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题策划是编辑开发设计一种新选题的一个过程,它要求编辑能站得高,看得远,思维敏捷,设计出有价值、有个性的选题,提出完整的可供论证的选题方案,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选题策划的基础在于认真做好选题的调查研究,调研为选题策划提供大量的信息准备,同...  相似文献   

2.
应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由《大灰狼画报》的品牌效应所想到的杜大力每一个长大了的人也许都会记得,自己从小就被归拢到“好孩子、坏孩子”抑或是“淘气孩子、乖孩子”这类称谓中,我们的少儿出版物也用心良苦地为孩子们设计出小英雄、小模范、小虎子、小白兔这些心地...  相似文献   

3.
曾清燕 《出版科学》1999,(2):55-55,59
“在一个出版工程之中,没有哪一项出版要素能像选题这样,可以直接关系并连接到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也没有哪一个环节,可以直接关系和控制着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说.决定出版兴衰的第一要素就是选题”(《选题论》第198页)。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出版学与编辑学的研究生,一旦遇到有关选题策划的论文,我总会仔细地读一读。当我发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的赵航同志的《选题论》这一新著并阅毕全书,深感获益匪浅,这是我所见的第一本专门论述选题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
就新闻评论选题的思维方式而言,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顺向思维”,即顺着记者的思想或多数读者对新闻报道的看法选题立意,发表议论,帮助人们加深对新闻报道的认识。报刊上配新闻发表的大多数评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另一种则与之相反,称为“逆向思维”,也就是逆着记者的思想或多数人对新  相似文献   

5.
李田  许杰 《新闻实践》2012,(1):13-15
三年前,集团开始了以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营销为特征的全媒体运营,在中国传媒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那时的心情是战战兢兢,三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战战兢兢。上一次的“战战兢兢”是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心中有点后怕;这一次的“战战兢兢”,却是担心跟不上全媒体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凡是喜欢欣赏京戏的观众,大概都知道清末民初的京剧名角、须生泰斗、"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但是,他是中国第一部自己摄制的影片的主演者,这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有人说:中国电影明星的"祖师爷"是谭鑫培.  相似文献   

7.
《纸牌屋》第二季又火了.新一季同样13集一气放出,延续第一季的话题效应,第二季上载第一天,观剧人数就是第一季的八倍,其中不少人在周末一口气看完该季13集。面对这种“全民观剧”态势,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忍不住发推特专门“恳求”,先睹为快的人不要剧透。  相似文献   

8.
给读者以新鲜的快感,这该是作文的通则;写“杂谈”文章也不例外,甚至要求更高。我们可以从选题方面来理解“杂谈”文章对于新鲜的追求。 根本问题在于选题要新鲜。“题好文一半”,选题(立意)新鲜就是“题好”的基本含义。好的选题,不妨说既是“热门话题”,又是“冷门话题”,兼有热与冷的两重性。“热门话题”的意蕴是时尚之新,潮流之新,思想之新,需求之新。所以说,热门话题本身就含藏着新。然而并非找到了热门话题就准能写出新鲜文章来。如当我国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之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 让全国耳目一新,相关的要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分子的话题成了一时的热门。如果大家都一般性地谈要怎样不要怎样,那么“杂谈”的面目就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让读者得不到“思想的新启迪”。于是要去捕捉“冷门话题”。如陆先荣《填好这一栏》提出,填写干部登记表时对“家庭成份”、“个人出身”要求严,而对“有何特长”要求松,这是不 尊重知识的表现。这篇文章的选题就做到了热与冷的结合,从而获得了成功。“杂谈”作者,都应该是人群中最有 头脑、最善于思考问题的一些人。他们最不喜欢“起哄”,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2002年8月10日《武汉晚报》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彭辉 《中国新闻周刊》2011,(9):I0034-I0035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高精度授时,是确保中国电力电网时间基准和时间统一的唯一安全办法。变革,需要表率和先行者,理应有机构和领袖人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世界》开创的国人办刊新理念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姚远  卫玲  亢小玉 《编辑学报》2003,15(4):235-237
通过历史文献考证,认为创刊于1903年的《科学世界)是中国人所办的第一份纯粹科学杂志,它所提出的“上穷天巧”“新理”“新艺”“不关科学者不录”的原则,显示了清末国人办刊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8年前,吉立昌从河北到安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前,他是邯郸一家铁矿的矿长。如今,他是大昌矿业集团的董事长、总裁。在霍邱,人们都称他“老吉”,他是当地的著名企业家,六安市政协委员、霍邱县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3.
韩隽 《今传媒》2003,(4):6-7
这次对《新西部》的专题阅评,是这份期刊诞生三年来的第三次。我们的审读伴随着她的成长。这样的做法在陕西期刊史上恐怕也是第一次,我们力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探索一条审读新路。 三次集中阅评都在围绕这份期刊的整体经营和品牌创建进行。 第一次阅评,着重使这份期刊坚定“个性”。这份期刊是全国首份反映西部大开发的刊物,创刊于2000年8月,当时已经走过了一年的艰难历程,势头看好。其“平民视角、纪实风格”在同类期刊中独树一帜;其内容呈现给读者的特点,是将“新闻的冲击力,文学的魅力,思想的光芒,文化的内涵”集于一体的厚重;对西部发展中的“问题”选题的偏重,着重分析其中的矛盾、动向、情况、症结,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力透纸背。 第二次阅评,是期刊发展两年之后。期刊开始形成竞争优势,进入强身健体阶段。审读细化了内容,指出了各个环节的细小缺失,提出了经营目标:从品牌的创建,内容的导向把握,选题的方向,活动的开展,风格的强化,细致到版式、封面、栏目、插图,进而扩展到质量、形式、服务、信誉、品牌推广。我们力图使审读更具备科学性、服务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次阅评,是在《新西部》2003年初改版微调后半年进行的。重点分析、梳理期刊在三年运营过程中的能够应万变的“不变”和变则通的“变”。我  相似文献   

14.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艺。它在人的成长中功用最大。它在物品的制造中通过手将触觉和脑力协调,身心合一,使人得以健康地成长。”“工艺”是“工”与“艺”的结合,有着双重的指向性与标准性,是物质性与审美性的多层重合。卢梭所说的“工艺”在汉语中应该解释为“手工艺”。《当代汉语辞典》解释“手工艺”为“指具有技巧性、艺术性的手工,如挑花、刺绣、绳丝等”。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与时俱进”更多地体现在科技出版物的选题上。这个世界很精彩 ,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发现、新的进展、新的科学突破。这种突破为科技选题的“与时俱进”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有前提条件并不等于就有了成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与时俱进”既要“与时” ,又要不断地“进”。以积极的姿态 ,着眼前进 ,着眼发展 ,这样科技选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走到时代的前列 ,切实起到扩散前沿知识、引导科技创新、体现出版价值、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作用。“与时俱进”与打“提前量”科技选题“与时俱进”要打“提前量”。…  相似文献   

16.
《纪事2007》     
“纪事”是北京日报于2007年新开辟的精品栏目。每月出刊两至三期.出版时间是周二。内容上革命史和共和国史占了相当的比重。出版频率不高.因为每篇故事背后是不少于40天的选题论证和采写周期。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纪事”篇目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被网站、其他报刊转载的数量无法统计。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新版12卷本《孙中山全集》正文11卷已在198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了,第12卷是全书索引,即将编竣出版。它被推选为1986年中国出版界十件大事之一。我是此书的责任编辑,下面谈谈关于编辑出版这部“全集”的一些思考和感受。一、对选题的思考提出选题,是编辑工作的第一重要环节。选题的提出必须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卓越的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我们和悲鸿的交往,是在三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我们夫妇都在《新民报》工作。悲鸿常到我们这里来鼓励我们并肩携手把《新民报》办好,并谆嘱:“办报要找进步的人和能干的人。”“国民党得罪不得,但是不能依靠;只能依靠思想进步的人和群众团休。”他特别把他的知己吴作人介绍给我们,作为《新民报》的朋友和有力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9.
在文章中,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往往不能引人入胜,正如人们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制作新闻标题也是这样直来直去,一泻如注,平淡乏味,是提不起人们阅读的兴趣的。那么,如何使标题避免平淡呆滞呢?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就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一、运用借代,可以使标题语言简洁、富于变化,如《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访省常州中学校长丁浩生》(新华日报1988·5·25),题中的“吃螃蟹”,很明显是代指勇于创新开拓,敢于冒风险的特征。这里用“吃螃蟹”三个字,高度浓缩,使文字形象凝炼。又如《北京一些女大学毕业生遇到的怪事:用人单位大门开不是须眉莫进来》(中国青年报1987·7·17),题中用“须眉”代指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卓越的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我们和悲鸿的交往,是在三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悲鸿征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我们夫妇都在《新民报》工作。悲鸿常到我们这里来鼓励我们并肩携手把《新民报》办好,并谆嘱:“办报要找进步的人和能干的人。”“国民党得罪不得,但是不能依靠;只能依靠思想进步的人和群众团体。”他特别把他的知己吴作人介绍给我们,作为《新民报》的朋友和有力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