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桥》是废名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首先介绍废名小说研究现状,指出废名小说研究的缺失,分析佛禅研究在构筑和丰富和谐社会的文化传统上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通过对《桥》的文本研究指出《桥》的佛禅思想价值,进而提出《桥》的关学意义;还分析了与和谐社会的内涵一致的地方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净化心灵”;最后指出其在构筑和丰富和谐社会的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废名小说《桥》的诞生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之有关刊物,以三个版本为例对《桥》的版本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对废名小说的版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是其影响最大,最能标显其个性的诗化小说的代表作。《桥》不仅营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梦,更以其特有的禅意成为废名的“特创”,这浓浓的禅意除了研究者们所提出的跳跃式、简洁而空灵的语言特点及静寂的禅境外,还有来自于语言自身所承载的佛禅信息。这里,笔者将从《桥》里意象的选择、生死观、辨证思想三方面阐释其佛禅意蕴,从而更好地展现废名小说特有的禅意。  相似文献   

4.
《桥》是废名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通过解读《桥》中的"桥"意象,探寻作者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废名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了这部小说中,通过小林、琴子和细竹之间的情感关系,诠释了对爱情的向往、抉择以及对女子命运的思索。"桥"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浓厚的彼岸色彩。  相似文献   

5.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独特的作家,他独特的小说风格曾被誉为“废名风”。他在小说中建构了让“少数人流连忘返的桃园”。尤其是193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桥》更是别开生面之作。是“破天荒”的作品,是一部对传统小说文体反叛的作品。该小说重描写情景不重叙述故事.重生活情趣不重性格命运,重风景民俗不重社会背景。具有散文化的结构,诗的内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废名《桥·花红山》的修辞性解读,探询废名文本语言的想象旨趣和时空营造特征,以及废名小说叙述意象中的诗化意趣和叙述背后所驾御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对废名小说滞涩难懂的赋造局限作多视角的评价性分析。最后从文学诠释角度出发,尝试构设废名小说严丝合缝的阅读可能。  相似文献   

7.
《废名的意义》是当代作家、学者格非的博士学位论文《废名小说的叙事研究》的另一名称,收录于散文随笔集《塞壬的歌声》。作者分"桥""水""树""梦"四章,从西方叙事学角度出发,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对废名小说进行深入研究。这篇研究文章兼有作家写作和学者研究的双重特色,本文试探讨其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8.
何三三 《大学时代》2006,4(5):26-28
本文试从废名创作风格成熟时期的两部作品《桥》与《莫须有先生传》入手,深入剖析作者的“梦”文学观,从一个侧面探究废名艺术宗旨的深层底蕴及其“晦涩”文风的潜层因子。  相似文献   

9.
废名小说以其深厚的佛禅意趣,可以称之为禅味小说。废名的禅味小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桥》为代表,特点是造境,追求的是趣味;后期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为代表,特点是纪实,追求的是“真理”。前期空灵,后期质实,各具风采。  相似文献   

10.
《菱荡》是废名的短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陈聋子这一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处世态度渗透着浓厚的禅宗哲思,小说诗化的笔调和质朴幽丽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凝聚出小说印象式的整体氛围,共同表现出废名所追求的人性与永久的文学价值、静穆严肃的文学美感以及达到个人内心"无矛盾、无冲突"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废名诗歌的整理,废名诗歌为更多评论者所重视并受到较高评价。废名诗歌内容上呈现出一个玄思、幽闭和完整的世界;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诗的内容与散文文字的结合;品格上,是废名人格的折射或反映。废名诗歌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个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2.
废名善于在小说和诗歌中使用意象,并在意象的理解和使用上有着很鲜明的特色。文章从中西意象的历史渊源出发,通过比较揭示了废名文学作品中意象的独特性。对废名常用的意象桥、镜、灯、花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废名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废名的“乡土田园小说”,以带有田园牧歌情调、强烈抒情色彩和诗化倾向,营构了一个个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展现了优美恬静的乡土之美、质朴敦厚的人性之美、温婉美丽的女性之美、佛道禅思的宗教之美。  相似文献   

14.
废名在其田园诗化小说里肯定与否定的意向交叉叠合,在他冲淡的笔调之下幽隐显露出清晰的批判意识:那看似光艳的习俗,凡俗存在的抽象观念,知识者的劣根性等。这些否定性的指向虽然蕴含在他精心营构的弥漫着诗意的文本中,却依然凸显看他对道德标准和底层人生际遇的质疑,和对恶浊现实提出的抗议。  相似文献   

15.
废名诗化小说的特质在于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性的世界,在小说中努力构筑诗的意境美,用诗的意象手法进行小说叙事。废名小说的先锋性表现在对传统小说模式的解构和对新小说艺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废名以其佛缘禅趣知名于现代文坛。然而,深入考察他一生的生活和创作后不难发现,废名的思想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过程。废名早期的思想相对简单,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较为明显,既积极投身社会、热心社会改革.也怀恋小国寡民中的古朴生活。他早期的思想中透露了后来思想转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王统照、郁达夫和废名同为20世纪上半叶以诗化手法表达对个体生命的感伤体验的小说家,但他们各有其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王统照专注于对死的思考,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感伤;郁达夫着力表现个人生的意志(包括性的欲望)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属境遇感伤;废名的小说别逐步实现了对于感伤的超越,中后期的作品侧重发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乐趣。正是创作方法上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使他们具有了无可取代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废名将《诗经》定性为“古代的人民文艺”,他以文学为立足点,特别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一方面把诗看成是对生活的写实,另一方面又证之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讲解诗歌,既参考前代注家成果,又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通过辨析,取精用弘,多有自己的独得之见。  相似文献   

19.
废名的佛学著作《阿赖耶识论》,长期以来或被认为“已亡佚”或被视作“有字天书”鲜有学者问津,这便使得废名这位以佛学思想为背景的作家始终未能获得全面深入的解读与评价。从《阿赖耶识论》所提示的思想理路来看,废名所信并非其家乡所传之禅宗,得大乘佛教空宗有宗之精要,得唯识学之精义,悟得阿赖耶识之真谛,才是废名佛学思想的基本理路,而这一思想脉络又是在与唯科学主义和新唯识论的论辩中渐次清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