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千古名句。王勃不但诗歌写得好,散也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2.
对于王勃的送别诗,大家了解较多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类格调高昂,积极乐观的诗,而对其寄托凄苦感伤之情的送别诗较为忽略.我们应结合王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人生遭遇,全方位解读王勃不同风格的送别诗,全面解读王勃.  相似文献   

3.
唐初诗坛盛行“上官体”,王勃自觉反对上官体诗风,其诗歌创作,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在诗体形式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对于唐诗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勃短暂的一生颇多漂泊、游历,故而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其送别诗往往情深意长,境界开阔,超越了宫廷文学的狭隘与刻板,在题材的开拓及感情的抒发等方面,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维擅于写丰富的大自然,更喜欢将花意象引入自己的诗歌。花意象,不仅使王维的诗歌意境优美高雅,而且对诗人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有很大作用。由于诗画兼通,盛唐游宦之风盛行和精通禅理,王维很自然地以花入诗并借之表达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和参禅的哲理。  相似文献   

6.
唐初诗坛盛行“上官体”王勃自觉反对上官体诗风,其诗歌创作,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在诗体形式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对于唐诗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王勃诗歌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文章在分析研究王勃诗作的基础上.否定了前人认为王勃承袭梁陈浮靡文风及单一雄放刚健的说法,提出了根据其人生历程将他的诗歌风格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观点,具体表现为前期雄放刚健,后期苍凉沉郁.  相似文献   

8.
惠佳俞 《文教资料》2012,(33):28-30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苏州吴县人。唐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唐寅的诗风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艺术风格多变,读其诗,可以发现唐寅笔下的花卉和明月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意象,分析这两个意象,发现其中寄予着唐寅的志向.含蓄地将心中块垒郁勃之气抒发出来。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先生很重视诗的意象,其诗中花的意象繁富多样,其意象的构建和表现的经验在于,既不宜过于空虚,又不宜过实在。  相似文献   

10.
神童王勃     
《素质教育博览》2009,(12):36-37
洪州阎都督(du)在新落成的滕(teng)王阁大宴宾(bin)客,当地知名人士都应邀(yao)出席。王勃正好路过这里,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才14岁,所以被安排在不显(xian)眼的座位上。  相似文献   

11.
对王勃的骈文作一全面的描述,从中发挥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层,即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时不我待的焦虑情感,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感,思念亲友及故乡的感伤情感。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是对六朝以来的骈文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A读月,是我们不能忘怀的心灵之约。“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历来是文人学士们尊崇的人生乐趣。读诗中“月”,读月中“诗”,品评一下“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唐·张若虚)的怀想,或“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的景致。浮生若梦,忙忙碌碌“为稻梁谋”,能淡泊如是,夫复何求!不能想象,  相似文献   

13.
张玉忠 《甘肃教育》2008,(13):60-60
陶渊明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归隐中度过的。归隐后的陶渊明独爱菊花,菊花是他咏唱和赞颂的对象,更是表现他性格特征和美学意义的一个典型形象。诗人归隐后对菊花的咏唱体现了极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4.
王勃的诗歌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注入了生命和活力,慷慨激昂,在唐朝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前人对王勃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题材、贡献、艺术特色、对前人的继承等角度。鉴于此,在语言学家戴浩一用西方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启发下,尝试着用Reddy的管道隐喻理论(Conduit Metaphor Theory)解读中国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似文献   

15.
大师简介王勃(约650-676),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之首。  相似文献   

16.
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妙处应从多角度去涵咏体味。  相似文献   

17.
王勃,初唐著名诗人,在初唐文坛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创作的过程,特点及对骈文的发展,最后论述了《滕王阁序》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春"意象在历代僧诗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具体意义。从具体文本出发,对僧诗中的"春"意向进行历时性探讨,从早期经典译经出发,梳理不同时期僧诗对"春"的书写,比较历代僧诗中"春"意象的内涵特质,从而对禅学思想、思维方式的演进得以一窥。  相似文献   

19.
王勃的骈文在形式上注重对仗和声律,达到了形式美的高峰。同时,基于对文章之道的认识以及对于前朝诗文遗雅背训的批判,王勃在自己的文章中注入了昂扬的风骨精神及壮大的情感力量,从而超越了南朝的浮靡文风,并能对当世的文学现象如“上官体”等进行革新。尽管王勃的骈文也与六朝骈文一样,会堆砌典故和学识等,但毕竟瑕不掩瑜,依旧备受推崇,巍然屹立于骈文发展史的巅峰。  相似文献   

20.
赵丽 《文教资料》2010,(19):4-5
初唐的王氏家族中的王勃和他的叔祖王绩,虽为同族,但是田园诗风格迥异。与王绩超然、恬静的隐士之歌不同,王勃的山水田园诗情感激荡而富于青春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