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何否定都不是完全的否定,而是包含着对某种积极部分的肯定,马克思哲学也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前人的认识。在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当马克思把研究的视角转向现实生活时,他发现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关系,进而发现了隐藏在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人的现实活动和处境始终受这些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些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社会关系中,马克思得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马克思没有停留于他得出的一般结论上,而是注意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在晚年马克思转向了东方社会及其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任何否定都不是完全的否定,而是包含着对某种积极部分的肯定,马克思哲学也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前人的认识。在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当马克思把研究的视角转向现实生活时。他发现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关系。进而发现了隐藏在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人的现实活动和处境始终受这些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些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社会关系中.马克思得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马克思没有停留于他得出的一般结论上.而是注意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在晚年马克思转向了东方社会及其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现实的”和施蒂纳的“唯一者”的扬弃而形成的。“现实的个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史观的起点所在,同时它还蕴涵了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变革,使得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现代哲学的转折。  相似文献   

4.
吕昂 《衡水学院学报》2012,(6):45-47,50
在逻辑上,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异化思想有3个层次。一方面他把马克思的思想解读为对所有社会形态和每个人的批判;另一方面他改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个体心理学走向群体心理学,来批判整个社会的不健全。最终,由心理学出发的理论使弗洛姆走向人本主义佛教的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课程的概念仁者见仁,很难达成共识。在人本主义视角下,可以把课程形象的定义为:学生即课程。为此,从培养学生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人本主义,他反对神学,认为神只不过是人对自己无限本质的反映.他要树立人的地位的第一性,主张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人学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人学思想,他主张用人的活动性来解释人,认为人是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费尔巴哈基于人学和神学的对立从而论述了宗教异化的思路不同,马克思基于人与人的劳动的统一和对立论证了人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并在共产主义理想中展望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理论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思想具有很强理论贡献,这是马克思第一次系统的从经济学的领域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异化劳动理论为后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在经济领域的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还称不上成熟的马克思理论,但是作为马克思思想过渡时期的理论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产生之日起,不同的哲学家对历史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作为哲学现代转向的重要根基,历史主义成为研究问题的重要原则与方法。马克思哲学是哲学转向的一部分,其在运用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分析,阐述了他的历史主义方法及其内涵和本质,比较了他的历史主义与以往历史主义的不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上解决了历史主义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揭示了被本质思维掩盖的"历史"自身,为现实生活世界寻求确定性依据,为作为人类理想生活的共产主义寻找必然性,在历史与实践的客观性上弥合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人本主义"的高职课程改革,应指向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职教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从注重学生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策略,把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生存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总是要寻求某种终极的眷顾,哲学是人对自己的终级命运进行自觉的和理论上的关怀。马克思哲学的终极关怀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关怀的主体,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的“类”,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代替了“最高的善”、“爱的宗教”,具有了真实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最高的价值指向,在现代社会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颠覆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和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超越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变革,而颠覆和超越是建立在市民社会概念生成之基础上的.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莱茵报>时期的社会实践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冲突,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观促使马克思重新认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二是在克罗茨纳赫的读书摘录,使马克思在上层建筑(现代代议制)和经济基础(所有制和阶级利益的关系)的关系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自1843年底到1844年8月在巴黎研究经济学阶段,马克思的思想成果集中反映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经济异化的分析及隐含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唯物史观的诞生作了铺垫,<神圣家族>给出了唯物史观(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粗略框架,<德意志意识形态>把市民社会置于社会结构的有机链条中,唯物史观因此而诞生.基于市民社会概念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的生成,标志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在真正意义上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和抽象的感性直观.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石器时代、农耕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演变,进入到信息时代。就世界历史的发展而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就曾经在一百多年前预见到将来世界会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从而引起了历史观的伟大变革。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思想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内容和本性所在。费尔巴哈在打破以往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基础上确立了唯物主义自然观,把它作为其人本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并以“感性思维”提出了关于人的“类本质”和“宗教情感”等人本主义观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并以实践思维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重新界定了人的本质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变革世界”,实现了关于人本质认识的历史性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的、基于人的生活并对人的生活世界予以高度关注的学科,其出发点是人的生活世界维度,并以此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生活"或者"人的生活世界"范畴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调式(基本规定)。并且,马克思在"生活"维度的基础上构筑了主体维度与现实维度。它们三者之间具有某种逻辑。也就是说,无论是表征主体性的维度还是现实维度,都是以生活雏度为出发点、奠基于生活维度的。我们可以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维度嬗变的解读中,找到马克思哲学自身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品性,马克思的哲学直指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性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是相互贯通的,我们不仅要把异化作为的马克思主要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还应该注意到该理论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对大工业导致的“世界历史”做了大致的描述,对落后的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体系作了现实性、预测性的论断,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与“世界历史”的交织作用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可调整空问的增大、一定时期内的旺盛生命力,以及社会主义被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陆怿 《华章》2014,(27)
作为实现知识与技术优化创新的社会文化教育系统,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教育工作中恒久不变的主题之一也是践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今学生普遍厌学语文,是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探讨了当今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提出了导致学生厌学语文的根源在于语文教育中忽视了“人”的问题,忽视了人的精神、人的心灵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性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却始终都没有统一的结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本善,人性是发展的、自主的,人性是一个不断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后现代心理学看到了人本主义人性观的局限性,认为人性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受话语、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以一种整合的、多元的视角来看,创造是内在于人性的基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