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在生活中积累,开放各个教学环节,拓展教学时空。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充分展示其习作才华。  相似文献   

2.
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在生活中积累,开放各个教学环节,拓展教学时空,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充分展示其习作才华。  相似文献   

3.
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在生活中积累,开放各个教学环节,拓展教学时空,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充分展示其习作才华.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作文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消除他们对习作的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习作、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可以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张新萍 《甘肃教育》2013,(20):39-3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有利于习作指导的活性元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习作环境,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在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达到自由表达心中所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育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兴趣,以及对作文书写的探索欲望,这是教育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再结合习作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习作练习,相信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本文就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提出自己的想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明确提出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然而,笔者发现习作课堂变成了枯燥、机械、无奈、虚假的应试训练,学生在成长中一点点失去习作的兴趣。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指导不得法而导致的。本文就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问题,笔者着重从兴趣、积累、引导、评改、展示五个方面作尝试探析。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众多学生畏惧作文,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是一筹莫展,三年级开始,正式将习作训练纳入教材,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课外阅读,善于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生活的素材,做个读书的有心人,学生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9.
林文祥 《成才之路》2021,(11):54-55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立足生活,让学生易于下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积累“词汇仓库”,感受语言魅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拟题,鼓励学生模仿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进行因文而异的、多变又富有人文性的习作评价,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很多的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语言空洞、"无米下锅"的现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表达,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抒我情"。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体验教育渗透在习作教学中,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他们写作时有内容可写,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文尝试从小学生博客作文指导的层面,从习作目标定位、兴趣长效激励、评价形式变革三方面,探索基于博客的儿童个性化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一向是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特别是中年级习作指导,由于学生词汇不多,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所以遇到写作文课就提不起兴趣,要么东拼西凑应付了事。"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这句话启迪了我指导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路,那就是把习作和活动相结合,借此激起他们习作的兴趣,学会了在玩中观察,敢于大胆说,乐于动手写,喜欢互相评一评,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习作能力。本文就这"四部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难点。我在习作教学中,从如下几点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使他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习作与兴趣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年级的作文阶段目标要求中,分别强调了乐于写、自由写、学会写。其中,特别强调要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强调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内在动机,强调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要从低年级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6.
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只有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必须加强教学设计,放缓习作坡度,因材施教,读写结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引导学习积累习作素材,拓宽习作材源;培养学生互评、互改、自改能力,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过渡办法,因势利导,培养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巧"扶"善"扶",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循序渐进,培养自主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郭赟 《小学生》2012,(11):54-54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写自己心中灵动的世界。三年级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了个层次,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  相似文献   

19.
从第一学段的写话过渡到第二、三学段习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学生的习作兴趣、观察、习作题材以及内容形式、速度连同书写格式,都有进一步的要求。"新课标"规定的这些要求如何理解,又怎样让学生达到,在这里作如下解读:第一学段"新课标"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则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一、关于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要想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就要通过多种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