道德上的救赎,罪恶里的解脱,但苔丝的个性和社会的现实使悲剧成为必然;小说作者哈代本人曾经把整个故事看成是"众神的主宰对苔丝的戏弄";阿历克是造成苔丝痛苦的原因,却得到了道德上的保护,而苔丝真正爱过的安琪儿(英文Angel意为天使),却遗弃了苔丝,作者在作品中多处用重墨讽刺圣经中所宣扬的德福报应观.同时故事发展结构中却包含了"突转","发现","苦难"这三个贯穿在《圣经》福音书中的成分.于是一种复杂的双重关系将《苔丝》和《圣经》紧密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形象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女子的形象。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苔丝在苔丝父母、亚雷、安玑等人眼中的形象及哈代对苔丝形象赋予的象征意义来分析苔丝形象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