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拓     
姚拓在马来西亚,姚拓被称为“是战后由中国南来对马华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由于“个人文学创作成就非凡,对推动马华文学发展有卓越的贡献”,而于1993年获第3届马华文学奖。姚拓,本名姚匡,又名姚天平,1922年生于中国河南巩县,1950年迁居香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华文学定义的溯源探究,其与中国(大陆)华文文学的比较,并考察《马华新文学简史》等几部已有的马华文学史论述,结合部分马华代表作家和作品,初步梳理了马华文学在华(中)文文学史之内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马华新世代作家林幸谦的“颠覆书写”特征及其对马华散文的艺术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近期马华的马华文学研究现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我-新/马”的思维三角确立起来的是新马华族自我肯定的强烈意志。这个三维空间在每个阶段的新马华小说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凸现了新马华族逐渐走向独立的心中历程。20世纪70年代后乡土写作的兴起,使新马华小说得以超越这个三维空间的束缚,从本土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6.
一韩玉珍韩玉珍是六十年代马华的名诗人。她的长篇叙事诗《丹那苏布尔》和《荣莉公主》曾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荣莉公主》,出版的翌年便获得新加坡南洋大学文学创作比赛特优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马华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韩玉珍,原名李春松,为马来西亚毗动州人,南洋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她毕业后曾在新加坡星州日报任职,现为毗动州某大公司的高级职员。与马华一些著名的作家相比,韩玉珍的创作并不算丰富。除了前面提到的两首长诗外,她还创作了印度童话诗《金头发的孩子》(1973年)、狂随悲歌》(1977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与马华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接受到当下马华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中国大陆文学和作为中国大陆文学支流的台港文学)的吸收与借鉴,都是值得认真梳理和研究的。从“五四”新文学对马来亚的影响、马华文学的艰难求存与当下马华文坛新变三个角度考察,从近一个世纪的马华与中国现代文学交流的过程,可以寻找出两地文学的文化交流模式.勾勒出马华文学在中国性与本土性之间互为勾联与纠葛的文学脉络和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华人谢诗坚先生的《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是第一部从“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的角度来研究马华文学的著作.在深入分析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该书厘清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缘起,并系统梳理出了马华左翼文学从萌芽到形成、发展以及衰退的历史脉络,相关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马华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该书的特点在于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入,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对马华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海外其他区域的华人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华新生代散文作家成为90年代以来马华文坛的一股重要的新势力,他们的创作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审美品格与语言、文体的全方位创新,代表了马华散文新的高度.同时由于与报纸副刊的依存度高,马华散文又呈现出消费时代文化消费的商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马华文学史上,领风气之先的旅台作家,常常扮演着前卫、先锋、变革的文学角色。而在台湾文坛,旅台作家的南洋背景异域色彩又赋予他们某种神秘的美学魅力。“旅台马华文学”扮演了两者间交流与互动的中介角色。旅台作家的文学书写、论述和活动不仅深刻地影响了马华文学史的进程,而且在台湾文坛形成了一股新势力,这股势力已经成功地介入了台湾文学场乃至文化场的运作之中。  相似文献   

11.
程艳梅 《天中学刊》2013,28(1):6-12
林水檬先生,马来西亚“汉学研究”和“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标志性人物,被称为“边陲的国学大师”.他早年师从词学名家叶嘉莹先生,用力于唐宋诗词,对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韩愈、李殉、李白、范仲淹等人的创作奥理多有阐发;后研究重点逐渐扩展至马华本土的社会现实,在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尤其是马华文教、马华历史等领域用力尤勤,成就斐然;同时,林先生秉持华人学者创作与理论研究并重的传统,在研究之余,从事古典诗词、书法、散文等创作,藉以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风格自成一家:林先生从事教育40余年,对马来西亚教育界贡献至巨,2012年2月获得马华“百年树人精神奖”之“传薪奖”.  相似文献   

12.
《华文文学》作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期刊,对马华文学的引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期《华文文学》对马华文学作品的刊载,为中国大陆对马华文学的接受与熟悉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可供参考阅读的文本;后期对马华文学研究类文章的刊载,对马华文学研究的进步与成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马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  相似文献   

13.
清新明朗的马华诗景──评《马华七家诗选》朱立立《马华七家诗选》选收了马华七位优秀诗人的代表作,她为我们带来了清新明朗的马华诗景。与那些晦涩艰深古奥莫测的玄学诗相比,她显得明朗而自然;与那种疯狂病态偏激极端的渲泻告白诗相比,她显得健康而且和谐;与有些滥...  相似文献   

14.
吴明 《家教指南》2005,(4):14-16
母命难违,在心理重压下艰难起步 马华的妈妈从小就对女儿寄予厚望。5岁时,她就被送进舞蹈班进行特长训练。马华的乐感和动作都很好,舞蹈班的老师对她宠爱有加,认为她是搞舞蹈的好苗子。每次编排舞蹈时,都把她放在核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写在读者心版上的人格芬芳──论马华诗人田思及其诗作朱立立田思,是马华文坛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读他的诗文,我感受最深切的是其中闪烁的人格光辉和蕴含着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格力量源自正直善良朴素谦诚的品性,而这种人文精神则体现在博大深邃的爱心和悲悯忧患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16.
在马来西亚文学界,孟沙属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年一辈作家中的中坚和骨干人物。一九五六年还在初中读书时便已发表了处女作,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了近四十年的创作历史。无论就他本人的创作,或是对马华文学的发展来说,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创作上,他是马华文坛出名的“多面手”。对此,马华文学界前辈著名作家方北方先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对于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都写得很好。……可以说是具有多方面写作才华的作家.在马华文学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7.
新诗是马华文学中最活跃的部分,新世代诗人群体的崛起成为90年代马华文学最突出的现象。本文认为新锐诗人的创作实践构成了马华新诗意识形态和艺术方式变革的新景观,也带来了90年代马华文学再出发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马华新世代诗对传统的解构及六种遁世策略。指出诗歌不能放弃对意义的追寻,必须努力寻找“创造性之根源”并藉此建构“创造性自我”以抵抗虚无主义的入侵。  相似文献   

19.
黄锦树作为马华新生代作家的核心人物,其挑战传统的异端姿态引起了马华文坛的极大关注,可以从失踪——寻找的叙事模式、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象征、诡谲的叙事手法、实验性的后设技术等几个层面深入阐释作家创作的多元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20.
马华新生代作为当下马华文坛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已引起海内外汉语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大多从新生代书写的身份认同、文化归属、历史想象、本土意识等层面展开论述,揭示了马华新生代创作中的边缘流散心态和消解、颠覆传统的反叛精神。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文章从微观作家解读和宏观理论探讨两个层面深入分析、梳理了当下马华新生代创作与批评的多元互动格局和总体发展风貌,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认识马华新生代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