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玉芬 《物理教师》2002,23(4):45-46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简称GPS ,它是利用多颗低轨道卫星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的系统 ,是目前世界上定位精度最高的一种系统 .它可以直接测定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三维坐标 (经度、纬度、高度 ) ,能高精度、高速度、全天候地为陆上、海上和空中的用户连续提供优质服务 ,并且有良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 .GPS的出现和应用是导航定位系统的一次革命 .1 GPS的原理GPS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 ,它是采用“三点定位法”来定位的 .三点定位法需要有三个坐标已知的参考点 ,并且知道被测点到参考点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王志耀 《物理教师》2004,25(1):17-17,20
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确保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并提供卫星导航服务.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于高中物理知识,我们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号”导航卫星,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指发射若干颗导航卫星到太空轨道上,通过无线电波来确定用户所在位置的卫星定位系统。人们又叫它太空灯塔。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测定其所在的地理经度、纬度以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4.
浅谈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中心站提供数字高程图数据和用户机发上行信号,因而使系统用户容量、导航定位维数和隐蔽性等方面受到限制,在体制上不能与国际上的GPS和Gali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兼容.  相似文献   

5.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伴随着众多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兴起,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GNSS。 当前,在这一领域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GPS外,就是欧盟和我国合作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将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5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5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在运行的卫星系统有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洲正在实施“伽利略”计划,部署新一代定位卫星,我国是伽利略计划的参与之一。我国还研制了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该系统的三颗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期1a、1b及1c已分别在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升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在军事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一是可以提升C4ISR指挥系统性能;二是可以提高导航(制导)精度;三是可以实现单兵定位。正因为卫星定位系统对民用和军用都有重大价值,所以它的研发和应用备受各国重视。目前,世界上现役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有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两大系统。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还有欧洲主导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中国也是“伽利略”计划的出资者和参与国。  相似文献   

8.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卫星导航信息和通信服务.随着北斗系统民用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现有的运营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通过对森林防火的需求分析,研发了基于北斗二号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林业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林区和预防森林灾害的发生及科学扑救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系统在水文测报现代化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淤地坝建设及黄河调水调沙、下游地区的洪水预报与灾情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GPS定位技术和我国自主产权的“北斗卫星”系统,展望了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在黄河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万花筒     
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升空2000年12月21日0时2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今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  相似文献   

11.
析滑坡远程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远程监测系统大致可分为“野外信号采集及发送系统”,“北斗双星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控管理中心”3大部分。其工作流程是:由野外信号采集系统采集野外的特征地质数据。经发送系统发送至北斗卫星,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通信功能将数据发送至地质灾害监控管理中心,由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北斗系统向野外系统发送反馈信息及控制指令。其中“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定位系统,在监测系统中承担传输数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GPS的中文名字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前身是美国海军1964年研制的“子午仪”导航卫星。“子午仪”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北极星核导弹提供精确的定位,以便准确实施核打击。同时也用于为核潜艇和水面舰艇导航,兼做大地测量。“子午仪”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它为现在的GPS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在2008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此前,我国先后于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成功发射三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该系统运行至今工作稳定、状态良好.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 GPS 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  相似文献   

15.
军用卫星“指点”江山 海湾战争中,军用卫星大显其能,为多国部队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未来战场上。一个国家如没有卫星的支援与保障,几乎不可能计划和实施有效的军事活动。除现有的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外,21世纪还将出现“杀手”卫星、攻击卫星和“卫士”卫星。  相似文献   

16.
<正>“当你想成为科学家的那一刻,不妨大胆一点,把追求写在脸上,去探索,去追问,去改写认知的限制,去改变那些看起来不可能改变的事情,让浩渺的宇宙,记住你最有志气的样子。”说这些话的,是中科院导航总体部副总工程师、青年科学家徐颖。作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背后的中坚力量,她以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刷新着大众对北斗导航卫星的认知和想象力。而作为“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她则用青春的朝气和不懈的奋斗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大胆逐梦。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号”导航卫星,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8.
国家之间的竞争早巳经从地面、水下发展到天上。为了建立欧洲自主独立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打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欧盟制定了“伽利略”计划并已开始组织实施,准备建成“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据一些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会攻击这个系统的卫星。  相似文献   

19.
在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理论教学中引入卫星工具包STK辅助课程教学,对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空间坐标系统、卫星轨道、卫星导航星座以及星间链路等知识点进行仿真。该仿真教学方法的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改革注重将仿真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在卫星导航专业技术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7年2月3日,中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是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将进一步提高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将进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有关试验。前三颗导航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这样,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伽利略"齐聚太空的格局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