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时,一定会涉及说明顺序这个问题.这是一篇老课文,笔者已教了很多遍,都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这一次却出现了意外.下面是“无知”问题引发的关于说明顺序的教学片断: 师:宇宙深邃而辽阔,对于复杂的宇宙,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呢?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第九册第12课《避雨》以“雨”贯穿全文,教学时,应沿着“雨”这条线索,引导学生了解事情如何发展,人物如何介绍,段落如何联系。一、初读循“雨”理脉络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在初步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①课文按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③整篇课文在叙述过程中都离不开什么?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  相似文献   

3.
教者:郭碧君(资阳城关二小) 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2”第六题。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的能力。课前准备;①访问成年人,了解鸡生长的特点,②搜集有关描写鸡的词语和句子。 (上课铃声响,教师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金鱼》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看金鱼,再写买金鱼,最后写养金鱼。师:在什么地方?说具体吧! 生:在湘湘家看,在街上买,在自已家养。  相似文献   

4.
师 :我们已学过了《鸟的天堂》的第一段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荡舟前进 ,沿途观赏到美丽的霞光水色 ,仿佛进入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鸟的天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请大家看录像。(学生看录像 )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生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大榕树。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顺序 ?生 :“河面变窄了”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等语句显示出这一顺序。师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了大榕树 ,这棵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 ?请看投影。生 :有大而且美的特点。师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大榕树的“大…  相似文献   

5.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克服问答式的程式化的教学,再教《第一场雪》(第九册)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设问要利于课文思路的理清 《第一场雪》写的是某年“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的情景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联想。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理解课题不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课文思路,而且有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准确性的训练。 1.“ 一场雪”是什么意思?“第一场雪”呢? 2.“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3.根据课题,按你的想法应该怎么写? 然后要学生自学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按顺序排列。 2.找出各时间中作者所叙述的内容,并按顺序  相似文献   

6.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7.
《春蚕》详尽叙述了母亲养蚕的全过程,深刻表现了年年养蚕苦,殷殷慈母情。教学时,应紧紧抓住“母亲”形象,进行整体教学。 一、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脉络,感知“母亲”形象。 先抓审题环节。问:看了课题,想一下本文该写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出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教什么?——教文章出处、教“不如”句式、教“而”“夫”用法、教“地”“非不”“也”的含义、教“中心论点”与“文章主旨”的区别.为什么要教这些?——这五个内容是连贯的、递进的,它依次回答了:文章的出处是什么?“中心论点”句是什么?第一分论点是什么?第二分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这是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教学思路的.这也是“从大处着眼”确立的文章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自学辅导法”的四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学辅导法”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由学生自学,教师只作必要的辅导和讲解。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设问讨论。课堂上,教师先提出一个或两个贯串全文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看书,编写提纲,进行讨论,教师作必要的归纳。如教《长江三峡》,教者提出以下问题: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  相似文献   

10.
《长城》(六年制第十二册1课)是一篇写景状物的看图学文。本课共有两幅彩图,一幅是长城的远景,另一幅是长城的近景。对照图中景物,课文描述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说明雄伟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观察《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首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观察,弄清图中的景物: 1.作者站在什么地方按什么顺序观看长城?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教学《梅花魂》片断当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接读课文后,我没有按照常规这样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相似文献   

12.
这道题是要求根据图意,把图下的几个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是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说话。一、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出示图画(或开书看图)时,教师要“逗起”学生看图的兴趣:这幅画里面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要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就要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先看看:近处有什么?远处有什么?谁先看出来  相似文献   

13.
刘敏芳、(亻儿)琴等同学问:“《万紫千红的花》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本文的逻辑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什么叫逻辑顺序?所谓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安排顺序的一种顺序、通常包括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等。在说明文中,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主要并且必须运用逻辑顺序,因为这类文章主要是阐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内部规律的。《万紫千红的花》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以阐释花儿万紫千红的因果关系的科学原理为主。万紫千红是结果,是现象,其原因、本质又是什  相似文献   

14.
排序五步     
“排序”就是将顺序错乱的句子或段落理清顺序 ,是对学生从句到段或段到篇的过渡训练 ,培养学生读、写、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 ,现将“排序”的五步骤总结于下 :一、粗读知大意要求学生将几个句子 (或段 )粗略地读一遍。了解这几句话 (或段 )的大意。如 :谁做什么 ?谁怎么样 ?说了一件什么事 ?介绍了什么……这样使学生能把握住排列时的总的方向。二、细读找顺序学生仔细地读这几句话 (或段 ) ,根据其大意找出这几句话 (或段 )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 ,时间顺序 ,方位顺序等 ,主要是仔细地寻找句子(段 )中一些相关的词语来确…  相似文献   

15.
“文体知识”涵盖哪些?如何划分“轻”“重”来教?文章将参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凭借认知心理学所选定的四类文体知识,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语言发展需求,轻“事实性”、避“概念性”、强“程序性”、展“元认知”,促进高年级学生读“什么”是“什么”,进而写“什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师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反映少儿生活的看图学文。教学中可紧扣“情”字 ,点引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入境悟情 ,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提高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感知“情”初步看图。看图学文 ,看图是基础。读题后教者可以“课文反映了师生之间什么‘情’”为悬念 ,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图上画的是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什么时间 ?天气怎样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言简意明地说出图意。在此基础上 ,点引学生总结归纳出看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线索是什么? 《中学语文备课手册 (高中第一册)》(于漪、陶本一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单元教学建议”对此篇只提了一句“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线索”,而对其线索究竟是什么,则没有说明。五省区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说得比较明确:“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为线索”。但一联系教材实际,这似乎明确的答案忽然又不明确起来了:林冲在故事中性格是有很大变化的,先是软弱妥协,虽被陷害做了囚徒却仍然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相似文献   

18.
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下面向广大教学同仁介绍我们诗歌教学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穿过语言,扫除障碍。 语言障碍包括陌生词句、典故运用、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动机、有关诗歌理论知识等。如教《沁园春·长沙》时,我们作了这样一些提问和交代: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打破了一般语言顺序,这是为了适应词的格律要求,按一般语言顺序应是什么?②“看”的内容是什么?③“谁主沉浮”这里“沉浮”指什么?①从古汉语角度来讲,“粪土”“当作什么来讲?⑤1925年,革命迅猛发展,预示革命的到来,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日益尖锐。⑥复习诗词的一般知识。  相似文献   

19.
叶红同学提出:“《活板》一文是抓住活板的什么特征来写的,何以见得?”《活板》是一篇介绍活字印刷术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活板。《活板》中的“活”是活字印刷的主要优点,是活字印刷的特征。作者沈括正是抓住了这个“活”字来进行说明的。何以见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明:其一,以《活板》命题,以“活”字总领全文。抓住了“活”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纲。其二,紧紧扣住“活”字安排说明顺序。文章开头由雕板谈及毕舁发明了活板,接着就介绍“其法”,这个“法”就是活字印刷的过程和方法,是按照程序顺序(亦称时间顺序)进行介绍的。其工作程序是:刻字——排版——印刷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了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以后,知道了自己做错了事,只要及时补救,还可以避免继续的损失。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发生了,都要去补救呢?肯定不是这样的。为了培养学生辩证地考虑问题的习惯,我增加了一个小小的训练———一、阅读一个小故事:有个人挑着两筐瓷碗去赶集,在翻过一座山坡时,几个瓷碗从筐里滚出来,摔碎了,他却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后面的人提醒他:“嗨,你的碗摔碎了,你还不看看。”这人回答:“已经摔碎了,看又有什么用呢。”(选自《小学生学习报》)二、阅读讨论:(教前思考:学生学习了《亡羊补牢》以后,思维肯定会受到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