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益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怀的襁褓大久了,母亲!但…  相似文献   

2.
七子之歌》是时代的产物、不屈的呼号。它诞生于“五卅”反帝斗争风暴 ,以拟人化和第一人称口吻 ,触目惊心地提醒着广大读者国士沦丧、毋忘国耻的严峻现实。诗中跳动着一颗与祖国命运休戚相关、先死与共的崇高诗心。该诗植根于悠久而璀灿的中华文化 ,“七子”系取自《诗经·凯风》。它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一个继承和借鉴传统文化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七子之歌》伴随澳门回归被国人广泛传唱。那么《七子之歌》出自何人之手呢? 原来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把当时与祖国母亲失散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喻为“中华七子”,并用血泪之笔写下了呼唤骨肉团圆的《七子之歌》,《澳门》是其中的一首。《七子之歌》发表于1925年7月,那么“中华七子”是如何被掳走的,最终归宿如何呢? 澳门:是最早被列强掳走的骨肉。澳门位于广东珠江口西侧,原属香山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不断…  相似文献   

4.
一、《诗经·凯风》篇的本义:是一篇儿子们未能尽力回报母亲养育深恩和期望而自愧自责的亲情诗。本为盛赞母爱的诗歌杰作。二、汉、宋经学的玷污。《诗序》等无端地诬蔑诗中母亲:“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欲去嫁也”。《诗序》流弊很大,一直危害到今。三、《诗序》谬说经久不破的儒家诗教、经学师法、家法等原因。四、《凯风》诗的正确古义,汉晋唐宋人多奉为“千古母仪”,朱熹后来也公开改变观点,对母亲发出“不胜凯风寒泉之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对《诗·邶风·凯风》的主题思想,作一番新的探索。《凯风》共四章十六句,先录于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爱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目见)睆黄乌,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相似文献   

6.
《诗经·凯风》一诗的主题备受争议。其塑造的七个孝子形象颇受赞美,而七子之母却饱受指责。对七子的过分褒扬和对其母的过分贬抑,使得母子形象分离。虽然其中也有少数学者为其鸣冤,但迄今为止,仍未能有人大胆声明其母之圣善。  相似文献   

7.
[指导老师点拨]这次大赛的举行,正值澳门即将回归之际,因此,我班姚伟同学选择特当我听(七子之歌)》进行作文,很有深意。从作文的题目来分析,《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强调的是“我”听《七子之歌》后的感受。应从哪方面组织材料呢?我首先给姚柿同学分析这首歌的内容。《七子之歌》,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澳门”比喻成祖国的儿女,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哭诉:“我要回来,回来……”祖国母亲时刻渴望澳门回到自己的怀抱,并且时刻努力争取澳门顺利平安地归来。因此,作文时,小作者直接用第三人称“妈妈”来倾诉祖国母亲盼澳归来…  相似文献   

8.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1925年7月,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租借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子,写了一组诗《七子之歌》,来抒发七块土地对祖国母亲的眷念之情。因为澳门离开祖国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澳门被列为“七子”之首。这首诗经作曲家李海鹰稍加改动后谱了曲,作  相似文献   

10.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祖国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70多年后,《七子之…  相似文献   

11.
何止清《永州柳子厚遗迹访求记》,落款为“何止清于杭州省党部国民通信社”,原刊《旅行月刊》1930年第5卷第7期.由文章内容可知,该文作于随军途中.《旅行月刊》由上海友声旅行团印行,创刊、终刊不详.该刊以提倡旅游、服务旅游为宗旨,文章内容多以旅游散文、随笔为主,且文笔隽永,可读性很强.何止清,生卒不详.据198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昌县委员会编《政协简讯》第19期《忆抗日战争时期的凯风诗社》记载,何止清于1943年5月加入梁桢创办的凯风诗社,作《吃粽子》诗一首,有“乍解青衣还可喜,添来红豆最相思”等句.除此文外,作者有《蒋总司令故乡近事记》刊于《申报》,另有《新昌农村衰落的现阶段》刊于《申报月刊》1935年第4卷第7号,并曾作《春饼诗》一首,诗云:“圆似夜月添新样,巧学秋云擅薄搽.”  相似文献   

12.
《凯风》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一首诗,但它的诗旨却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诗中的几个问题解释失当。从凯风与母亲、棘与子、寒泉、黄鸟的声色几个层面,用文字学、语法学、文献学、生物学的方法予以诠释,得出其诗旨是“歌颂与自责并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晚唐时期,传奇的创作盛极一时。元稹的《莺莺传》一出即广为流传,受此影响,温庭筠亦作《华州参军》,在借鉴《莺莺传》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突破,展示出其别样的“史才”、“诗笔”与“议论”。纵然《华州参军》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但囿于礼法之风的浓厚和国人的接受心理,此篇小说终未能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4.
张志和的《渔歌子》约写于大历七年(772)秋(8月),时作者四十二岁,即写于张志和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交往期间。据清代张宗捕《词林纪事》引《乐府纪闻》所载:“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尝谒颜真卿于湖州,以舴艋敝,请更之,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雪间,作《渔歌子》词。清代胡风舟编辑《金华丛书》,在张志和著《元真子》卷上前,载有颜真卿《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其中记有“大历七年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真卿以舴艋舟敝,请命更之。”另唐代沈汾《续仙传》有云“志和守真养气,天下游览,颜公真卿与之有善。颜为明州刺史,与客会饮,乃唱和《渔父词》。其词首唱即志和之词。”  相似文献   

15.
“八风”辨     
《察今》:“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课本注:“[通八风]通,调和。八风,八方的风,,又叫八卦之风,这里指阴阳之气”。我认为此注甚不妥。“八风”,各家都解为“八方之风”,虽名称各异,其实一样,即这“风”是自然之风。自然之风与音乐何关?《古乐》云:“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这种解释欲说明风与音乐的关系,但这只是一种传说,并非历史事实,故不可为凭。汉代高诱注:“八风,八卦之风”。此若  相似文献   

16.
“七子”,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对我国近代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七块土地的称呼。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英、法、日、俄、葡等列强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旅大和广州湾比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作《七子之歌》,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思念。 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历史,可知“七子”是怎样  相似文献   

17.
小时侯,我最爱唱的歌就是《七子之歌》。今年,我上五年级了,在语文课堂上,我知道了“七子”的沧桑, 还知道台湾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盼统一,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首望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临近,两岸有多少骨肉在相思啊!  相似文献   

18.
1925年7月4日,闻一多先生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组诗社子之歌》,它并未收入《红烛》和机水》两种代表诗集。今天重读这首并不闻名但却同样凝聚着诗人炽热深沉爱国情感的作品,别有一种激动。杜子之歌》由七首小诗,分别以“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为题,诗人沉痛地把当时被侵占的七地比喻为祖国母亲七个“受虐于异类”的儿子。诗中流淌着诗人特有的红烛式的炽热而悲壮的内在激情。七首极富感染力的诗篇中,《澳门》为第一章:“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胜?-…··/我离…  相似文献   

19.
唐代成玄英在为《庄子》作疏时,对书中的三个人名作了错误的解释,未见纠正,今列举如下: 一、南郭子綦: 《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成疏:“楚昭王之庶弟,楚庄王之司马。”《人世间》:“南伯子綦游于商之丘。”成疏:“伯,长也。其道甚尊,堪为物长,故谓之伯。即南郭子綦也。”《大宗师》:“南伯子葵问于女偊曰……”成疏:“葵当为綦字之误,犹《人世间》篇中南郭子綦也。”  相似文献   

20.
《诗序》释六义之“风”:“风,风也,教也。”风谓以“微加晓告”的方式加以规戒,教指教化。故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教训、风刺都是古代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此既是《诗》的宗旨,也是风刺赋的宗旨。本文列举台湾赋作之风刺、教训之作品,区分为解嘲讽谕、诙谐刺谑、戏谑自短、箴警训示等四种形态,探讨其表现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